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86、一块肥rou  (第2/2页)
安之事的报查不到,凤珩和牛霖往来的事一查就出来了?    倒不是说这件事就一定隐秘,而是如果凤麟真想瞒着,以他的本事,绝不会轻易让人发现。    凤起是个极为聪慧的人,知道自己疑心过重,立马开始反省,并在心中暗自决定,下次再有这种况,他一定不会再轻易上当。    儿子这么懂事,皇后也觉得心安,“当然,这只是本宫的分析,你听听就好。    本宫希望你信任阿珩,不要被凤麟离间,但防备心不可无,太信任谁也不好,你心里要有个度。”    “儿臣明白。”    从凤仪宫离开的时候,凤起心里的疑问通通都解决了,只觉得神清气爽。    从小到大,母后一向是他的锦囊,也是他犯错时自省的镜子。    他很感激自己生来能遇上这样一个明智聪慧的母亲。    回到太子府之后,凤起很快就让人传了消息给手下的亲信,约莫傍晚,几位大臣乔装打扮来到了太子府。    第二,皇上桌上的奏折又多了几本。    “老二希望田游顶上户部尚书的位置,其他大臣也各有各的推荐……”    凤鸠这几,的确在愁户部的问题。    之前那个户部尚书,御下不利,还致使华安一事的发生,将他撤职都是轻的。    然而,户部尚书位置空下来,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如今,不少人都盯着这个肥缺,给谁也成了问题。    给老二吧,老二拉拢的大臣已经不少了,礼部那边,刑部,还有最近华安一事的牛霖、祁深。    凤鸠并不是一无所知,他手中的宫廷暗卫,也是一方极大的势力。    可不给老二,又能给谁呢?    凤鸠将奏折来回看了好几遍,都没看到凤起的奏折。    他敲了敲桌子,后伺候的刘公公立即走了过来。    “皇上,有何吩咐?”    “这几所有的奏折都在这了么?”    凤鸠问道。    “回皇上,都在这呢。”    “知道了,你下去吧。”    凤鸠疑惑的拧了拧眉,老大那边没有动静么?    不对吧,户部这个职位,老大不是也想要的么?    重新翻了一遍奏折,凤鸠隐隐看透了什么。    原来,不是不动心,只是没敢直接表现出来而已。    有几个早就投靠了凤起,凤鸠还是知道的,这几个同时推荐一个人,除了是凤起的吩咐还会有第二种可能么?    虽然看懂了凤起的迂回战术,但不得不说,凤起这么一委婉,比起凤麟的直接来,还真的让他心里舒服了很多。    本来嘛,年值中年,体不如年轻时健壮,凤鸠对几个儿子就不如以前那么亲厚了。    凤麟这么直言说要为谁请封,看起来就跟从他手里夺权似的,凤鸠能舒服就怪了。    又细想了一会,他心里有了决定。    “刘明展,去拿圣旨来。”    刘公公远远喳了声,连忙去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张新的空白的圣旨。    空白的圣旨铺在桌上,凤鸠提笔疾书,许久,笔顿,他拿出玉玺,按下。    “去,宣旨。”    “是,皇上。”    ……    凤起在太子府里,焦急的等待着结果。    同一时间,凤麟也不外如是。    他们都清楚,户部是六部之一,尚书之位更是重中之重,不可能空缺太久,顶多这一两,一定会有结论。    所以那边刘公公一出宫,两人就得到了消息。    “来人,去跟着刘公公,看宣旨的队伍去了谁府上!”    两人的手下,连忙领命出门。    约莫一个时辰,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    “太子下,刘公公去的是赵大人、柳大人、吴大人的府上。”    赵、柳、吴?    光听姓氏,凤起就大概明白了人选,他关心的是,谁受封的尚书。    “最先去的可是柳石放府上?”    份最高的人,肯定是最先受封,京城可是很讲究脸面的。    “不是,刘公公先去的是赵大人府上。”    凤起脸色一变,“不是?”    他腾的坐下,摔碎了一个杯子,“怎么会不是。”    顿了顿,他又想起了什么。    “赵大人,是哪个赵大人?”    “是赵申赵大人。”    赵申啊。    凤起又笑了。    呵,父皇还真是会想。    他和凤麟争了半天,又是明示又是暗示的,连他们手底下的人都接到了消息,走关系的走关系,送礼的送礼。    结果,却便宜了别人。    赵申,庆州人,以前是户部一个员外郎,后来调任了,在京城任职已有十年,十年来战战兢兢,没听说过犯过什么错,可也没有太大的功劳。    这个赵申,据说和老三的关系不错。    父皇把最大的一块肥,送到了老三手里。    这是为了制衡他和老二?    ……    凤起得到消息的同时,凤麟那边也接到了消息,比起凤起来,他更为气怒。    不仅是因为,他推荐的人选,没有当任户部尚书,被赵申截了胡,更重要的是,其他两个升侍郎的人选里,也没有他推荐的人。    柳石放是凤起的人,而最后那个吴庸,连靠山都没有。    凤麟气的差点冲进宫找皇上质问,好在他还没有失去理智,强行忍住了。    手下的门客,小心翼翼的猜测原因,“下,会不会是华安一事让皇上心中不满,这才刻意打压下啊?”    虽说下提起收买了齐王三人,没有将事闹大,可这么大的事,难免会有风声,皇上若是知晓了,必定心中不快。    这句话让凤麟平静了下来,“有可能……”    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别的可能了。    门客又提议道,“那不如,下让娘娘去试探一下皇上的口风?”    凤麟这么多年顺风顺雨,甚至能让皇上打压太子而宠信他,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能盛宠不衰的母妃,庆贵妃。    他沉默,考虑了一会,觉得可行。    不知道缘由,以后也会束手束脚,让母妃去探探口风也好,对症才好下药,再说了,若真的是因为华安之事,他正好可以让母妃帮忙求求,为他说几句好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