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 将计就计,静观其变 (第1/1页)
朱翊钧没有回答,只看着冯保,他知道,有时候沉默不言可以看到更细微的东西。 李太后问了这话后,整个屋内寂静了一会儿。 最终。 还是冯保打破了沉默:“禀太后,高拱不认陛下的御批,言十岁天子安能裁决政事。” 朱翊钧微微一笑,心想没把自己这个十岁天子放在眼里的不止高拱一人。 旋即,朱翊钧才开口道:“母后,高拱的确是这么说的,儿臣准备今日下午问问他,眼里有没有朕这个天子!” 李太后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朱翊钧似乎隐隐听见了抽泣声。 朱翊钧本以为李太后会大怒,但没料到李太后会哭,他倒是不明白高拱的这句话缘何会让李太后伤心。 堂堂太后会畏惧一文臣? 朱翊钧只好问道:“母后,您怎么了?” “没什么,张宏,念其他奏疏吧”,李太后回道。 这边,张宏只看向了朱翊钧。 朱翊钧心思已经没再奏疏上,但见张宏看着自己,心里颇为欣慰,还是说了一句:“听母后的。” 接下来的奏疏,朱翊钧基本上没再发表意见,皆任凭冯保和李太后两人决定。 而李太后和冯保基本上也都是遵从内阁票拟意见,似乎对直接批红也没有了兴趣。 这才开始皇帝职业的第二天,朱翊钧就开始觉得这处理国事的过程很是无聊,自己似乎只是整个帝国文官运作系统上的一颗螺丝,尽管自己是在系统顶层,但并不能做任何决策,似乎很机械。 然而。 这种工作不仅仅是无聊,还很受罪。 六月的下午能让人热得全身都是汗,然而朱翊钧还是不得不在这个时候见见高拱,见见这个这几天让他很不高兴甚至还让李太后哭了的内阁首辅。 朱翊钧看着头戴梁冠,手持笏板的高拱,半晌后才问道:“高先生,朕想问,为何朕的中旨不能施行?” 高拱敢在内臣面前大放厥词,但在十岁的朱翊钧面前则不敢有丝毫不敬,这不是说他真的怕朱翊钧,而是忠孝之道是他高拱作为一名标准文官所恪守的信仰,眼前这个小男孩,他必须得敬畏。 高拱没有因为天气炎热被皇帝召见而埋怨,反而很高兴,毕竟能在天子面前露脸也是荣耀,如今听天子这么问自己,高拱更是诚惶诚恐起来,额头冒汗: “陛下!老臣谬膺托孤之任,不敢不竭股肱之力,主上幼冲,为惩中官专政,老臣不得已为之,虽披肝沥胆,也不敢有愧于先帝,伏望皇上鉴察,发下臣等拟票!” 朱翊钧听后就这么看着高拱,良久之后,才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翊钧说后就转身而走,一直陪在朱翊钧身边的冯保则没搞不清楚小皇帝怎么想的,但他明显很不满意朱翊钧这么简单的一问,在他看来,如果自己是君王肯定是要大声训斥高拱的。 高拱也没搞明白小皇帝问了后表现淡然到底是为什么,还是因为年少对自己的御批被拒绝而不太介意? “陛下,你狠该骂骂那高拱!”冯保回来说道。 朱翊钧苦笑道:“朕怎么好骂他,他是先生,又是托孤之臣,内阁首辅,连母后都只能偷偷落泪。” “可也不能让他高拱这么张狂跋扈下去”,冯保是最容不得高拱的,毕竟高拱是针对的人就是他,但他没想到小皇帝和太后好像都没有办法。 朱翊钧见冯保一提起高拱时的满脸藏不住的怒色,便暗自笑了笑,然后问道:“冯大伴,明日同样在文华殿召见张先生,今天你就不必陪着朕了,朕想独自待会儿,潞王!” 冯保遵旨离开了朱翊钧这里。 没一会儿。 潞王便胖乎乎地从门槛边爬了进来:“皇兄,有何吩咐?” “现在起,你是皇兄的大将军,我要你把大门关上守在外面,不能让任何人进来!” 朱翊钧说道。 潞王最近受朱翊钧的影响,开始迷恋卫青、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的大将军,一听朱翊钧这么说,忙一挺肚:“是!” 然后。 潞王就又从门槛边爬了出去,关上殿门,在外面咋呼呼道:“听见了吗,你们谁都不许进来!” 朱翊钧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摊在了冰凉的竹席上,望着藻井发呆。 …… 离开朱翊钧的冯保此时则没有心情像朱翊钧一样发呆,他现在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毕竟眼下最有可能被整倒的就是他。 “徐爵,你现在立刻去问问游七,张先生是怎么看的,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太监们在宫外都有自己的私宅,冯保借着不用在朱翊钧身边伺候的时机回了自己私宅,然后命自己管家仆人徐爵去联络张居正的管家仆人游七。 这是冯保与张居正私底下联络的线,徐爵也不是第一次帮自己主人做这件事,因而很熟稔地在一个地方约到了游七。 当然。 徐爵也不怕东厂的人查,毕竟东厂都是他主人在管。 徐爵直接对游七说道:“主人让我来问问,张先生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一直等着您家主人来问呢,我们老爷,只说了八个字:将计就计,静观其变!” 游七低声说道。 …… “他真是这么说的?”冯保问着徐爵。 “真是这么说的”,徐爵回道。 冯保无奈只得先回了宫。 …… 第二天早上。 高拱又上了一道疏,请求皇帝朱翊钧把他第一天上的奏疏下发内阁拟票。 朱翊钧则回头看向李太后:“母后,怎么办?” “算了,下发内阁吧”,李太后叹了一口气。 冯保很想阻止,但想到李太后都没办法阻止高拱,也只好称是。 高拱收到奏疏后立即便立即票拟道:“览卿等所奏,甚于时政有裨,具见忠荩,俱依议行。” 效率可谓很快。 李太后和冯保也没有否决高拱的票拟,按照其票拟意见直接批了红。 高拱因此自觉圆满,开始部署下一步棋子,即发动言官弹劾冯保,他知道收回司礼监之权不可能持久,毕竟皇帝迟早会长大,自己迟早会没有代表皇帝的资格,而让冯保倒台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在高拱看来,眼下皇帝和背后的太后都已经默认一切朝政依据内阁票拟意见执行,而且还落实成了制度,接下来,一旦言官弹劾冯保,自己作为内阁首辅就可以直接票拟罢黜冯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