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论功行赏 (第2/2页)
声开口“此次北朔谋逆一案,北朔王受副将挟持,并无反心,朕已下旨将抚北军三副将收监严惩,念北朔王并未自愿参与其中且已自裁请罪,特保留其亲王爵位,不予追究。抚北军将士受副将蒙蔽,未能及时清晰局势,罚抚北军上下三年军俸,免死罪,重新收编暂交由平远将军韩烬调配。” 康海垂眸立在一旁,心里松了口气。 北朔谋反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可在眼看不到的内心,内众人却又打着各自的算盘。 杜嘉霓冷眼瞅着这形势,心里不默默盘算。 高晋进了二品军职,重新接管起军,西川常庆军又加了饷,表面上看起来是窥星阁和太后这边最风光。可细细算下来,她杜嘉霓此次收获也不小。 东陵驻军此次虽未像高晋所率军队一般正面重创抚北军,可他们却切断了叛军的补给和支援,实在是大功一件。还有杜嘉霓表兄所带领的赤焰关守军,见长公主玉牌却坚定不开关门,虽说这是她暗中谋划,但却大大赢得了朝廷信任。 依杜嘉霓看,自己获利可并不比太后和窥星阁少。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 “皇上,臣请罪。”杜嘉霓款款上前跪拜。 杜宸起,疑惑看着俯叩首的公主“北朔谋逆之事并未涉及皇姐,皇姐何罪之有” 叛乱刚平,长公主却惊惶请罪,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屏风后的太后微微蹙眉,拈着茶盖的手一顿。 杜嘉霓跪伏在地,深吸了口气,颤声开口“臣有罪,未能保管好先皇所赐玉牌,这才让佞之徒有机可乘,差点儿误了大事。” 杜宸这才明白杜嘉霓所为何事,心里稍安。 北朔王初举反旗时,杜嘉霓曾入宫向他提过玉牌丢失之事,只是当初他一心忙着处理战事,并未多留心,杜嘉霓也猜想许只是哪个吃里扒外的下人图利动了歪心思。详见第六十四章 谁料,北朔王部下副将夜栖却携公主玉牌至赤焰关,将玉牌示与守关将领长公主表兄江氏寒,以骗其开城门。 结果杜宸已经知道了,江寒不为所动,忠君坚毅,不仅紧闭关门,还乱箭重创了夜栖麾下两千精锐。 若不是杜嘉霓早因玉牌丢失之事找他禀告过,杜宸怕是真要疑心杜嘉霓与叛军勾结了。 不过,这些猜忌想想也就罢了。一个长公主,有什么理由和野心要谋反呢。 杜宸柔笑开口“这算哪门子罪,皇姐快起来吧。玉牌丢失并非你的责任,而是北朔王安插在公主府的人有意盗取,你怎能未卜先知,根本防不胜防。” 见杜嘉霓缓缓抬头,脸色些许苍白,杜宸轻叹一声“皇姐莫要自责了,好在江寒见了玉牌也并未打开关门,这才使叛军的计未能得逞。” 杜嘉霓心里冷笑,面上却仍是忧色“臣每每想起便格外心惊。好在江将军心怀忠正,一心以陛下、以母后圣谕为准,又沉着冷静分辨局势,这才没有酿下大错。只是,经此一事,臣母家是万不敢担此要职,还请陛下恩准降罚。” 乐笙蹙眉,附靠近太后“太后娘娘,公主” 太后微微一笑,抬手制止乐笙。 杜宸无奈笑着,让文福扶起杜嘉霓“皇姐,你这话说的人家江将军可就不乐意了。本是大功一件,怎能罚呢朕若听你的罚了沈卿,那岂不是天下的忠诚之士都要抨击朕无义无德依朕看,不仅不要罚,还该重赏。” 边说着,杜宸边看向文福“传朕的旨意,江寒镇守赤焰关有功,特擢其为四品镇宁将军。” 杜嘉霓闻言,因不安而微抖的子方平静下来,她再次叩首,恭敬谢恩“臣多谢陛下恩典。” “皇姐你看看你,哪来这么些礼数。”杜宸摆摆手,笑道。 杜嘉霓起浅笑“是臣考虑不周,一心想着为陛下和母后分忧,倒差点儿置陛下于不义境地。皇上也别怪臣,臣不过是久居深宫一介女流,哪懂得朝政这等复杂事。” 杜宸点头,缓缓坐下“朕知道皇姐的心意。” 说着,杜宸看向屏风,微微颔首“母后觉得,此事这样处理可好” 太后微眯双眸看着屏风外的杜嘉霓,旋即敛了神,徐徐开口“你是皇帝,这些事自该由你拿主意。若不是那帮老臣说皇帝年纪尚轻,恐稳不住朝政,非bī)着哀家听政,哀家呀早就想去颐养天年了。” 几个大臣闻言恭敬笑着,叩首道“太后娘娘圣明,大华有娘娘此等贤后,又有陛下此等圣明君主,必定国运昌盛。” 杜宸眸光复杂,却仍点头“母后说的是,那便要继续麻烦母后替朕辛劳了。” 杜嘉霓看着这场戏,心中百般滋味,分外不屑,眸中似是酝酿着一场风雪。 “皇上,臣倒还有一个好消息要禀报给陛下。”杜嘉霓徐徐开口。 “哦”杜宸微微抿唇。 杜嘉霓唇角勾起一丝笑意“北朔那边安插在臣府上的眼线找到了。” 杜宸挑眉坐正,示意她继续说。 杜嘉霓摇摇头似是惋惜“那婢女名唤品儿,是早几年我从集子上救下的,没成想吃里扒外到如此地步。臣府上已有人在她房内找到与北朔方面通信的证据,她也亲口供述了通贼事实。为保妥当,臣已将其看管于府上,静等陛下圣裁。” 织萝立在旁,低头不发一语。 这些事的真相没人比她清楚,那玉牌本就是公主自己交给北朔王的,不过只是为了给江家当跳板罢了。 只可惜了品儿无端顶了这个罪名。 其实本不必是她,可能是别的犯错小厮的。她错就错在不该慕驸马刘逍,错在错在不该在驸马生辰那天表露出谊,还被公主看见。 杜宸沉吟片刻,看向杜嘉霓“不必了,那个婢女便交由皇姐处置吧。有劳皇姐了。” 杜嘉霓唇角轻扬,一字一句“是,臣遵旨。”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