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昨日的梦想_第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第2/2页)

天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阿福道:“感谢李老师夸奖,李老师的问题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没有二个一样的学生,所以差异性普遍存在,我在书中已经详细的解说了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家可以翻看《有效学习方法》第二章节的内容。我重点要解释的是个体差异相对于教育来说,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智力因素,高智商的学生学习特别快,老师稍等一点,马上就学会,普通智商学生学习速度一般,要有一个强化过程,可能需要你强化三次甚至更多,当然在这之外还有妖怪型的,比如我自己,我一般学习一本书只要看二遍就能全记下来,我背全本《新华字典》,用时十天,那还是一年前的水平,现在估计我还能更快一些,当然也有更差的,请注意我说的更差和有些老师说的更差不是一回事,我说的更差是指学生在某一个领域表现出比平常学生更差的领悟学习能力。有些人可能不擅长学习,但他擅长画画,或者体育或者音乐,所以我们不要用某一方面学生的弱点就把他全盘否定,对于上面说的类型智力人员,我们要区别对待,对于天才,我们应该给与他更多自主,而教师负责引导,对于一般的学生,我们应该多教学,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多巩固,让他学会。对于更差的人,我们甚至要牺牲空余时间给他补课,一次不行二次,一遍不行二遍,我们要有耐心,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信心。

    当然除了智力,还有很多的差异,比如家庭,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可以买更多的学习资料,有些连吃饭都成问题,那么对于这些差异,我们应该适当照顾条件差的,可以在课上时多提问,下课后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的希望。对于条件较好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还要预防偏见的产生,防止偏见成为影响同学关系的因素。还有一些差异,我不再一一讲解,大家参照《有效学习方法》第二章的内容。谢谢,这个问题回答完了。”

    严主任又道:“好,我们有请下一位提问者。嗯,后面倒第二排的那个穿西服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南京三中的一名化学老师,我叫代明,我想请问缪福同学,您书中提到的间接教学策略具体是指哪些方面?谢谢!”

    “代老师,你好,对于您的问题,也就是间接教学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间接教学和直接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直接教学是指讲,是老师讲而学生学。间接教学不是这样,而是通过某些手段,让学生自己学。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你比如有学生问我‘大概’‘也许’‘恐怕’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我没有立即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会儿干脆就组织了一个班级讨论,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首先让同学们自己分析这三个字的含义,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他们的意思,都能表示推测,或者估计。但他们之间有区别吗?这自然是有的,可怎么让学生明白这些区别呢?我在黑板上板书扳了三句话,让学生填空,一,他()有什么事,不然不会迟到。二、他最近很忙,()来不了。三、天又变了,()很快就要下雨了。同学们一起讨论起来,他们商量了约五分钟,我让同学们投票表决,这三句话各填什么词语,我得到的答案是有些相近的,当然还是有些区别,第一句填大概的占了四成,而填恐怕的不到三成,第二句填也许和大概的差不多,都有四成,填恐怖的不到二成,但第三句填恐怕的就有近五成,而填也许和大概的都在二成半左右。到了这个时候,我开始引导他们,首先我们分析第一个句子的情境,这是一个带有肯定意味的句子,我们从后半句就明白,这个人不是经常迟到的,也就是说,他的迟到应该是有原因的,或者说肯定应该有原因,所以我们在用选择这三个词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下肯定意味的词语。而第二句则因为前因是很忙,但记住很忙和来不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选择的词应该更侧重于猜测,而最后一句句中流露出商量探讨的成份,还稍许有些担忧的感觉在里面。在分析完这三个句子后,我让他们再选择。这时候第一句选择大概第二句选也许第三句选恐怕的人已经有近七成了,最后我总结评价了这三句话,三个词,完整过程中,我没有强迫的说哪个词是什么意思,侧重于什么,我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分析,通过引导,让他们更有参与感,更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容易让学生自己掌握这些知识。从以上事例上我们可以看出,适当使用间接教学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观学习的欲望,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成就感。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所以我非常提倡间接教学。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