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新县君 (第1/2页)
大唐不良人卷一少年游侠客第六章新县君那么李治为何要在单独召见苏大为时,主动提出让他从军的话来? 细细思索,当是为了笼络武媚娘。 此次能中央集权,将关陇与山东势力打压下去,与武媚娘在背后出谋划策,稳定后方,脱不开关系。 过去在王皇后掌六宫的时候,李治根本施展不开。 朝堂上有长孙无忌,回内宫有王皇后,只怕他连起个夜,御了几女,外廷长孙无忌都摸得清清楚楚。 现在换上武皇后,武媚娘的出身清白,与任何势力都没有直接的瓜葛,如此,李治方能高枕无忧。 而且武媚娘颇有权谋,遇事与李治一起商议,常有拾遗补漏之效。 这也让李治越发离不开她。 所以对于武媚娘,他是真心喜欢,也愿意表现出自己的喜欢。 看,你的娘家人,你阿姊武顺,我封了;你阿娘,我封了。 你弟弟…… 这半路认的不良帅弟弟,却不太好办了。 唐时军政二职分得不是那么清楚,比如裴行俭,在长安为长安县令,主管民政这一块。 但是外放西域都护,又是民政为辅,主抓军事。 裴行俭师承苏定方,用兵也是上上之选。 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好像放在哪里都能用,都好用。 光是这样倒不要紧,怕的就是朝中还有特殊关系。 苏大为,就属于这一种。 他同样久居长安县衙,虽是不良人,但遇事极有手腕头脑。 至今,也没见他被什么事难倒过。 连当年长孙无忌有心将他压下去,也被他无惊无险的平安度过。 这就是本事。 李治将苏大为外放,令他入征西突厥唐军时,未尝没有考验的心思。 对苏大为这个人,他还看得不是那么透。 此人早年对自己有救驾之功,与武媚娘关系极为亲近,不是血亲,胜似血亲。 但此人与玄奘又过从甚密,听闻还善于结交,与大唐诸国公,还有丹阳君公李客师,也关系匪浅。 这令李治,暗中颇为在意。 他的办法,就是将苏大为踢出长安,换一个环境继续观察。 结果很意外。 苏大为就像是顽强的野草般,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在军中也混得如鱼得水,甚至屡立战功。 两年征西突厥之战下来,李治借这个时间窗口清理了朝堂,也考察、看清了一批官员。 借征西突厥之事,或贬或升,将大唐权力格局牢牢掌控在手里。 只有对这苏大为,他心里感觉颇有些棘手。 你说用此人,可苏大为能力太过突出,又是武媚的亲属,升上去,必然是实职,会握有极大的权力。 而且还是李治最忌讳的军权。 但如果立下大功不封赏,又说不过去。 幸好就在此时,苏大为的所做所为,替李治解了这个难题。 此人居然“挂印出奔”,在得胜回朝前夕,留书信一封,不辞而别。 这简直是主动送把柄到李治手中。 是杀是剐全在李治一念之间。 但凡雄主,必定多猜忌。 李治忍不住又想,天下哪有这般巧的事,莫非这苏大为城府极深,又或是得到武媚娘的暗中指点? 就算对武媚娘,李治也是既用又防,更别提苏大为。 所以听闻苏大为回长安,李治觉得有必要亲眼见一见他。 这是给武媚娘一个面子—— 杀是肯定不能杀也不会杀,李治此时与武媚娘的关系正好到蜜里调油,怎么可能动武媚娘的人。 赏是可以赏,但不想给予苏大为军中实权。 所以边交谈,他就一边在思考,该如何安置苏大为。 结果交谈下来,他发现,苏大为似乎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那么深的城府。 谈及军中之事,虽然无甚新奇见解,但都很务实,并没有夸夸其谈。 于是半是试探,半是考验的抛出那句话,问苏大为是否愿意随苏定方再次出征,奔赴辽东。 按李治所想,苏大为如果是有野心的人,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但谁知,苏大为居然拒绝了。 这让李治心中颇为好奇。 他在朝中面对那些老狐狸时,对方心里想什么,都能摸得一清二楚,偏偏在这苏大为身上,他找不到那种“老jianian巨猾”的味道,也没看到任何躲闪隐藏,有的只是坦坦荡荡。 李治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愿意的就愿意,不愿意的,怎么说,他都不应。 而且理由直接就扔出来,就是不想离家太远,想陪家人。 怂是真的很怂。 但也让李治彻底放下心来。 不论苏大为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