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1/2页)
德国希曼教授办公室,希曼教授终于拿到北京寄来的信函,这次赫丽直接送到希曼教授手中,信封里首先掉出来的是一张相片,这只是一个少年,希曼教授马上怀疑了,不是搞错了吧,他马上打开信件,找到论文,没错和上一次看到的论文一模一样,但为什么是个少年的相片?他终于在最后一页中发现了答案,一封由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开出的证明,上面有鲜红的公章,证明此论文是由一位在读大一新生所写。并说明了该生的事迹。文中提到《有效学习方法》一书,希曼看着自己办公桌的这本《有效学习方法》,希曼教授的这本书是英文版的,现在这本书在教育界非常有名,他当时购买的时候只知道这本书是一位中国人所著,没想其他,仔细找到署名,两边一对比,竟然真的和这篇论文作者一样,是缪福的拼音mofu,希曼教授感觉自己应该开始怀疑人生了,这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天才?奇才?妖孽?或者是上帝的宠儿? 论文希曼教授已经看过好多次,并且自己也演算了几遍,他确信缪福真的证明了费马猜想,于是他马上起草了论文审定意见,决定录用这篇论文,发表在四月份的《数学新进展》中,然后通知了赫丽。赫丽马上填写了用稿通知书,寄往中国北京。 欧洲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从希曼教授决定刊登《费马定理证明》一文后,几乎很多数学机构都知道,费马猜想被一个中国人证明了,很多人都在等待新一期的《数学新进展》,四月中旬,《数学新进展》终于开始发行,各机构收到后都急不可待的打开阅读《费马定理证明》一文,三条辅助定理以及最后的结论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内容上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而在作者介绍一栏那个十四岁的年龄则惊呆了所有人,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证明了一个世纪难题,是的,费马猜想出现于1637年,而今年是1988年足足三百五十多年,多少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今天终于看到结果,很多机构或者专家纷纷致电致函到北京大学祝贺北大数学系证明了世纪难题,还有不少国外有名的机构甚至直接邀请缪福到他们那办讲座。 自从张主任收到论文录用通知就知道北大数学系马上就能名扬四海了,只不过他还没有预料到这波浪潮是多么的汹涌。首先国内的祝贺,电话不停的接,电报员则是不停的往北大跑,一天送了至少二百封电报,当天下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京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来到北大,要采访缪福,北大蔡校长办公室门口聚焦了几十位记者,有带纸笔的,有拿相机的,甚至还有带摄像机的,蔡校长被幸福的烦恼所困扰着,想了想,打电话给数学系张主任,让他通知缪福直接到校会议室,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然后通知陈秘书马上去布置会场。 等阿福到会议室地时候,会议室投影仪上正放着阿福的简介,下面坐无虚席,还有好多人站在后边,等陈秘书领着阿福走上讲台,下面一片闪光灯,阿福赶紧低头闭眼,乖乖隆的冬,要不注意眼睛都要闪瞎了。陈秘书敲了二下话筒,说道:“请大家安静,我们准备开始了,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召开一个记者见面会,主要就缪福同学证明费马猜想的相关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好了,我们先有请缪福同学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阿福走到中间先鞠躬,然后走到话筒前,慢慢道:“各位领导,老师,记者们,大家好,我是缪福,在刚出版的新一期《数学新发展》上面,刊登了我的《费马猜想证明》一文,我非常感谢所有数学工作者的认同。费马猜想从诞生现在已经三百多年了,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寻求证明的方法,从十八世纪初期的欧拉到十九世纪的热尔曼,拉维,库默尔,以及二十世纪初的勒贝格,谷山丰等诸位先贤都为费马猜想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也在为此而默默无闻的奋斗,而今天继承了前人成就,站在巨人臂膀上的我侥幸成功的证明了费马猜想,这不是我一人的成绩,这是无数人集体的成就。让我们一起感谢他们。” 一阵掌声后,陈秘书上台道:“好了,下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