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住在贫民区里的火器专家  (第1/1页)
    第二日早上,雨势小了许多,只剩下涓涓细雨绵绵不断。    那黑面书生竟是沉沉的睡了一夜,醒来才知道昨晚的凶险。    一起看着三人小团伙去了县衙。    再加上孙承宗这么个进京赶考的学子帮衬着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本来雄县县令有心严加惩戒一番,不过看到隔了一夜还肿的跟猪头一样的两个壮汉,也甚觉好笑。    便按照《大明律》上所写下了决断。    《大明律》跟现代法律也有相通之处,比如罪犯自首,会大大的减刑。    欺诈罪是要“杖一百,徒三年”,说白了就是打一百棍子,有期徒刑三年。    算他们个自首,又差人调查了一番,确实所言不虚,只谋财不害命,也就给改成了杖一百,徒一年。    这一年冬末,北方普降冰雨,因此道路泥泞难行,从雄县到京城约莫也就百余公里的路途,竟是走了五天才到。    此时的京城也就后来的二环里大小。    孙承宗和他的同伴都是考生,自然是先找客栈住下,然后再去礼部报道。    而秦良玉则要去鸿胪寺。    所幸,这六部衙门的办公地点和鸿胪寺,太常寺,太医院等几个部门都紧挨着,位于后世的天安门广场这里。    明朝时期,紫禁城前面并非一片平坦的广场,而是朝廷中枢衙门的办公地点。    这些官员们在自己的衙门里办公,过了长安街就是紫禁城,非常方便皇帝进行召见。    前面说的六部衙门等就在如今的天安门广场东侧区域,而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则是另外几个紧要部门,比如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就都在西侧办公。    临别前,孙承宗有些惆怅,突然之间再次重逢,没几天就又要一别。    下回也不知道何时何地才能见到了。    一时间,心中百转千回,却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能怅然若失的说道:    “秦姑娘,后会有期,多保重。”    “谢谢。你也好好考试,争取高中状元,然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孙承宗琢磨着这话,虽然听着很奇怪,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只能抱拳行礼,然后便跟其他考生一起去了。    秦良玉则是扭头到了鸿胪寺门口,找了人通禀,说是戚少保的门人来找这里的主簿赵士祯,赵大人。    清闲衙门里也没什么太多公务,不多会儿,一个看上去三十五六岁的中年官员便走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赵士祯了。    他在鸿胪寺里处理着公文,听见戚继光的门人来访,大为吃惊,赶紧小跑着来到了门口。    一看之下,竟是位容姿俏丽的少女,更是惊诧不已。    迟疑的走上前来问道:    “你……就是戚少保的门人?”    “在下秦良玉,戚少保是我的师傅。”    赵士祯还是有点不能相信,戚继光被罢官,然后回山东养老他是知道的。    怎么什么时候还收了个女徒弟?    “你说自己是戚少保的徒弟,可有什么凭证?”    秦良玉从行李之中拿出几本泛黄老旧的手抄书递了过去。    这是《神器谱》的早期草稿本,当年戚继光在蓟州做总兵,赵士祯写了《神器谱》的初稿,送给过戚继光一份。    赵士祯接过册子。    确实是自己送出去的那一本,打开一看,上面还有一些批注。    他少年时代去探访过好几次戚家军的军营,那里有不少戚继光的墨宝,这书上的批注小字,也确实是戚继光的笔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