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宫苑钟响漏初长 (第2/2页)
:“这两日大王起居如何?” 内侍低着头不敢答话,起居郎倒还有几分读书人的骨气,扬声道:“丙申日入夜,大王召宫人一名入侍,饮酒一斛;丁酉日入夜,大王留寝芳文阁;戊戌日,大王召宫人两名入侍,饮酒…” “够了!”首相崔思诹大声喝道,上前几步,抢过起居郎手里的起居注,撕得粉碎,丢掷到地上,然后转向众人道:“大王乃气喘沉疴日重,背椎痼疾复发,昨夜病重崩于景阳宫,诸位各有异议?” 有个毛的异议。众人心里纷纷为崔思诹点赞,还是首相厉害,当机立断,直接给高丽王俣的死因下了结论。要是大王死于非命,这口锅就大了,那几位内医细胳膊细腿的怎么背得动?把他们全家一块儿埋了,这口锅还得在大家头顶上吊着,万一砸下来,谁吃得消? ”我等附议!” “附议!” 李资谦、高令臣带头,在场的众臣纷纷附议。 “大王已经仙去,然国不可一日无主,当奉迎世子继位大统,抚全国军民之心。” 李资谦是这群人里最不希望出现变数的。他手里的牌最好,只要好好打下去,稳赢不输。所以刚才高令臣逼问内医们,他就想出来阻止。只是大王死得确实蹊跷,他担心里面会不会有坑。万一他一出头,别人顺手就把矛头指向自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等到崔思诹发威,他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现在大家已经明了,大王十有八九是经受不住酒色诱惑,多喝了几杯,多睡了几个。平时都无所谓,偏偏他身上沉疴复发,还没有痊愈,而且他都四十出头,身体跟二三十岁根本不一样,结果一折腾,挂了。这事就到此为止,为逝者讳,也为尊者讳,讳嘛,自然包括这些见不得人的事了。至于那三位入侍宫人,陪护的内侍,还有芳文阁的那位,李资谦清楚,只怕都要一并殉葬,把秘密一起埋进土里。 现在大王的事已了,李资谦马上要把更重要的事情定下来。 “没错,邵城侯说得没错,国不可一日无主。只是世子继位大统,可有遗诏?”这是尚书朴直在说话。 这个老东西,一直在跟自己作对,现在还要跟自己对着干,只是这大势岂是尔等跳梁小丑等阻挡的? “大王十年前就明诏天下,立世子为储君,继承大宝乃是礼制,何须再要什么遗诏?”郑克永出面反驳了,他赶到拓府报了信后又匆匆赶到宫中,正好赶上这趟。 “于祖制,世子继位须得有遗诏,此乃名正言顺。且世子年仅十岁,不及元服,未奉遗诏,如何服众?”同知枢密院金炫文绉绉地说道,他是朴直的亲家,对于李资谦而言,这两人是一个茅坑里的石头。 “既然如此,何不行权宜之策,由馆阁学士拟定遗诏,诸相副署,再用宝印,诏行天下。”李资谦不想再跟这些石头继续纠缠了,直接站了出来,霸气十足地说道。在他想来首相崔思诹、参知政事高令臣等几位执相,表面上一向中立,但暗地里还是偏向自己这边,而且他们都深受大王信任,自然很清楚大王让世子继位的心思,所以李资谦相信他们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应该会看得很清楚。 “这是矫诏!大王尸骨未寒,尔等权臣居然就敢在大王灵前矫诏篡政!我身为谏官,誓死反对此大逆不道之举,以报答大王对我知遇之恩。”左司谏金安跳了出来,大声叫道。 李资谦很想吐金安一脸口水,MMP的,历代先王哪个是写好遗诏揣在身上等自己咽气的?不都是大家沟通好了,学士等词臣拟好诏书,或请快要咽气的先王过目,或先王直接凉了由执相重臣们过目副署,再用宝印,当成遗诏颁布天下。现在到我这里就成矫诏了。 到这个时候,李资谦闻到了一股nongnong的阴谋味道,尤其是首相崔思诹、参知政事高令臣、制诏金富轼等重臣们此时都默然不作声。此时的中立,其实就是对自己这方的不满和反对。李资谦深吸了一口气,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 现在自己手里最大的两张牌,一是世子,只要他一出面,相信不少保持中立的大臣们还是会认他的,毕竟三年的储君不是白当的。二是亲家拓俊京,现在他应该已经接管了开京城防了,也该带兵来接管宫中禁卫了。没有掌握兵马?那是不可能的,李资谦相信拓俊京的能力和在军中的威望。 “我这里倒是有一份遗诏。”说话的是一直站在角落的僧人妙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