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一道圣谕 (第2/2页)
是天晴了,就着汝阳城喝酒最好。“ 苏罗望着雾中的汝阳城,感慨万千,”年轻时我也这么想过,也这么做过。“ 舒清浊问道:”如今呢?“ 苏罗用拐杖在地上敲了两下,”老了,爬不上山了!“ 舒清浊轻声劝诫道:”苏爷爷,不是我说你啊,年轻时满身的力气不能都用在床笫之事上。“ 苏罗笑道:”雨幕中的汝阳城也很美。“ 舒清浊干脆跳到了苏罗的身前,向后倒着走路,”苏爷爷,不用骗我了吧,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天上山还不得被冻死?“ 苏罗轻笑道:”多穿些衣裳,不碍事的。“ 舒清浊朗声道:”才是深秋,我一个精壮汉子将狐裘什么的往身子上裹,那些上山的女子还不把我当痨病鬼啊,虽说我风流倜傥,学问通天,可她们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何如?“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走到了岔路口之后,舒清浊问道:”苏爷爷,你家在哪边?“ 苏罗用拐杖指了指一个方向,舒清浊说了一声告辞,朝着另一边走去,笑道:”既然苏爷爷家在那边,青楼画舫也就只能在这边了,苏爷爷不体会儿孙的苦楚,偏要把宅子置在那么远的地方。“ 苏罗笑呵呵地问道:”要分道扬镳了?“ 舒清浊不客气地说道:”非也,黄土已经埋到了苏爷爷的脖子了,小子呢,正想着怎么扬名立万,青史留名,顶多算是以前各走各的路,以后依然是各走各的路。“ 皇城拙政宫内,沁帝正在批阅奏章,堂下站着两人,一个是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钦天监监正郑长风,一身白色长衫,面若桃花,看谁都是一脸笑意,温文尔雅到让人恨不起来,一个是大沁吏部侍郎迟崇瑞,束手弯腰,许是燃烧着的香料让他有些不适应,无声地清了清鼻孔,那把白转黄的胡须在颤动,腰也不复刚才的恭敬之态。 沁帝将批好的奏章整整齐齐地码在案上,问道:“”老侍郎闻不惯香料? 迟崇瑞回道:“不是,只是人老了,毛病也就多了。” 皇帝起身活动叉着腰缓解着疲劳,笑着吩咐道“撤了吧!重换一个。” 陪侍宦官低着头碎步去撤香。迟崇瑞忙跪下颤声道:“折煞老臣了。” 皇帝有些抱怨,“得,那就不用撤了,规矩真多,待会儿老侍郎出宫的时候,赐他几两香料,闻多了就适应了。” 陪侍太监答道:“是!” 皇帝好奇问道:“听王音说老侍郎家的烟雨楼被人一剑斩了?” 迟崇瑞弯腰答道:“劳陛下挂着,斩了烟雨楼没什么,只是这等武夫不为朝廷效力倒是一憾。” 沁帝笑容温暖,“老侍郎的报国心思,寡人知晓,朝廷上就该多几个老成谋国的臣子。” 沁帝喝了口茶,躺在软椅上,无意中问道:“朕准备将杨直接到宫里来,老侍郎觉得可否?” 沁帝话音刚落,迟崇瑞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皇帝,回道:“老臣以为将皇子接入宫里重在名正言顺,须先正名,而后顺言,陛下圣裁。” 皇帝沉吟一会儿问道:“那第一步如何?” 迟崇瑞弯腰答道:“老臣之见是投石问路,先将殿下亮出来看看朝局反应。” 迟崇瑞下意识地捻了捻胡子,心想陛下也太急了,问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何不等殿下羽翼丰了再作打算?” 皇帝没有怪罪迟崇瑞下意识的失礼,问道:“那迟家做不做羽翼?” 不等迟崇瑞回答,自顾自说道:“等着也不是法儿啊!” 迟崇瑞一直在小心斟酌着措辞,答道:“臣迟家世代为大沁之臣,也世代为陛下效力。” 沁帝一脸欣慰,示意郑长风扶一直弯腰答话的迟崇瑞起身。 撇开这个话题,沁帝不经意地说道:“听王音说你那侄女只是双十年龄,做事却滴水不漏,此女大气啊!” 迟崇瑞也不知如何答话,只得奉承回道:“谢陛下抬爱,不过做事也就是那江湖莽夫的行径罢了,当不得什么盛名。” 沁帝回道:“老侍郎回去吧,站了一早上也累了。” 迟崇瑞行完礼后离去。 皇帝脸色轻松了很多,笑问道:“看明白了吗?” 郑长风温语答道:“看明白了。” 沁帝再次问道:“如何?” 郑长风跪在地上,回道:“帝王之气与汝阳城的龙气相得益彰。” 沁帝微笑道:“就选她了,传谕吧!” 郑长风并没有要起身的意思,继续说道:”直虞王离了汝阳城之后,再无龙气,再来了,也不会有了。九郡中三个小女孩,也有龙气。百里青青,微臣看不真切。“ 汝阳城迟家府邸,年迈的迟崇瑞刚换下了一身累赘的官服,传御太监来了,身穿寻常衣衫的迟崇瑞匆忙接下,看着这道上谕,迟崇瑞冷汗连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