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_一百三十七章、登峰造极的走私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三十七章、登峰造极的走私 下 (第3/3页)

大道尽头的浅滩渡口处,翡翠藤草已经蔓延过了河面,这种在河面上坚韧轻盈的藤草,重重叠叠,被精明的商户铺上了一层木板后,竟然可以踩着过河。

    当然,载重太沉,只能分批多次过河了,没人愿意在水里和毒草纠缠,麻烦点就是了。

    只要注意了别让毒刺伤了骡马,便捷踏过浮桥过河就成了这里的一景。

    不过,藤草因着这一阵的雨天,蔓延的速度越发疯狂,要是过了西龙河南面的大片乱石滩涂,再经过荒草丛生的碎石废墟,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田地了。

    大道两旁,李南山看见有从碎石堡来的军户,在几个旗官模样军汉的带领下,正沿着东西方向,栽种着一根根的细树苗。

    从石关屯而来的藤草,终于威胁到了碎石堡外的田地,也不知道,东、西远处方向,那里藤草是不是也靠近了当地的屯子。

    当然,这些和李南山无关,他现在cao心的,是回去了该如何向代千户李雄交代,毕竟,他不是一个商户。

    马道石堡,王大力向账房交结了货物、银钱后,匆匆直奔东面山腰高处的百户所,见到了正在前厅里喝茶的萧夜。

    有着两进院子的百户所,虽然名不正,但军户们叫习惯了,萧也懒得去改,更不愿去刺激岳父、辛儒林这些读书人。

    百户所前院,不但有四方的石桌、石凳,栽种了黄连树,水伞也悬空支起了一个,或许是今天细雨绵绵,水伞的出水量大了不少,得有亲卫在一旁盯着换桶接水。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夏季,马道石堡这里蚊虫纷飞,要不是有着黄连树,恐怕连萧夜都难以忍受漫天乱窜的飞虫、蚊子,更别说荒野里那些随处可见的蛇蝎毒虫。

    百户所里现在亲卫不少,连带栾凤英她们,加上丫鬟佣人,还有前院的一众传令兵,平日里前后院就有过百号的人在,西面伙房里的那种大水缸,王大力就送来了五个。

    自然,这里也有一个不大的冲澡房,但用水可是这里的水伞出的。

    萧夜和辛濡林、王梓良坐在前厅里,喝着暖暖的香茶,轻声说着鹰爪堡的事务。

    那里每天黄汉祥都会发来信哨,虽然没有发现鞑子骑兵的踪迹,但是沿着戈壁滩的草原上,鞑子游骑的身影,渐渐增多了不少。

    就连白龙湖来的骡马队伍,也得尽快绕进戈壁滩,否则在草原上就成了鞑子游骑的目标,烦不胜烦地袭扰,驮队一不小心就会被冲散了。

    今天有王猛的两支什人队,押运着军器、物资去了鹰爪堡,那里据守着二百三十多火/枪手,加上那挺枪管快要报废的重机枪,坚守待援问题不大。

    不过,万一鞑子带来了火炮,鹰爪堡能否守下去,萧夜没有多大的信心,他现在再急切,手里拿不出火炮也是无奈。

    实在不行,也只能把郝永良的枪榴弹小队调过去,勉强应对鞑子的围攻。这种轻便的掷弹兵小队,萧夜还没有能力扩大。

    在重机枪出现前,磨坊里到底进了何种矿料,王梓良已经派人查明了,是黄富贵给的一些矿料,而这种矿料,正是来自双塔湖。

    含有锰钨矿的矿料,让萧夜彻底惦记上了,他虽然不清楚这种锰钨是为何物,但石磨需要大量的锰和钨,已经势在眉睫。

    听闻王大力拿到了上千斤的镔铁精料,萧夜诧异地放下了茶杯,拧着眉头继续听了下去。

    月底,黄家商队经过老羊口,在酒肆里交过税金和孝敬后,有旗牌官出来,冲着黄德山问道,“拉的是何种货物?”

