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不可得罪 (第2/2页)
骂道:“大略是大略,若无细节,这些就是无根之木。这些大略谁都知道,但是真要做出来,靠的是经验,是时机判断,这才是最考验为将者能力的地方。” 大道理人人都懂,但定下作战目标后,必须得有一系列的细节去填充,去将一切条件导向自己有利的一方,甚至高明的将领完全可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这就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 像苏大为征西突厥在翻跃金山后,仅凭着几百唐军,如何打败数万人的木昆部? 作战过程说来也简单。 无非就是兼并小部落,不断募集人手。 直到实力滚雪球般壮大,大到足以与木昆部一战,再设下围点打援之计,将木昆部主力引出,同时做出分兵动作。 一部在正面拖住木昆部骑兵主力,另一部奇袭对方王帐,一战将对方部落给平了。 趁着木昆部主力慌忙回援时,前后夹击,尔后大破之。 此乃韩信“背水之战”的复刻版。 说出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围点打援,前后夹击。 但古往今来,想学韩信玩这招背水之战的人有很多,成功者寥寥无几。 就是因为欠缺了细节。 苏大为征西突厥之战,以几百人深入敌境,每一步,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背后,都经过严密的计算。 敌人部落人数多少,与其它部落的距离多远,时间长短如何。 先打哪个? 后打哪个? 食物补给有多少? 如何打消敌方的斗志,如何鼓舞这几百唐军的斗志。 如何将这些打散的胡骑编入唐军,并且不使他们反抗,迅速转化为战斗力。 包括木昆部可能的反应,木昆部做出反应的时间。 西突厥人多久能收到消息,如果收到消息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突厥人最快什么时候能赶到战场。 可能会有多少突厥敌人,战力如何,战法如何。 如何将这些突厥人引入自己预设的战场。 以及,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如何获得优势,拖住对手,直至最终胜利。 最重要的一点,如何保证这些兼并来的胡人仆从军,甘心为大唐卖命,不会被突厥人给打崩溃。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每一步,都有无数的细节和预案以做支撑。 这种庞大到可怕的计算能力。 才是统帅水准的体现。 魔鬼总在细节中。 有准备的,胜过无准备的。 预案多的,胜过没有预案的。 有心算无心,以至强,击敌至弱。 即是此理。 “道理我都懂,奈何就是学不来……” 阿史那道真两手一摊。 “阿弥,说说灭东突厥吧,卫国公灭东突厥一战,才是他用兵的巅峰。” “喂,东突厥是你的母国,说这个你真的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吗?” “我有个屁的负担,小时候草原那特么叫什么日子,以我的身份,尚且要忍饥挨饿,白灾啊……管你是什么黄金家族,最后都是低贱的牛羊,大雪下来,一样冻饿而死,哪能跟现在比?” “呃,你觉得没问题就行。” 苏大为也不知该如何评说,说阿史那道真没心没肺? 心底里巴不得这样没心没肺的异族同胞更多一点才好。 双方接着聊下去,谈起兵法,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这中间,崔器几次目视苏大为,张口欲言,却找不到开口的机会。 好不容易阿史那道真把话都说完了,准备回去休息一下,等晚上跟苏大为去约酒。 崔器这才找到机会,凑到苏大为面前,脸上现出为难之色:“苏都尉,崔三郎不知究竟犯了何事,我……” “放心,不算是什么大事,只要他肯配合我,不但无罪,可能还有功。” “真的?” 崔器闻言大喜。 他最担心的,就是崔三郎犯了事,惹上苏大为。 做为曾在苏大为手底下征战西突厥的将领,只有他才知道苏大为的实力。 以区区几百唐军深入敌境,打出那样的战果。 只怕…… 若苏都尉肯把心思花在军中,要不了几年,便是如苏定方将军一样,成为我大唐名将。 灭敌国,如探囊取物耳。 最可怕的是,苏大为还如此年轻。 当年苏定方在军中真正历练出来的时候,人已到中年了。 现在重新出山,那叫发挥余热。 六旬的老人,按唐人的年纪,也折腾不了多少年。 今后的大唐军中,是年轻将军的天下。 而苏大为,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 更何况还有当朝武皇后为靠山。 是有多想不开,去与他为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