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七章 想娶公主 (第1/2页)
眼看着李水和李信征服孔雀国和匈奴国变成了事实,有些朝臣有点坐不住了。 有几个人轻轻咳嗽了一声,沉声说道:“陛下,臣等以为……此事应当再查证一番。毕竟孔雀国与匈奴国,距离大秦有万里之遥。若有人胡乱编造一些消息,那岂不是……嘿嘿。” 李水瞪着眼睛看着那人:“你直接说本仙在谎报军情不好吗?” 那朝臣不敢和李水正面硬刚,缩了缩脖子,干笑了一声:“老夫可没有说是谪仙。只是这等事,慎重一点也没有坏处。” 李水对嬴政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可以解决这些大人的疑虑。” 嬴政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水说道:“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日我无论怎么解释,这几位朝臣恐怕都不会相信了。唯一的办法,是请他们走上一遭,亲眼看看孔雀国和匈奴国的情况,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信了。” 嬴政缓缓点了点头。 这些朝臣却有点发慌了:去孔雀国?去匈奴国?这么遥远的距离,那不是得死在半路上吗? 有人立刻对嬴政说道:“陛下,老臣自然愿意见识一下谪仙和李大将军刚刚征服的地方。然而……然而老臣有官职在身,每日在朝中要处理诸多政务,如果就这样去孔雀国,恐怕没有一年半载回不来,那朝中的政事岂不是荒废了吗?” 李水微笑着说道:“这位大人,你多虑了。” 朝臣们都紧张的盯着李水。 李水微笑着说道:“如今科举取仕越来越完备了,天下间的人才,正源源不断的涌入朝中。上一次中举的人,也已经在朝中学习了一段时间了。” “诸位大人空出来的职务,正好让他们顶上,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这些朝臣全都气的直瞪眼。 有些人颤抖着说道:“谪仙这是要,这是要罢免我等的官职吗?” 李水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诸位劳苦功高,岂能无罪受罚?” 朝臣们略微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依然有些不快,就算能保住官职,恐怕也会被架空吧?谪仙重用那些科举上来的年轻人,自己虽然顶着一个做官的名头,但是没有实权,那和没有做官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李水对嬴政说道:“陛下,臣建议派这些大人,进驻孔雀国与匈奴国。” “正好他们都习惯做官,颇有施政经验。而且保住了官职与爵位,也不算是贬谪。简直是一举两得。”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善。” 朝臣们快哭了,谪仙真是害人不浅啊,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人发配到万里之遥了? 他们向嬴政哀声说道:“陛下,陛下,老臣无罪啊,为何要将老臣流放到那蛮荒之地?” 嬴政淡淡的说道:“据说孔雀国,并非蛮荒之地。更何况,朕已经决定在孔雀国设立郡县,总要有人去镇守。” 一句话,这些朝臣无话可说了。 总要有人去镇守,所以……陛下无论如何是要选择一批人的。而他们这些人,就是被选中的倒霉蛋。 嬴政对李水说道:“你对孔雀国比较了解,你根据那边的山川地形,风土人情,拟定一道名单吧,看看应该派谁过去,让他们担任什么职务。” 李水微笑着应了一声。 嬴政看着朝臣,淡淡的说道:“诸卿回去之后思量一番,看看应该给谪仙与李大将军什么赏赐的好。” 随后,嬴政很满意的看了看李水和李信,摆驾回宫了。 朝臣们没有走,他们一直小心翼翼的看着李水。 李水轻轻咳嗽了一声,看向周青臣:“周兄,你可有人选啊?” 周青臣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来:“恰好我这里有一份名单,不知道谪仙能不能用。” 李水接过名单翻了翻,发现这名单做的很细致。 都是最近给皇帝上过奏折,弹劾过李水和李信的朝臣。而且根据奏折的多寡,排了个顺序。 李水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眼尖的悄悄凑到了李水身边,瞟了一眼这名单,顿时面色苍白。 很快,名单的内容就在朝臣当中传播开来了。 朝臣们个个脸色大变,哀声向李水说道:“谪仙,高抬贵手啊。老夫已经年近七十,实在不堪颠簸了。” 李水微微一笑:“大人放心,我已经命章门准备修筑通往孔雀国的铁路了。” 朝臣们个个哭笑不得。 修铁路?那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吗? 数月之前,通往咸阳城的铁路就动工了,可是现在不是照样没修到吗? 等着章门修好了铁路再去孔雀国?恐怕皇帝也不答应吧? 眼看着这些朝臣还要纠缠不休,李水干咳了一声,指了指不远处的李信:“这件事,李大将军说了算。” 随后,李水把名单塞进了李信手里。 李信看了看名单,又看了看名单后面的介绍,顿时手痒起来了。 朝臣们簇拥着李信,不住地说好话。 李信看着朝臣,幽幽的说道:“各位,你说一个大将军,带兵在外面征战,他做错了吗?” 朝臣们使劲摇头。 李信又说:“这将军斗智不斗力,兵不血刃,灭掉了两个大国,然后向朝廷送上捷报,他做错了吗?” 朝臣们还是摇头。 李信幽幽的说道:“既然他没有做错,诸位为什么要弹劾他呢?” 朝臣们苦着脸说道:“是我们做了,请李大将军宽宏大量啊。” 李信叹了口气:“昔日,我没有宽宏大量过吗?” “我李信一生征战,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诸位在朝堂上是怎么做的?时不时就拿我取笑一番。” “由此可见,宽宏大量,带不来尊重啊。” 朝臣们虚弱的问道:“那李大将军,打算怎么样?” 李信搓了搓手:“让我每人打你们一个耳光。挨过耳光的人,就可以不用去了。” 这些朝臣顿时炸毛了:“李大将军,你岂能如此?” “士可杀,不可辱,老夫年迈,岂能任人掌掴?” “老夫世代为官,劳苦功高……” 李信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诸位想要被我打耳光,尽管来府中找我,不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