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章 地窖 (第1/1页)
看不出,平时沉默寡言的许有德,以前还是个手艺人。 不过,在这种穷乡僻攘的地方,能把大儿子送出去念书当秀才,当城里人,当家家主应该也有过人之处的。 要不然,许家的日子能在许家村算是较好的,有饱饭吃的人家? “那就太好了,那我可以多熬一些枇杷膏,卖不掉也不怕坏了。” 许张氏也是务实派的人物,“尽管熬,我现在就把你爹和你二哥他们从田里叫回来,挖地窖。” …… 到了傍晚的时候,许娇娇又熬了一锅的枇杷膏。 许老四他们又挑回来两满筐子的枇杷果子,元氏做了晚饭,罗氏三丫她们还在剥果rou。 吃过枇杷膏的罗氏对枇杷果子是一点看不上眼了,没有许张氏的监督,让她偷吃,她都不吃了。 眼睛就直往厨房里瞟,抽空就过去看看锅里的枇杷汁熬得怎么样了。 许有德早年就有挖地窖的想法,以前许张氏不让挖,现在许张氏让她挖,人都是有脾气的,说让挖他就挖啊! 再说了,田里的活计还要干呢,就不太乐意。 结果,许张氏舀了一勺子枇杷膏给许有德吃了。 许有德是多年老烟枪了,肺部一直有问题,经常咳嗽,这一舀子枇杷膏下去,只觉得肺部一清凉,不一样的轻松舒适感。 然后,二话不说,就带老二去挖地窖了。 …… 许娇娇只熬了两锅的枇杷膏,一是熬多了,怕卖不掉,毕竟定价很高。 二是买来的糖都用得差不多了。 之后的那些,她就都做了枇杷露。 枇杷露简单一点,不用熬那么久,那么浓郁,就把白色的悬浮杂质都去净了就行了,处于清亮的清汤状态就关火不熬了。 然后,装桶,置入冰凉的水井当中。 一家人都跟着忙活到很晚。 平时不吃晚饭,大的小的,天一黑就上炕休息了,今天吃了晚饭,剥果rou的剥果rou,挖地窖的挖地窖,熬枇杷露的熬枇杷露,整个老许家都是挑灯夜战,热火朝天。 随着最后一桶枇杷露的出锅,装桶,冰井之后,在许张氏的指挥之下,大家才都停工休息了。 停工休息前,许娇娇拿出小半桶的枇杷露来,给所有人都喝了一大碗冰镇解渴的枇杷露,人人都觉得好喝。 一天的忙碌与疲惫,都在这一碗冰镇枇杷露里消失了。 许张氏心疼得直喊败家,又架不住老闺女的一片好心,只能骂骂咧咧一番揭过了。 到了第二天。 天刚刚亮,许张氏就催促大家伙儿起床了。 让许老二赶早就去里正家里借了一辆老牛车,今天的东西多,指望靠拎的,怕是拎不下。 卖相极好的野枇杷果子两大篮子,摆在了牛车的前面。 中间装着用筐子装好的几十筒枇杷膏,这是全车最贵的压轴货了。 牛车尾部装着几个大木桶的枇杷露,刚从井里捞上来的,一股清凉的寒气。 这么一装,牛车上剩下的位置就不多了。 许娇娇第一回去市集做这么大的生意,许张氏不放心,肯定是要跟着的,就上了牛车占一个位置,剩下一个位置自然就是许娇娇的。 许老四非要去帮老妹儿卖东西,他一个成年男人,就让他赶牛车。 剩下的就带了二郎,二丫,还有三丫三个大的,在牛车后面跟着跑车。 几个小的虽说眼巴巴的都想去早集逛逛,但都没有带,许张氏让他们吃过早饭,就去山里继续摘果子去。 省得好果子都被别人家摘光了。 …… 有牛车助力,小半时辰都不要,就到了早集。 她们早,有同村卖果子的人比她们还早,都摆好一排子的果子了。 比许娇娇她们带去的果子多多了。 许张氏一眼扫过去,是哪几家,她心里都有个谱儿了。 许成菊家,许雪花家,还有几个本家,还有几个邻村的,都是乡里乡亲,平时熟识的。 她们占得位置,就是许娇娇昨天摆过摊的位置。 许娇娇也不和她们摆一块儿,让牛车停了停,搬下一桶枇杷露以及几筒子枇杷膏,半篮子果子之后,就让许张氏与二郎三丫在这里卖。 然后,剩下的大部分东西都没有搬下来,直接让许老四把马车给赶离开了。 她们今天的目标不是小镇上的早集,她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县城。 小镇上的人流量太低了,消费不了枇杷膏这么贵的东西。 五文钱一斤的果子,销量都不大,何况今天有那么多人竞争? 昨天晚上商议借牛车的时候,许娇娇就跟许张氏说好了。 让许张氏负责镇上的销售,许娇娇带着牛车去县城撞撞运气。 去县城就是太远,光算来去,就要在路上耽误大半天的功夫,坐牛车去的话,都要走两个时辰左右。 许张氏不放心,许老四拍胸脯保证,毫发无伤的带老妹儿去,再毫发无伤的带老妹儿回来。 少一根头发,唯他是问。 真不济,啥也卖不掉,许老大还在县城里住呢,中午去打个秋风,吃顿饭再回家,也不是个事儿。 就这样,牛车轻减,二丫也能坐上车了,不用在后面跑了。 一路朝县城出发。 把许娇娇的屁股都颠肿了的时候,终于到了县城里面。 这县叫沙洲县,有一条大河经过沙洲县,船迫运输往来交通还算发达,明明地理位置挺好的,但是地方很贫脊,又经常发大水,要是灾年到了,洪水一来,县城就被淹,县城百姓苦不堪言,所以一直发展不成大都城。 不过,平时国泰民安的时候,县城里还是人口紧密热闹的。 进入县城,许老四经常来,熟门熟路,驾着牛车找到了集市。 已经快要正午了,早集肯定是赶不上了,但是人流量仍旧比镇上多得多。 许娇娇把牛车停靠在一处树荫之下,还用事先准备好的粗布,在头上拉成了一块棚子,遮太阳。 再开始一一摆东西。 东西也不多,看得见的果子就两篮子。 最显眼的是几个大木桶,还有看起来包装很严密的一批竹筒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