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凶猛_第162章 胜负已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章 胜负已分 (第3/3页)

意识形态上被西方压制和嘲弄的大陆当局,并不能给他们提供这个港湾,而将灵魂投入非我族类的欧美怀抱中去,大多数人又打心眼里不乐意,他们还是觉得,要有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而现阶段他们要抱团取暖,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中华民族,只有悠久的历史,只有伟大的祖先。

    一个叫【玄易经】的网友说:“我一直以唯物主义者自居,到现在也是。所以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人死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那么毕恭毕敬的祭祀祖先?后来我慢慢的明白过来,就像西方人需要将灵魂寄托到上帝身上以求得内心的安宁一样,我们中国人,需要将灵魂寄托到祖先身上,以换取内心的平和,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情感需求,也是一个被快速发展变化的都市生活严重漠视的情感需求。

    简单的说,我们和西方人一样,都需要一个精神的神殿,这个神殿不能太过阴冷锋利,不能太过愤世嫉俗,要温暖安静,能抚慰人心,还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人们提供勇气和力量,甚至给他们战斗的武器!曾几何时,这座神殿里装着的是毛先生,他的确给了近10亿中国人无穷的力量。后来,毛先生被请下去了,人们的精神支柱被摧毁,灵魂无处安放,财富在增长,心灵却漂泊四方,孤苦无依。

    我们都是俗人,俗人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图腾,在当今社会,这个图腾,找来找去,只能是伟大的祖先。在信仰崩塌的年代,我们呼唤和等待新的英雄,给我们谱写新的神曲。”

    而《英雄记》,就是这个时代的神曲。正如吴羽森在看到《英雄记》的第三款预告片时说的那样:安云天拍的不是三国历史,是民族神话。

    用安云天自己的话说就是:历史本身是个什么模样不重要,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它是个什么模样才重要。这个时代需要历史成为神话,那我们就把它拍成神话。

    而吴羽森的副导演说的其实也没错:这不是预告片,这是宣战书!

    是的,当时间来到2008年,在沉沦了30年之后,安云天认为,是时候向这个牛鬼蛇神群魔乱舞的精神世界,发出一封宣战书了。诚然,第一个站出来挑战的人,必然为千夫所指,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同时,他也必然能极大的振奋人心,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就像2200年前,陈胜吴广喊出的那句,录入中学课本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又像1800年前,东汉饥民喊出的那句,同样录入中国课本的名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安云天和柳闻霆当然不想改朝换代,创建新朝。他们只是想破开现今笼罩在960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空和13亿中国人心头的阴云。不要再扯什么民族劣根性,也不要再扯什么西方优越论,老祖宗两千年前就看明白的事,为什么两千年后反而有那么多人糊涂了?王侯将相是没种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西方的所谓优越基因也是没种的,只要你敢想敢干,照样可以把他们掀翻在地痛扁一顿。

    别的地方他们管不着,在影视圈这一亩三分地上,这一对疯男女,正野心勃勃的谋划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击战。

    当然,大陆的影视力量还很弱小,雷霆影业更小,直接硬怼美国好莱坞是怼不过的,不过怼怼从好莱坞载誉归来、批着【国际大导】光环的吴羽森,还是可以的。

    咱暂时怼不过欧美,还怼不过他们的文化殖民地吗?

    一开始,所有人的反应都是大摇其头:怼不过怼不过,你别痴心妄想了!人家那是万众瞩目天命所归,用的还是西方战争片中最流行的反战思想,你算个什么东西?!

    柳闻霆就说了:反个屁的战,现在在全世界不断挑起战争的是哪个混蛋国家?这种话都有人信,可见我们多么需要及早破除中国人对欧美的迷信印象。

    《英雄记》就这样被制作了出来,这是第一步,在华语电影圈里,干翻某些西方走狗和果党余孽。

    第二步,自然就是直接向他们的主子发起挑战了。

    这一步同样也是谋划已久,并且早早的就开始了对观众的思想动员在【璀璨人生】世界里,2010年将会上映一部10亿成本的超级大片,就问你们期待不期待吧!

    而这场战争,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观众那里,当然是期待已久。要不然,网络上那么多“灭日屠美”的言论,都是从哪儿来的?

    即便在严重崇洋媚外的时代,看西方和西方走狗不顺眼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他们只是缺少一个陈胜吴广罢了。

    安云天和柳闻霆,很乐意承担这个登高一呼的角色即便最后输了、败了,那他们也创造了历史,没白在时间走这一遭。君不见太史公在《史记》中,可是把陈胜列入与诸侯同列的【世家】中的,那规格,仅次于皇帝。

    “我们从不无中生有的挑动观众的不满情绪,我们只是给这些不满情绪,装一个宣泄的阀门,顺便收一点成本费罢了。”

    每次给公司员工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安云天都会一再重复他早在2006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就说过的话:大陆观众一直有某种很强烈的观影需求,但华语电影人傲慢的无视了这种需求,他们像瞎子一样对这种需求视而不见,同时也对潜藏其中的巨大经济效益视而不见。他们如此的保守和没眼光,合该让我们把这份钱挣了去!

    2008年7月20日,经过3年的谋划、2年的筹备、以及1年的拍摄制作,《英雄记》终于上映,这个让大陆观众情感宣泄的阀门刚一打开,就立即攫取了巨量的经济效益。上映半天,拿下1800万票房,将旁边只有500万的《赤壁》衬托成了涓涓细流。

    同时,在网络上掀起了狂热的观影风潮。

    上映第二天,即7月21日,虽然是周一,但观众的观影热情,不减反增,以26%的排片量,拿下2700万单日票房,比首日增长一半,与之形成鲜对比的是,排片量高达37%的《赤壁》,单日票房却只有230万,不足《英雄记》的1/10。

    与此同时,“支持《英雄记》,干死《赤壁》”的呼声,愈演愈烈,并正以极快的速度,从网络世界流转到现实世界。

    上映第三天,即7月22日,周二,《英雄记》的排片量增长至29%,单日票房达到3000万,而《赤壁》的单日票房进一步缩减,只有200万。

    上映第四天,7月23日,周三,《英雄记》排片量达到31%,单日票房3300万,总票房突破1亿,达到1.08亿。《赤壁》单日票房只有180万,总票房1.83亿,此时它已上映两周,票房潜力基本耗尽,再无可能突破2亿大关,能不能突破1.9亿,都是未知之数。

    而《英雄记》的票房潜力,却是所有人都不敢预料的。

    期待中的双雄对决,仅仅4天的时间,所有人便都看到了结果。

    这一战,1亿成本,几乎没一个重量级明星的《英雄记》,完胜6亿成本,汇集两岸三地及曰本众多明星的《赤壁》。

    这个结果,和3年前《射日》上映时,截然相反。

    一向大嘴巴的李敖看到这个结果,幸灾乐祸的说道:“这简直是解放战争的重演!当年毛先生只有几十万条破枪,而蒋先生兵多将广,500万雄师,谁能想到仅仅3年之后,蒋先生就一败涂地,被赶到台湾当岛主?德不配位,便是此等下场。有些人的能耐,也就配在某个小岛上逞威了,自不量力北上争雄,也只能自取其辱。”

    心情正极度郁闷憋屈的吴羽森知道这话后,差点没化身小马哥,持枪去和那个李大嘴拼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