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八章 谁能干  (第1/1页)
    从1983开始正文卷第二百零八章谁能干《顽主》有三个主角,但张国利的戏份偏重,理论上是男一号。    结果在这部戏里,这货被葛尤和梁添碾压,因为人家放松,他端着。    他最早在铁路文工团,转业后到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都是演正剧,还拍过功夫片《八卦莲花掌》,一巴掌拍死大老虎,老虎还是人扮的那种……    后来混了几年,演技放开,才有了那个经典的基佬角色。    米加山预备了半年时间筹备《顽主》,结果一顿饭吃下来,发现解决不少事。    许非说是赞助,其实也没几个人,仨老爷们穿工作服,主要是两个女角色的衣服,还有那场服装表演。    而他云淡风轻的表现,使得张国利愈发重视,感觉是有能量的家伙。    京台,会议室。    由于艺术中心近些年的优异表现,从冷衙门变得人尽皆知,每年都有新人过来。    今天的新同事叫王保华,不知哪个领导安排的,以前是演员,拍过《保密局的枪声》。他没有导演经验,结果按导演的职务招入。    在四五十年代,一大批导演、演员从艺校毕业,分到地方电影厂。最初还行,但现在厂子大多穷困,都想回京发展,到处托关系。    艺术中心可是香饽饽。    “今年的金鹰奖观众评选已经开始了,台里领导四处打听,也跟我透了点风。目前《便衣警察》稳居前列,很可能拿下优秀连续剧奖。去年是《凯旋在子夜》,今年有《便衣警察》,两连冠啊同志们!    放眼全国的生产单位,除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只有我们能做到。”    李沐情绪高涨,道:“此外还有飞天奖,不出意外也有收获。一等奖不敢想,二三等还是可以的嘛!    这说明我们中心的生产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新台阶,台里也相当重视,虚的我不说了,就两点:一是经费涨到了100万;二是允许我们自筹资金,也就是拉广告。    过去几年我们都是一部长剧,一部短剧,今年我觉得要大胆一些,多出几部作品。大家有什么想法,说说吧。”    众人正在整理思路的时候,新来的王保华居然开口:    “明年是建国40周年,听说市政府搞了一个优秀文艺作品评奖活动,我觉得可以拍革命题材。不是那种战争戏,咱们可以来部人物传记片。”    没等众人反应,他又道:“我有个《***》的题材,并且毛遂自荐,申请担任这部剧的导演。”    “……”    “……”    什么鬼???    大家瞬间把他划到金焰那一等,李沐皱皱眉,又不好怼他,“你准备拍几集?”    “不超过十集吧。”    “那你先弄好剧本。”    “好。”    王保华说完自己的事,往后一靠,剩下不参与了。    没办法,家业稍微红火点,什么歪瓜裂枣都往里塞,还不能拒绝。    金焰见了忙道:“主任,《愤怒的出租车》今年得让我拍了吧?”    《愤怒的出租车》是陈彦民写的剧本,两集单本剧。    李沐心里烦,点头道:“可以,可以。”    于是乎,好容易涨点经费,眨眼花了不少,关键质量还没底。    “呃,主任……”    第三个开口的是赵宝刚,居然掏出一份剧本,道:“这我朋友写的,让我帮帮忙。他自己出钱,我们给拍出来就行。”    李沐拿过来,名字叫《怯懦的誓言》,不长,也是个单本剧——四集以下。    不过他翻了几页,文笔粗糙,叙事混乱,实在不咋滴。一看就是那种有点闲钱的文艺青年,来实现梦想了。    “这个剧本……”    “我知道我知道,我们给改改,也能差不多。”    赵宝钢是老人儿,还是自费,李沐不便否决,遂道:“行,那你想找谁拍?”    “呃,呵呵,您知道我这个……”    李沐恍然,笑道:“那行,你就自己试试,不许多抽人手。”    “您放心,给我四五个人就够。”    哎哟!    冯裤子直眼馋,他也想当导演,如果加入进去,肯定能混几个镜头拍拍。    正琢磨一会跟赵宝钢说说,李沐忽然敲敲桌子,众人一瞅这动作,就知道主题来了。    “我昨天去市政府开了个会,跟香港那边的交流活动已经确定了,就在四月初。期间有个作品座谈环节,央视出一部《末代皇帝》,我们出一部《胡同人家》。”    “怎么个座谈法?”郑小龙疑惑。    “就是提前几天播出,然后在活动期间,找一些学者、观众讨论。香港那边不参与,他们也不能看。”    李沐解释了一句,道:“为什么拿这两部剧呢?《末代皇帝》是正剧,81年开始写剧本,请了很多专家指导,底蕴深厚。    《胡同人家》是喜剧,贴近平民,生活化,刚好相对应。代表性明显,所以拿出来让大家探讨。”    “哟,这是直接打擂啊?能干的过么?”    “我觉得没啥可比性,一个历史剧,一个生活剧,不冲突。”    “不过我们太新潮,就怕观众接受不了。”    “别把观众水平想象的那么低,消除文盲都多少年了?”    “好了好了!我就是说一下,之前不发愁《胡同人家》什么时候播么?现在定了,三月末。”    李沐拉回秩序,道:“现在研究第二部的问题,剧本准备的怎么样?”    “目前打磨完善的有十五集,咱们可以先拍,一点不耽误。演员方面有些麻烦,人艺要排出新剧,时间上有冲突。”郑小龙。    “尽量调配吧,最好是原班人马……那个晓刚啊,你之前说怎么着,不想接手?”    “呃……”    尤晓刚纠结片刻,道:“主要我拍过这个题材,想试试新作品。”    “嗯?也没有新作品了,就这四部,外面有人找你了?”    “没有没有!明年不四十周年么,我想搞部音乐艺术片,拍拍我们首都的生活状态。”    这还真是他想的,名字叫《夜郎风情》。    不过心知肚明的一帮人暗自滑稽,纷纷看向某人:你瞅你把尤导吓的!    其实《胡同人家》成功了,导演获益最大,就当个工具人,省事还得名,干嘛不做啊?    所以这叫要脸。    “音乐艺术片?也行……那老鲁,你怎么样?”    “我拍正剧习惯了,怕掌握不好喜剧题材。”鲁小威道。    李沐犯愁了,中心一共也没几个导演。    他正寻思要不要让郑小龙试试,忽听许非开口,“主任,我能承包这剧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