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八十六章、军户大逃亡 (第3/4页)
火墩旗官、军户,拉扯着自家的男女老少,二百九十多人,全部聚集在了小道西面的山洼里,焦急地等待着马道石堡来人。 过了今晚,恐怕碎石堡千户所就会察觉,那几个至关重要的火墩,里面不会再有几个军户了,剩下的人可都是王梓良特意留下的。 “嗡嗡、嗡嗡,”时间过了戌时,山洼对面黑沉的山丘缝隙里,转出了两道雪白的光柱,悬浮前进在藤草上的运输车,终于露面了。 早就被告知不许大声喧哗的军户们,随着对面越来越多的光柱出现,轰地sao动起来,睡眼朦胧的军户们,抱着孩子拉着亲人,拿着自己不多的行李,被军士叫起来开始排队。 当第一辆运输车在洼地边缘还没停稳,跳下车的余山,亮起手灯,扫视一圈后,快步向拥挤在一处的军户们走去,老远就大声喊道,“子长,在不在?” 从后车厢里跳出两个黑衣侍卫,背着背包一声不吭,紧紧跟在余山身后。 车子停下来落在地上,没有关闭大灯,驾驶室里钻出一个军士,摇动着手里的手灯,开始指挥后面的运输车停靠。 隐藏在人群外侧的张子长,看着余山大咧咧的身影,无奈地摇摇头,拍拍身边的旗官,“去,把那货叫过来,咋呼个啥啊,” 机灵的旗官飞快地跑过去,拉着余山到了黑影里,见到了满脸不愉的张子长。 “呵呵,子长老哥,你躲在这啊,”神采飞扬的余山,笑眯眯地和张子长见礼后,一指身后远处的运输车,“哎,赶紧的,车厢里有大人带给你的东西,两大箱呢,罐头啥的也不少,” 这种毫不见外的爽快,张子长还真不好说他,郁闷地挤出笑脸,指着东面,“知道了,你说话小点声成不?那边还有人看着呢,” 没在意张子长伸出的手臂,余山凑过来,半抱着张子长的膀子,掏出怀里的收条,“短火铳三十,弹丸一千,震天雷五十,按押我就走人,” 手灯光线下,张子长在一个木盒里蘸了红泥,按下了手印,“老羊口那边的军户,五天后这个时间到,人数不少,你要来早点,” “嗯,”余山吹吹收条上的印迹,仔细收进怀里放好,面色一正,“大人有令,你升官了,代百夫长的代字去掉,正经的百夫长了,” “谢大人,”张子长冲着北面一拱手,“转告大人,属下会尽心cao练军士,石关屯百人队枕戈待旦,” 余山点点头,扭头看看身后的两个侍卫,“喏,那是王秀才派来的,他俩找你有事,等会上了山再说,现在让人上车吧,” 很快,手灯明亮的山洼里,有了军士们的维持,五辆运输车车厢里,挤满了军户,狼藉的草地上丢下了一大堆的包袱、杂物;为了减少载重,军户们只能忍痛抛下了,贴身带着的东西除外,别的只能不要了。 丑时时分,运输车再次前来,第二波的军户被全数带走了,张子长趁着天黑,指挥手下旗队,把地上的所有杂物捡了带回屯里,能用上的就分给屯里的军士家属。 这三百口子的军户,先在石堡外的帐篷里休整一天,待通讯队派人清点名册后,小孩进私塾,青壮编入王猛战兵营,老人妇女照例进了后勤队,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反正不会有闲人的。 清晨金轮升起,马道石堡外人声嘈杂,一队队外出拉运石料、石炭的车队也开出了堡门,在堡外帐篷区人们好奇的目光下,向北、向东分成两路开始了新的一天忙碌;萧夜却是带着梅儿、莉娜,慢悠悠在胡适彪的暖窖那里闲转。 两个明显有了身子的女人,在女护卫的陪伴下,跟在萧夜身边很是开心,尤其是莉娜,个不停。 好好陪陪自己妻妾散心,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是萧夜一直以来的心愿,一晚上未眠,但他精神头可是旺盛的很,大概看过堡外的军户,随即就想到了暖窖这里。 搭着玻璃外框的暖窖,建在距离堡门不远的东面,这里日照时间最长,现在已经有了四排各百五十步长,占地足有三亩左右,胡适彪一家子每天忙碌个不停,为的就是照看窖里的几种青蔬。 暖窖花费不小,地里的泥土都是从老远的地方运来的,加上那紧挨着堡墙边上的五个水伞,一般地主人家还真建不起。 “胡叔,这暖窖看起来真不错,冬天也能长出绿菜来?”萧夜好奇地看着暖窖,这玻璃上的反光,相当刺眼。 身边的几个女人,也翘着脚透过玻璃向里面观望,看着暖窖里一行行的绿菜笑;远远跟在后面的两个侍卫,却是看得不愿看了,停步在堡门那里。 “呵呵,没错,只要有菜种,我老/胡别的不敢说,只要咱们西北能长的绿菜,冬天就能种出来,”对于婆娘家传手艺,胡适彪还真是摸透了。 原本想靠着冬卖青菜发家的胡适彪,现在也看清现实了,没有萧夜的支持,军户又不能离籍,他根本就做不了这个买卖;早前欠下萧夜的债务,随着他全家的投靠,也被萧夜免掉了。 “那行,这里朝阳的空地,你給王贵说一声,找几个妇人来帮手照看,这尽量把暖窖再扩几个,伙房里缺菜,”萧夜点点头,对这个残废了身子,但脸色红润的原石关屯百户,很是照顾。 “至于菜种子,我会想办法的,商户那里只要出钱,买种子应该不难,”绿菜在这里还是不常见,平常的匠户、军户,还有伙房那里,商队卖过来有了白菜、韭菜等一些菜蔬,才能吃上一点。 大多数时候,石堡里还是以咸菜、酸菜配饭,加上石家商铺里贱卖的牛羊rou、马rou,内地过来的人尽管羡慕的流口水,但萧夜可是吃腻了。 甘肃镇卫指挥使司衙门,指挥使和监军接到了碎石堡千户所急报,几个火墩里的军户,连带旗官、家属逃亡,不知去向,顿时就炸了锅。 一时间,各衙门里脚步声急撞,大小官员们脸色凝重,就连锦衣卫也全数出动,驱马急弛去往各火墩。 看碎石堡千户所发来的消息,那些火墩里剩下的二十来个军户,连看护火墩的能力也没了,这要是鞑子偷袭过来,一夜之间,可能鞑子的弯刀就会顶在胸口上了。 在锦衣卫和官府差役的追踪下,大量的证据表明,十有八/九那些逃亡的军户,去了石关屯,而从石关屯返回回来的情报,也证实了这种猜测。 到了石关屯,那还能去哪,不言而喻。 由于锦衣卫和官府衙役的大量出动,老羊口围屯里的军户们,被严密地监控起来,就连去往石关屯的土道上,也不时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