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9 分别 (第1/2页)
消灭了至少六挺机枪后,敌人的炮弹才姗姗来迟。 迫击炮是曲射,所以肖帅戈看不见敌人的发射阵地。 不过不要紧,只要敌人发射炮弹,肖帅戈必定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对方的位置。 能够迅速发现敌人迫击炮的准确位置,自然是第五的功劳。 原理也很简单。 肖帅戈生命层次提高后听力提升,能够听到声波范围也增加了。 火炮发射或弹丸爆炸所产生的2~150赫低频脉冲声波,那些常人听不见的声音,肖帅戈却能够听见。 然后,第五根据双耳所听到的时间差、自己所在位置以及气象条件等参数,计算出若干条声源所在的双曲线或渐近线。这些曲线的交点,即为声源的位置。 除了根据声测原理定位外,肖帅戈还根据炮弹飞行途中不会变轨的原理,观测炮弹某一段飞行时的弹道,通过相应数据计算出发射该炮弹的火炮是在哪个位置。 俗话说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所以,敌人轻重机枪也好,迫击炮等火炮也好,藏起来不动还没事,但只要发射炮弹,就会立即遭受毁灭性打击。 …… 战争期间,肖帅戈各种优异的表现,在整个基地里流传着。但由于肖帅戈一直待在办公大楼,因此办公大楼里的人很多亲眼目睹过肖帅戈不可思议的表现,而坚守其他建筑物的将士则免不了半信半疑。 因为,传闻实在是太过夸张了。 肖帅戈的表现本就令人难以置信,哪怕是亲眼所见,有些人也会怀疑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何况传播者还有意无意地添油加醋渲染故事的传奇程度,所以听众们听到的事迹与其说是故事,还不如说是神话。 然而今天,所有参加突围的人都亲眼见证了奇迹。 突围过程中,敌人的火力点相继开火。然而每当战士们遭受袭击时,战士们卧倒后或者试图火力压制,或者准备用rpg和枪榴弹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或者用步话机呼叫火力支援……无论什么举动,几乎三秒钟之内,敌人暴露的火力点都会有一颗炸弹爆炸。经验丰富的老兵,能够判断出那是一颗60毫米迫击炮弹。 第一次是凑巧。 第二次是幸运。 第三次是…… 次次如此,究竟是奇迹,还是那个在后面进行掩护的男人,根本就是降临人间的神祗? 由于肖帅戈出乎意料地大发神威,结果预计将会经历一番苦战的突围部队,居然几乎没受什么损失,便轻而易举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肖帅戈打炮打的不亦乐乎的同时,也不由地感慨。 怪不得拿破仑推崇火炮是战争之神,倒也不仅仅是因为拿破仑是炮兵出身。火炮在战争中,确实比枪械给力多了。 好男儿当打炮……射得真是痛快! 六箱炮弹打得只剩两发了,好在迫击炮的膛压低,发射后炮管温度不会猛烈提高。而且,迫击炮对精密度的要求相对那些膛压高的火炮而言也不算太高。要不然,短时间内发射那么多炮,炸膛的可能性可不小。 此时敌人的有生力量已经遭受重创,火力点基本被摧毁,所以枪炮声几乎沉寂了。 见此情景,肖帅戈便从容地转移阵地。 60毫米迫击炮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在复杂地形下不太费力地伴随步兵作战。肖帅戈抓起炮管,提起只剩两发炮弹的箱子,朝前面的突围部队追去。 肖帅戈的速度太快,所以分分钟就跑到了最前面。看到这一幕的战士,则又一次大惊小怪起来。 …… 吉布提市很小,所以肖帅戈伴随着步兵,一路上只不过发射了一箱半炮弹,便成功掩护突围部队来到了城市的边缘。 吉布提市附近地形既有山区又有平原,打游击战既方便隐藏也容易获取补给物资。 到了城市边缘,肖帅戈便提出,自己留在这里给突围部队做掩护。 负责领导突围部队的中校不同意。坚持让肖帅戈先走,掩护阻击的任务交给其他人负责。 肖帅戈好说歹说,中校还是坚持不肯接受军人突围平民断后——不仅仅是中校一个人不肯,在场的所有军人都不接受肖帅戈提出的方案。 不得已,肖帅戈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一个步兵排留下共同断后的方案。 突围部队向山区撤退后,负责断后的步兵排抓紧时间布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