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心理解读 (第1/2页)
时间过去,已经是正午时分,下课的铃声响起。 女女男男从教室里出来,拥挤成一片人群。 路过苏言旁,都会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但苏言已经免疫这种眼光。 苏言等着苏余,看着她慢慢从教室里出来。 粉红色的连衣裙,白色的丝袜和黑色皮鞋,衬托得像公主。 “小鱼…”苏言上前微笑对她说。 苏余温和一笑,却让苏言感到一丝的怪异,苏余直接走过去牵上他的手。 “小鱼…”苏言想顺势抽出来,却被苏余紧紧地握住。 “哥哥,别动!好吗!”苏余拉着他的手就向前走去,而苏言不得不在后面跟着她。 她的表情不像在家里那样活泼可爱,反而带着些许强硬和冷酷。 苏余的力气很大,而苏言没有抽出来也就没有继续了。 这一路走来,这对俊男美女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校园里的人议论纷纷。 “你们看,那不是高一的苏余吗,旁边的是她的男朋友吗。” “她的男朋友好帅啊!” 不少女生路过瞟了一眼苏余,转身又看了一眼,似乎不掩饰。 苏言还听到了一些别的言论,看了看苏余说:“小鱼,你在这个学校很出名吗?我听见别人叫你什么冰山女神。” 苏余淡淡道:“别管他们,尽是些无聊,哥哥,我们一起去食堂吃午饭吧。” “好吧!”苏言点头,然后道:“小鱼,你能松开哥哥的手吗?我怕有一些误解,对你影响不好…” “他们说什么就由他们说。”苏余道,“兄妹关系好牵手有什么呢!” 苏言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苏余的这一面,在家里她永远是个柔弱温顺的meimei,而他从来没把她当成女人,可是再怎么是meimei,也始终个有女子的那一面。 这是苏言所忽视的,其实他和苏余见面不多,除了小时候外,天天照顾她,可是后来苏言有了自己的工作、事业、理想,四处漂流,直到最近才回到家里。 苏言看到苏余这点变化,心里突然明白,恐怕苏余也是长大了。 来到食堂,苏余对哥哥说,“哥哥,你坐在这里,等我一会,买完就来…” 苏言说:“要不哥哥去买吧,我…” 苏余打断他,说:“哥哥,我熟悉这里,我去吧。”说完就走了。 看着她离去,苏言只能坐在这里,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青春活力女孩子和男孩子,他们时不时打量着苏言,每当苏言的眼睛看过来时,又马上撇回去。 苏言张望了一下,然后看到苏余的身影,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苏余的改变到现在他才发现呢? 人格面具,他想到这个概念。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某种角色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其行为必然会逐渐表现出趋于一致的倾向并且最终固定下来,这样一来,此人就具备了这种人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认为其具备了某一种人格面具。人格面具一旦形成,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某种固定的倾向性。 在特定的场合,或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人的某一个人格面具便会被激活,然后就在某一时刻成为主导面具,来左右着人的行为活动。 而每个人的一生扮演者多重角色,子女,父母,老师,学生,兄妹,姐妹,姐弟,下属,领导……等。 人们在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自由转换恰恰体现了一个人人格面具的灵活性。人格面具的形成与长期以某种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密切相关… 苏言想到了苏余在家中和现在的一点转变,在不同的场景和角色中,人的性格有着细微的变化,而趋近于绝望的场景时,则会性格大变,其实和环境改变人的性格是可以相互论证的。 人格面具的形成,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的面对复杂的情景,以及错综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心理基础。 但任何事都没有绝对好,人类的发展到今天,身体上进化出来的机制很多时候是一种阻碍。 如果人格面具是向自己不利的那一面形成,可是就是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的人总是在某些人面前抬不起头,这就是一种人格面具,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长时间角色扮演中形成,但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有着利弊的。 因为想改变的自己,就会尤为的困难,但是尝试改变身边的环境来刺激其他的人格面具,可以纠正这种认知,但一般越有利越熟悉得环境最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