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节《西周东周》上 (第1/5页)
地球时间:公元前1060年。地点:中原。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年轻有为。他的老婆苏妲己是个发明家,有各种奇思妙想,不但发明了一些刑具,还发明了一种餐具:筷子。 关于筷子的发明,后世的说法有很多版本,有的传说是黄帝或大禹发明的,依据本书“三皇五帝统治着全世界”的理论,如果是他们发明的筷子,那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使用筷子了。因此只能确定是在商末时期发明的筷子,因为它只在中原地区流传。史前文明是不用筷子的,那时只用刀叉,但是由于史前文明被毁灭了,再加上黄帝限制了人类科技的发展,盘古大陆分裂又使人类文明急剧倒退,所以人类原有的制造体系逐渐崩溃了。世界各地的人制造刀叉时很困难,就算制造出几把,也只有贵族才用得起,因为只有贵族有闲情雅致(有很多空闲时间、有情趣)和足够的经济实力。在当时,上学、读书、认字等都是少数人(贵族)才能做的。很多人(下层人民)只能用手抓着吃饭(以实用为主)。 苏妲己为了讨纣王的欢心,想出了用玉簪作筷子的办法,上层贵族在模仿时也用玉石做筷子,后来改用金银做筷子。到了周朝后期,筷子才流传到了民间,民间则用竹子和木料做筷子。 在商纣王(帝辛)的时代,高科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水平并不低,比如在铸造方面就有高科技。王室铸造厂会铸造一些精美的器物,供商王赏赐臣子之用,其中就有一尊非常有灵性的双角青铜犀牛尊(小臣艅犀尊),其表情可爱、妙趣横生,后来在清代出土,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后世的人类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此物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技巧上都远远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中国商朝的青铜技术不可能突然产生并且直接就达到了顶峰,其发展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为什么在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的技术含量竟然如此之高答案只有一个:成套的、成体系的青铜技术是商朝政府从东北非和西亚辗转带到中原地区的!2018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会,通过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向全世界宣布:“在外来文明影响方面,探源研究认为,中原本地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比如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原本地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有一个资料,可以证明商朝统治亚洲,还可以证明商朝有高科技,更可以证明盘古大陆分裂、漂移事件的发生。乌拉尔山脉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该地区的岩石上有和中国商朝甲骨文一样的文字。18世纪末的档案记载,截止到当时,累计发现了200多块有象形文字和图画的石板。1999年7月28日,又出土了一块石板,长约1.5米,宽约1米,厚度约0.16米,重量超过1吨。许多科学家在参观了这块石板后认为,这是一块浮雕,记录的是一份三维立体地图!这块石板是人造的!共分三层,被一种特殊的粘合剂粘在了一起,而第三层更像是一种白色的人造瓷!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石板表面的浮雕并不像是手工雕刻出来的,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一种先进而细腻的机器参与了该浮雕的制作。在这块石板三维地图上,人们能够一眼就认出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广大地区。石板上的山脉的一侧和现实中的山脉的走向轮廓完全一致,而山脉的另一侧跟现实中的稍微有一点不同。有一个峡谷的地貌和今天不同,科学家们通过地理学研究发现,该地貌是盘古大陆分裂之前的地貌。)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商纣王(帝辛)是不错的,他进行了各种改革,做了很多历史贡献。但是对于圣星人来讲,商纣王(帝辛)离经叛道,竟然改革到了神的头上!反对神权!“改革”和“革命”在英文中是一个词,但在中文中是两个词,革命比改革要激烈得多。眼看商纣王对神的革命愈演愈烈,甚至当众侮辱神灵,这还了得?因此,圣星人重新挑选人间代理人,最后选择了西亚地区(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联合王国,这是商朝联邦的邦国之一,中原人称其为周国。以色列联合王国(周国)是一个有信仰的国家,由希伯来人(也就是后来的犹太人)建立,周国人信神、信上帝。后来周国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入乡随俗,把“上帝”改为“天帝”,名称变了,意思一样。 “对神灵傲慢不敬!”是神的新代理人给商纣王罗列的罪状中最关键的部分。其他的问题都是不要紧的,对神不敬是神及其代理人最不能容忍的!商朝不可以再继续传承正统的中华文明了!因为正统的中华文明是神传文明,人们要信神、敬神。不信神、不敬神就不配做正统!后来为了突出自己的正统身份,神的新代理人自称为“天子”,意思就是天帝(上帝)的亲儿子,真龙天子就是从周朝传下来的。商朝的祖先崇拜压倒了对神灵的崇拜,而周朝把祖先崇拜和对神灵的崇拜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干脆说自己的祖先就是神!这也没错,因为夏商周的先祖都是黄帝,黄帝回归天界就是天帝(上帝),就是神! 当时,以色列联合王国(即周国)的国王叫大卫(即周文王姬昌),很得民心。姬昌向当时统治亚洲的商朝称臣,由于其领地在商朝西部,因此被封为西伯侯。因为西伯侯姬昌特别有才能,周国的国力渐渐变得强大,所以商纣王担心他谋反,就把他骗到了中原,判处了七年有期徒刑,软禁了起来。 姬昌为了消磨时光,就把《易经》用中原的语言译制为《周易》,将“先天八卦算法”校正为“后天八卦算法”并扩展为“六十四卦算法”,流传于后世。他为什么要改八卦算法呢?因为他发现,用当时的八卦算一些东西,怎么算也算不对!他对照河图(上古地理格局)和洛书(新的地理格局)琢磨了好几年,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八卦对应的方位变了!因为很多古书中记录的方向是以前地球反方向自转时的方向,在地球反方向自转后,人们在使用八卦算法时,简单地把先天八卦的方位反过来用就行了,但后来地轴倾斜了,就不能简单地反过来用了。因此,姬昌依据洛书校正并重新定义了八卦的方位,将《易经》改编为《周易》。河图和洛书最开始只是表示天文和地理情况,后来也包括根据天文和地理情况所创作出来的算法。 《易经》八卦是基础算法,对准确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周易》六十四卦是《易经》的扩展版,是从宇宙(时空)系统数据库中检索人、事、物的方法和工具。宇宙万物,表面上看起来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