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7章 买古董(8000+) (第2/2页)
之后,夏至打起精神问闫庆义,“老闫,春丽牌的衣服准备的怎么样了?有多少存货?” 闫庆义恭敬道,“老板放心,因为春丽牌是针对低端市场,所以要求没有那么高,工人的手速很快,我们已经准备了大批量的存货。” 夏至点点头,然后又问,“房子找到了吗?” 闫庆义想了想道,“我托人给我打听了,倒是有两处合适的地方,只是我不知道该选哪一处?还得老板你亲自去了,才能确定。” 夏至点点头,然后道,“你先跟我去车间看看,没事的话,我跟你去看看那两个房子,等把店铺确定,就赶紧装修。” 夏至一边说,闫庆义边点头,两人一起来到了车间。 工人们因为有金钱的刺激,干劲十足,忙得热火朝天。 夏至随意走到一名工人身边,拿起他锁好的边,仔细看,没有发现毛病,这才满意的放下,又choucha了几十个人,只有一个人锁边的时候有点小问题,经过夏至指正,这人也改了过来。 很快,夏至就发现了三个小不点儿,夏玲的三个女儿。 自从夏至答应她们可以在场子里干活之后,三个女孩子就再没有回过张家,直接就在厂里住了下来。 厂里吃的好,住的好,三个女孩子脸色好了不少,此时正坐在大人堆儿里,手拿着小剪子在剪线头,一脸的认真。 张盼娣最先发现夏至,看到夏至后,张盼娣眼睛一亮,立刻站起身,笑容灿烂,嗓音清脆的喊了声,“大姨。” 张盼娣的这一声大姨,并没有刻意的压低嗓音,所以周围不少人都听到了,他们好奇的转身,就看到了夏至。 张盼娣不是个低调的人,刚来的那天,她就清楚的告诉所有人,她大姨是这家工厂的老板,不过很多人都心存怀疑,今天终于亲眼见到。 张盼娣喊夏至大姨,很多人心里也就信了,夏至面色严肃的点点头,一旁的张来娣和张招娣见夏至来了,也忙站起身,低着头,小声的喊了句大姨。 夏至只说了句,“好好干。”然后就离开了。 在坐的这些大人心思灵巧,见夏至此番反映,已经猜测出来,夏至恐怕和这三个孩子并不亲近。 张盼娣见夏至对她们态度不冷不热,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夏至又去检查了一下储存的衣服数量。 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夏至跟随着工人,一起去食堂打饭,食堂的师傅见到夏至,立刻笑盈盈的多给夏至打了一勺菜,夏至笑着道了谢,然后端着餐盘,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准备坐下吃饭。 刚坐下没多久,就有人坐在了她的对面,夏至抬头一看,是张盼娣三姐妹。 张盼娣见夏至看她,立刻对夏至露出一个灿烂的笑, 张来娣和张招娣倒是有些拘谨不安,眼神怯怯的看着夏至。 夏至冲三人点点头,接着低下头吃饭。 张盼娣有些失望,她想拉近跟夏至之间的关系,夏至毕竟是这个厂里的厂长,若是能跟她这个大爷搞好关系,以后肯定能给她换一个轻松些的工作。 张来娣和张招娣比较老实,张来娣毕竟是大姐,平常虽然话不多,胆子还小,但想到因为夏至,她们才能出来工作,每天都能吃饱饭,每个月还能挣十块钱,就偷偷瞄了眼夏至,小声说了句,“大姨,谢谢你。” 坐在一旁的张招娣也真心说了句,“大姨,谢谢你,要不是大姨,我都吃不饱饭。” 夏至能够感觉的出来,张来娣和张招娣是真心感谢她,夏至冲两人笑了笑,点点头道,“好好干,多跟着那些师傅学习本领,以后才能挣更多的钱。” 两人欢喜的点头。 张盼娣见夏至笑着跟张来娣和张招娣说话,没有搭理她,心里就有些泛酸。 夏至可不会管她,吃完饭,对三个孩子道,“你们先吃,我吃饱了,先走了。” 三个孩子连忙点头,夏至端着托盘,就离开了。 下午,闫庆义带着夏至去看了那两套房子,两套房子都紧邻大街,距离伊人服装店不远。 两套房子位置都很不错,一套房子面积大约200多平,另一套房子300多平。 闫庆义对夏至说,“老板,我觉得这两套房子都挺不错的,您看,咱要哪一套房子?” 这两套房子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面积,都非常适合做铺面,夏至一个都不想放过,于是道,“那就都买了。” 闫庆义惊讶道,“老板,你买这么多房子干什么?” 夏至轻笑道,“老闫,我劝你一句,有钱的话,也买套房子存着,这东西将来可值钱了。” 老闫却嘿嘿笑着说,“我家的房子够住,如果如果有钱的话,我也会买一套,将来给我儿子娶媳妇用。” 夏至笑了笑没说话,这两套房子花了夏至将近1万块,房子买下来之后,夏至就让闫庆义找人来装修。 对于这方面而言,闫庆义是比较熟悉的,当即就点了头,解决完这些事情之后,夏至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刚回到家,就见顾老爷子正带着个眼镜儿,把玩着手里一只颜色瑰丽的碗。 夏至笑着问,“爸,你在看什么?” 顾老爷子高兴的说,“夏至啊,你来,可是我刚买了一只珐琅彩瓷碗。” 夏至愣了一下,没想到郭老爷子竟然还有收藏古董的爱好,就走了过去。 见过老爷子手中的这只碗颜色瑰丽,色彩鲜艳,夏至看了一下碗底,碗底写着大清乾隆年制,这绝对是个古董。 这个碗工艺精湛器型规整,釉面儿肥润,图案精美,品相完整。 而且夏至仔细观察,这只碗并不是民国的仿品。 真正的珐琅彩与民国的仿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真品有金属光泽的蛤蜊宝光,有细密的冰裂纹开片,而民国的仿品则不具备这两大特征。 所以清三代的珐琅彩又被称之为官窑中的官窑,绝版的宫廷艺术品,就这一只碗,在后世可是能拍出几千万的天价来。 夏至惊喜道,“爸,你这碗从哪里买的?” 顾老爷子也显得很高兴,得意的说,“我今天早上拿着钓鱼竿,想去钓鱼,在路上就碰见那个人鬼鬼祟祟的,我就上去问他在干什么,他就给我看了这只碗,说他想卖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