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行前放牌要验看 (第1/1页)
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到了,洪景来这才方便办事,没钱真是啥也不能做。 在赵万永过来通气之后,又过了两天,吏曹才放差,宣布洪景来升任庆尚道东莱府判官。 据称是今上钦点! 谁知道呢?摊手。 可是不管钦点不钦点,还是要去吏曹拿官告的。崔正基为了拿官告,又借了“任债”也不知道使了多少的银子。 临门一脚,伸头缩头都要挨这一刀,想当官谁都跑不了。 洪景来一样要到吏曹去,要去换履历,然后更新户籍,最后才会由吏曹开具文书,注册完毕。 到了日头,和罚站的小学生一样,搁吏曹门口报道。先给门兵二两钱,往里面递履历,正式开始排队。 门口可不止洪景来一个人,五品及以下还算中层以下的官吏,大王平时根本就管不到这种小官。贞纯王后虽说抓着人事任命权,也主抓正三品堂上官以上。 所以那些下层的两班多少还有点机会,“京华士族”盯的也都是汉阳的职位,外官里的小官,那些大两班也看不上,甚至视为苦差。 扫视了一圈,没有什么神采风流的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神色有些怯弱的样子。 想来就算以前做的县令大老爷,到了吏曹也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芝麻官。哪里敢耍什么威风,甚至连放屁都不敢出声。 为官一任捞几个钱,在汉阳活动一圈,基本也就去了一半。 还好咱们有老相好闵大监! 原本放牌都要一百两的,如今一概没有多要,只有今天验看才要使钱。 “阁郎,这要排到什么时候去啊?”韩三石提了一个小马扎,给洪景来在角落找了个荫头。 “我哪儿知道,这还不是要看里面大人的意思。” “原来县里面威风赫赫的大人到了这里,也都和小鸡儿似的。”韩五石从盒子里拿点心出来给洪景来做早饭。 “你就是观察、节度、万户、府使来了这里,也要带着小心做人!” “这官当得真不容易!”韩三石感叹了一句。 “那你们想当官吗?”洪景来舔了舔手指上的黄豆粉,用手绢擦手。 “想啊!怎么不想!当了官既能挣钱又能摆架势,四乡都崇敬。”韩五石刚尝过甜头。 “那不就得了!在这里陪一天的小心,可以耍三年的威风!” 三人闲谈间,一名穿着蓝袍的官员出来,几个吏员跟着。其中一个拿着一面木牌,上面写着几行字,隔的稍远,看不太清。 “京畿道开京松都主簿,安一贞!”一嗓子把一个人群中的中年男子唤出来。 “挂牌!”一个吏员把那面木牌挂到了墙上。 这代表了这个缺儿基本十拿九稳,那个官的履历写在木牌上,类似于任前公示,让大家知道,国家选了这个人。 那个官的家人立刻掏钱,两份,一份给唱牌的文官,一份给挂牌的吏员。 这叫放牌钱! 然后就由那名官员引入吏曹,去拜见吏曹的堂上官。 过了十几分钟,这人就面带喜色的出来。几个和他相熟的候选官员都出来恭贺他,大家团拜在一起,好生快活。 “庆尚道东莱府富山浦判官,洪景来。”正看戏,门口又唱牌了。 洪景来一激灵,立刻越众而出,跑到吏曹阶下,向那名蓝袍官员行礼。 这下看得清楚,写着洪景来履历的木牌被吏员举着,挂到了墙上。 “贵房师是?” “是骊兴闵舍人!” “跟我进去吧!”那个蓝袍官员点了点头。 韩三石赶紧掏钱,给吏员那张兑票人家收下了,给这名吏曹官员的,人家却摆摆手,示意不用。 “我与舍人乃是同科生员,他这般看顾你,你要知恩。” “原来大人与老师是同年,多谢大人提携,未曾请教大人名讳。” “这位乃是吏曹文选主簿金大人!”旁边一名吏员代替回答。 “下官拜见金大人!” “好了,等下按着吩咐行事,不要孟浪!” “省得省得!” 到了堂下,一溜儿站着七八个吏员,都在哪里等待着什么。 “唱名验看!”一名书吏高喊,开始了。 “平安道铁山郡洪景来,壬戌科进士出身。曾祖洪某某,捕盗从事大校。祖洪凤真,儒生。父洪乐友,儒生。” 每走一步大声报出自己的家门,这既是为了了解候选官员的出身,也是查看此人有没有口吃,口吃者不允许选官。 随后就是验看,堂上坐着的肯定是比你高的官员。从你走路进来,然后按照礼仪,跪拜堂上官员,整个动作是否流畅,有没有什么残疾、瞎眼、手脚不协同的问题。 “你就是洪景来?”堂上官问话,洪景来这才可以起身。 “是,下官便是洪景来!”抬头一看,居然是金祖淳坐在堂上。 “供判来!” 这个判的意思是判状,下去做地方父母官,自然要会写判状。可洪景来还真不会写,不过不要紧,一名吏员很自然的拿了一张进来。 “呈判!”边喊边拿上去。 金祖淳大致看了一遍,点了点头。这主要是由吏曹吏员来抄写候选官员以前写过的判状,所以由吏员呈上并不奇怪。 “堂写戒官铭来!” 笔墨纸砚送上来,要查看洪景来的字写得如何。 “朕念赤子…………特为尔戒,体朕深思。”这玩意儿洪景来记得清楚,他的字继承原主十几年的苦功,还算不错。 快速写好,难得的一个别字也没有,稍微吹了吹墨痕,交由一名吏员呈上。 “你这官阙乃是主上殿下钦点的,务必要实心同事。”金祖淳微笑着。 “放差!出告!”伴随着一声唱,一名吏员飞速的写好一份告身,交由吏曹的掌印正郎钤印。 “下官告退!”接过官告,洪景来头低着,不转身,慢慢向后退步离开大堂。 很轻松,发挥的挺好。堂外的金主簿招呼洪景来过去,大概是结账的意思。 整个吏曹判状写的最好的抄手五十两,唱名引见的二十两,笔写官告的二十两。这是给吏员的,称之为“四具结”。 给官员的稍多一些,唱牌带入的金主簿按理要二百,钤印盖章的正郎要三百,实际验看的堂上官要四至六百。 当场结清,概不赊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