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2、投效 (第2/2页)
怕受牵连,我又有什么可担心的,现在关于河东移民的安置事宜就交给你去做了,我会派一些人经验的人过来帮你。” 张灏大惊道:“这可是好几百万人呐,搞不好可是会惹出大麻烦出来的,李帅何不把它交给地方,等惹出事来再来收场岂不更容易?” 李岘笑了笑,这厮不愧在官场混迹多年,果然是很会推脱责任,于是便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如果把关中的旱田一半改造成水田,粮食出产就能增加一倍,多养活这几百万人并没有多大问题。” “如何能让这么多旱田变成水浇地?” “无非是筑坝修堤,多建些蓄水设施,另外还有抽水机等设备,到时自然会有人给你仔细说明这其中的关节,你的事情主要是组织人力,另外就是协调官府之间的关系。”李岘说道,“只需记得须要每个人都能吃上饭,不让大家挨饿就好。” 现在官家突然没有了,人心浮动,刘法和赵隆两人正在分别巡视陇陕边地,以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省得各地的驻军和官员都象墙没头的苍蝇似的,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随着东京汴梁被金军彻底控制,宗瀚开始抽调大军返回河东,以安定自己的后方,河中府、平阳府和汾州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李岘打算在春耕前让姚古和折彦质两人撤回黄河以西,先彻底放弃河东地区。 不过在姚古他们撤退之前,李岘令赵澈率五千骑军运送大批的武器和防具到了河东,经平阳府、隆德府到河北,前往太行山区与刘滔、张栓所部会合,协同两人一起加强对河北义军的训练和整合。 其实只有民生安定,军队的战斗力才能有保证。 中国古代的很多强大的军阀之所以最终会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忽视民生,也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现在整个西北加上汉中和洛阳、南阳地方的军队,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四十万,并非没有与宗翰在河东一较高下的能力,但是李岘还是选择了先进行战略收缩,除了洛阳,其他地方尽量避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陕西、陇右并不是金国人的战略重点,他们的目光盯在如何控制中原和更为富裕的江南方面,他们对陕西的态度是完颜娄室手上的三万偏师能把陕西打下来就打,打不下来就暂且搁置,等以后再说。 影响西北安定的最大因素却是西夏。 金国人在二次伐宋之前,先出兵把西夏人趁着辽国灭亡之际占有的云内、东胜、丰州、武州等黄河以东、以北所谓的“八馆之地”给驱逐了出去。这些地盘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可以说是另一个河套,西夏人得之欣喜若狂,可以说是非常重视。金人现在出尔反尔,又把先前金夏联手时的承诺给西夏的好处收了回去,虽然答应西夏以横山和陇右、青唐之地作为补偿,但那些地盘现在还牢牢掌控在宋人手里,所谓的“金夏联盟”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西夏人惹不起金国,却想趁着宋国虚弱和混乱的时机从宋人的身上咬下一大块rou来,不成想西北的宋军不去对付金军,不去积极救援京师,却一直对西夏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状态。西夏方面发动的几次进攻,都被早有准备的宋军击败。而且没有了朝廷的牵制,西北宋军现在反倒是主动相互配合支援,变得更加难以对付。这让本来准备占便宜的西夏国皇帝李乾顺和国相李祐昌感到十分郁闷。 更主要的是河西的甘、肃、瓜、沙西州还不断遭受到来自回纥和鞑靼部落的袭击,在去年秋天居然连西凉府都受到了劫掠,李察哥的右厢军主力一直被牵制在河西,根本没办法抽出兵力来南下进攻宋国的陇右和青唐之地。 西夏本身就三十多万兵力,现在将近一半被牵制在河西,再加上面对据城而守的宋军,双方的兵力又差不多,根本就占不到上风,甚至在靖夏城和丰州还吃了两回大败仗。 夏王李乾顺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暂时打消了南下攻宋的念头,准备等待金军进入陕西之后再开始行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