    “好叫这位哥哥晓得,是一些布料、石炭,”黄德山熟练地把一锭银子,塞在了旗牌官手里,恭声回道。

    “那好,你们去查验一番,不得放过违禁物资,”旗牌官绷着脸一扬下巴,几个军汉上前,在骡马货物上来回摸看。

    面不改色地黄德山,瞟了眼旗牌官的腰袋,很是严肃地让家卫们配合检查。

    “报旗牌官,货物尽是布匹和石炭,”很快,有带头的军汉上前,大声向旗牌官回话。

    至于骡马背上那遮盖不住的一袋袋粮食,大家都认为,只是换了包装的布匹,或者石炭而已。

    当然,也有孝敬不够,或者给旗牌官、军汉们塞钱少了,或者被大商家举报了的,那些小商队,那就免不了没收违禁,抓人落牢了。

    李南山带着商队又来了,骡马拉的大车上,那捆绑牢固的粗大筒子,在他的眼里,不过是大块的废铜罢了;皇店卡子那里,旗牌官彻底无语了。

    虽然青铜炮炮口浇灌了铅汁,炮身上,被刻意凿出了十几道通体裂纹,那模糊的铭文是洪武初期,但虎尊炮啊,就算是彻底报废了,你拉两门过去到底想换啥呀。

    这种按规定要上缴户部处理的废炮,各道的神机库里都有,但千里迢迢运到京师,路途耗费自理,这种明显亏本的事,还没有哪家指挥使司愿意去干。

    于是,各地神机库里报废的火炮、火统,哪怕烂成了一堆废铜烂铁,一般都趴在账上,谁也不想去销账找麻烦;当然,如果在cao演中彻底毁损了的,或者和鞑子冲突中损失的,那就另说了,指挥使司上报备案就可。

    这里面的道道,时间一长有心人就能摸出路子来;要不然,草原上的鞑子从哪里来的火炮。

    “李家商队货物石炭五千斤,税款缴讫,”纠结的旗牌官,见毛公公视而不见,自己何苦枉做小人,摸摸钱袋里的银子,大声地放行了。

    指炮为炭的场景,赵无良很快也领教了,目瞪口呆地恭送李家商队去了马道。

    在皇店、官店两道税卡附近活动的锦衣卫探子,已经收到了上面的指令,遂对北上的废炮视而不见。

    江彬需要火/枪,锦衣卫需要信哨,而高高在上的张监军,不但需要皇税,更需要的是沿着这条商道找到波斯人,于是在诡异的外严内松管控下,马道上的商户开始忙碌起来。

    随着商户们银钱开道,两道税卡很快就成了摆设,而在张忠严令打击下的走私活动,在七月中的时节,达到了登峰造极。

    老羊口岔路口,那间酒肆已经变成了专用的皇店税卡,燥热的中午时分,睡意朦胧的毛公公,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

    田家商队来了,一来就是上百匹的骡马,十几辆长长的马车,载满了货物。

    税金、孝敬一样不拉,旗牌官、军汉们手里塞了银票,唱过验讫后路条盖了印,带队的田房俊一摆手,队伍轰隆隆继续前进。

    明面上,张忠时不时派来的亲信,要在皇店卡子这里choucha过路的货物,这些忠心耿耿的亲信毛公公不敢得罪,但丘陵工坊区那里,可就成了商队躲避检查的临时休息点。

    这不,田家商队就是在工坊区里休整了两天,等到那些人在皇店那里吃喝走了,这才赶着时间过来了。

    骡马背上捆扎严实的粮食,马车里沉甸甸的成袋矿料,草席遮盖不严,露出的粗炼铅块灰白、铁料黄黑;但是,路条上可是写着茶叶、麦酒,税吏们认真地检查过了,核对无误。

    有着金钱利益的诱使,来往马道的大小商队,很快就分出了规矩,甘肃镇里的商会马队,以及大商家的马队,可以捎带些禁令里的货物,但小商户商贩们,就只能带些针头线脑酱油醋之类的货物,否则后果自负。

    自然,得利的大商户能吃到的大量波斯人货物,其他人就喝些汤水了。

    队伍当中一辆轻便的带蓬马车,车窗微挑,有军士能看见一张嫩似桃花的脸庞,忽闪不见;掀起车窗的,是田秀秀的丫鬟小菊,正一脸好奇地瞅着外面的人影。

    “小姐,应该是到了老羊口,再往前就去了石关屯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