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_第四百六十章 干了这碗毒鸡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章 干了这碗毒鸡汤! (第2/2页)

  这都是驿站的驿卒,而且他们的背上插着一个红色的旗子,朱琏不知道这是北地的军事,还是汴京传来的札子。

    不过让朱琏有些不开心的是,这些札子都是赵桓熬夜的理由。

    她没感觉自己多么苦,只是觉得官家苦。

    都当了皇帝了,每天还这么忙碌,日子过的也不是那么奢华尊贵。

    大宋有个好官家,自己也有个好丈夫。

    赵桓回到文德殿的时候,被面前一大堆的札子给淹没了。

    这几天大雨,除非是紧急的事,否则一般雨天是不会让驿卒们送到燕京。

    赵桓喝了一盏凉茶,端坐起来,振奋了精神。

    这就是他的工作。

    案牍劳形,一点都没说错。

    赵桓批阅这札子,越看越是生气!

    最后将一大堆的札子扔到了赵英做的分类框里。

    这一类的名字,叫做垃圾。

    垃圾札子,是要拉到御膳局当柴火烧的,归档都嫌丢人的那种。

    赵桓呆坐在座椅之上,看着那一大堆的垃圾,有些怅然。

    那都是大宋的言官们,上书言事的札子,这些札子共说了两件事。

    大部分的官员都说的在大宋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上京道荒凉,没有价值,皇帝收上京道为疆域,有好大喜功之嫌疑。

    上京道的百姓无粮,还需要天下百姓去供养上京路,得不偿失。

    最关键的是上京道没有价值。

    总归来说,不太想要上京道。

    说的其实都蛮有道理的,但是赵桓还是把他们扔到了垃圾那一类里。

    赵匡胤曾经传下的祖训是不杀上书言事之人,其实是一种广开言路的执政理念,赵桓认为很有必要,沿袭了这道祖训。

    大宋的言官们的理由依据是: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差不多了。

    这第二件事,这堆札子里还有工部的人递上来的新宫室的草样,还有燕京旧宫室翻修的方案。

    本来官家建燕京行宫的时候,言明不用铺张浪费,工部的人以为官家是真的把燕京当行宫用。

    没成想官家到了燕京,就在燕京处理起了公事,官家虽然没有名言迁都,其实和明说也差不多了。

    这个行宫完全不能做皇宫用,太不精致了。

    赵桓最后还是把工部的札子捡了起来,找了几处宫室,批红之后收了起来。

    现在大宋的财政紧张,压根没有余钱给行宫添宫室,赵桓倒是无所谓,只是觉得让自己的女人跟着自己的受罪,不太好。

    还有言官进言差点让赵桓笑岔气。

    从来都只听说过劝皇帝节俭的,就没听说过劝皇帝稍事奢靡的。

    舔狗是不分朝代,也不分年龄全历史时间段,都存在的生物啊。

    不过赵桓也把这份劝他稍事奢靡,如此清贫有损皇家颜面的札子捡了回来。

    并不是赵桓打算稍事奢靡,而是他通过这个札子,又理解了几分君辱臣死的君臣之道。

    朝堂的札子其实也是民间的一个风向标,朝臣们的话,显然是民间想不通的问题。

    大宋收了燕云十六州就差不多了,官家太过清贫导致臣民蒙羞。

    这就是今天这堆札子的主题。

    “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最糟糕的词就是这一句差不多。”

    “每每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但是他们就是不走,因为那真的很苦。”

    赵桓批注完,将手上这几本无用的札子,统统的扔到了垃圾那一类,让赵英拖着烧了去。

    自己知道,时刻警醒就是了,就不用让别人知道了。

    朝臣百姓们都不是皇帝,他们并不清楚这个位子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赵桓摇了摇头,自嘲的笑了笑。

    大半夜的自己给自己灌了一碗毒鸡汤。真是有病!

    谁不愿意做一条咸鱼,躺,多舒服?

    但是他屁股下的椅子,坐的是大宋的江山,他不敢懈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