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第5/5页)
” “这些年,朝政皆由武后、太子在打理,陛下醉心长生之事,沉迷佛道密宗,炼丹服药,修炼秘法,早就无心政事。” “你……” “从陛下开始用替身上朝,自己在偏殿修炼服气之法,便已以是明显的信号,陛下你已经倦了,累了。” 李治一时哑然。 他当然可以继续反驳。 但是,有意义吗? 聪明人面前,说那些借口有什么用。 他确实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确实是开始寻求解脱之法。 无心理政。 而每一位帝王晚年,必沉迷于佛道之术,炼丹、寻长生之法。 这是不争的事实。 李治已经老了。 “陛下,你执掌大唐二十载。大唐在你的带领下,东西万里,设立安西、安北、单于、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 设立若干边州都督府,扼控天下。 西达咸海,北至西伯利亚冰原,东至库页岛,南至华夏最南岛屿。 忆昔麟德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苏大为声音抑扬顿错,极富韵律和感情。 李治看着他,听着他吟出长诗,仿佛又看到昔年苏大为站在含元殿上,朗朗吟出那首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能念出这样诗句之人,必然有一个干净的灵魂。 对大唐,也饱含深情。 绝不可能叛唐。 但李治已经无心听这些了。 他心中像是有一团烈火在烧灼。 “阿弥,只要你救朕出去,还朕自由,你要何条件,朕都答应你,宰相够不够?国公呢?再不行,朕可命你为辅国大臣,可追责太子,如何?” 李治双手下意识挥舞着,仿佛他昔年初登大宝时,站在龙椅前挥斥方遒。 “陛下。” 苏大为沉沉道:“时代不同了,陛下该将大唐托付给太子。” 他的眸光深沉,言语里,有许多未尽之意。 不管李治是否明白,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站在大唐第三代帝王的角度,李治无疑做得很出色。 大唐之盛,前所未有。 华夏版图之大,远迈秦汉。 但李治也只能走到这里了。 泰山封禅之后,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大唐,都显出颓势。 这既是天道,也是李治帝王运势,到头了。 如今太子李弘年富力强,正是大展鸿图有为之时。 苏大为也很期待,看着新帝登基,会给大唐带来怎样一种气象。 无论哪种,一定会有些新意。 一些锐意进取。 比之垂垂老朽的李治,那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请恕臣不能接陛下出去。” 苏大为向着李治深深一礼。 李治目胆眦裂,戳指指向苏大为,厉声道:“苏大为,你……好大的胆子!你敢负朕!” “昔年太宗即位,便请高祖退避,颐养天年,如今太子登基在即,陛下也在此静养,一引一啄,莫非天定乎?” 苏大为向着李治深深一拜,挥袖而出。 他身上带着若有若无的一团雾气。 昂首阔步从殿门走出。 守殿的老太监,竟看不见他。 转瞬便消失在黑暗中。 空旷的大殿上,只留下李治,孤独伫立,目瞪口呆。 良久,他踉跄倒地,发出野兽般凄厉号叫。 这一生,他都在隐忍,都在挣扎求活。 幼年时,他弱小,只能看着头顶那一个个厉害的哥哥们斗来斗去。 濮王李泰。 太子承乾。 吴王李恪。 哪一个不比他强千百倍? 哪一个没有一大帮拥簇,哪一个不比他更得父皇欢心? 那时的他,对皇帝的宝座,连想都不敢想。 只有乖巧顺从,艰难乞活。 从大唐太宗皇帝儿子,这世上危险度最高的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 头上那么多雄才大略的哥哥们,都死了。 终于,轮到他了,熬出头了。 而且父皇病重。 不行,不能太兴奋,不能功亏一篑。 他还得继续装老实孩子,尽心伺候好太宗起居,展现自己的孝心。 直到…… 直到遇见那个命中的女人。 太宗的武才人。 究竟是谁勾引的谁,已经不记得了。 也不重要了。 他做了生平第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甚至冒着掉脑袋的风险,。 现在想来,衰老的躯体,都有一种住的激动亢奋。 那是一种冲破禁忌的快感。 那个时候,只想着我为九五至尊,我为皇帝。 当要拥有一切。 父皇的一切,朕都要继承。 还要做出比父皇更伟大的伟业。 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证明自己,才是太宗最出色的儿子。 他的内心,终身都在与太宗的影子搏斗。 都在与内心黑暗中的孤独、恐惧搏斗。 不行,不能停下。 一停下,就感觉要被黑暗吞噬了。 要被恐惧给吞噬了。 一定要不停的奋斗啊。 要建功立业,证明朕的伟大。 证明朕的存在! 一个个强大的敌人,都倒在面前。 灭高句丽,平西域,设都护府,灭吐蕃。 商贸繁华。 万国来朝。 太宗没做到的事,在他手上一一做成了。 好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就到这里吧。 李治激烈的心跳,陡然停住。 这一瞬间,他脑中飞快的闪过从小到大,这一生的画面。 最后定格在那穿着石榴红裙的少女模样。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少女笑着,奔跑着,回头频频向李治招手。 红裙飞舞翩翩。 “来啊,快来追我啊~九郎~~” 真好啊,真想回到,那个时候。 媚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