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一十二章 明义军政务 (第2/2页)
镇驻扎了朱雀兵团、关胜重骑营以及花小妹的摧锋女营,除此之外,还有神鳌兵团“花项虎”龚旺、跳涧虎”陈达带领的两营守备军。 重兵驻防在拢良镇,就是为了防范济州官军的偷袭。 至于神鳌军团的团长黄信,带着一营人马驻守梁山大本营,居中策应,为了方便黄信管理分散的神鳌营,铁卫营中的“小尉迟”孙新调入神鳌营,作为黄信的副手,帮他cao练、管理军队。 李俊的梁山水营为了协助两镇的防守力量,同样一分为三: “快过鸡”李小乙带五百水兵分散驻扎聚贤庄;控制聚贤庄的水域,协助运送人员物资。 “摩云金翅”欧鹏带领五百人驻守招良镇,控制招良镇水域,协助运送人员物资; 李俊带一千水军,在梁山驻守,负责居中调配。 东平一战,明义军损失不少兵马,但是军机处并未急着给他们快速招募人员,对损失人员进行补充,因为明义军实行了新的招兵政策。 明义军实行的招兵政策为常年招兵制,在聚贤庄、拢良庄两处,设置了招兵处,向周围各县发布招募战兵的消息。 招兵办公室的招兵方式和大规模的招兵不同,想要加入明义军,必须进行入伍考核。 无论梁山内部,还是外部来投靠梁山之人,只要原意当兵吃粮,都可以参加明义军的入伍考核,只要通过第一轮考核就可以进入军队,当兵吃粮。 若是对自己的武艺有信心,可以进行第二轮、三、四、五轮的考核。 第一轮最简单,举石锁、敏捷、耐力跑等三项过关者,才有资格加入军队,这些考核标准,比大规模招兵的考核标准高得多,普通人没有经过长期训练,根本无法通过考核,光是这一项便淘汰了大部分人。 第二轮考核由两名老兵进行陪练,挑战胜利者,加入军队直接提升为士官; 第三轮面对五名老兵挑战,胜利者挂少尉军衔; 第四轮考核人员为玄级高手,挑战胜利者,挂上尉军衔。 第五轮考核人员为地极高手,胜利者,直接挂少校军衔; 天级高手直接挂中校军衔; 除了这些条件外,如身具策略、射箭、马术、刺杀等特殊技能之人,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挂相应的军衔。 这些有了军衔的新兵,会进行新兵训练,以此来了解军队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新兵训练结束,便会根据各自的军衔,分配相应的军职。 明义军为了吸引人才,还把明义军战兵的待遇、福利广为传播: 凡加入明义军的士兵,每月能够领取相对应军职的薪金,家中还会根据人口,分配相应的土地,搬迁到明义军的家庭衣食住行,全部由明义军负责,以后立了功,土地、金钱大把大把的有…… 虽然士兵的薪金相比较宋朝,并不吸引人,但是明义军的生活待遇,却远高于朝廷禁军,那些禁军虽然定的薪酬很高,足以活的很滋润,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他们连肚子都填不饱,答应的薪金经常被拖欠,到手之后都是经过层层扒皮后剩下的,至于厢军这群苦命的孩子,根本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当兵分地这一条,让信奉“好男不当兵”的百姓,都动心不已,土地,在古代普通百姓心中是最宝贵的东西,没有之一,就跟跟现代普通人看待房子一般,那是绝对的命*根子,甚至都有‘没地不嫁’一说,没有土地的人,走路都是低着头。 明义军的招兵公告一出,招兵办来了许多跃跃欲试的人,但是真正来的百姓不多,大多都是绿林同道,听说明义军凭本事招人,纷纷跃跃欲试,想到聚贤庄、拢良庄来试试自己的斤两。 对于这些捧场的人,招兵办管吃管住,凡是合格的,不问来历,取得对方同意后,直接签订文书,丢入明义军的大营。 至于不合格之人,宣传队有专门的派驻宣传员,向着这些人宣传明义军的各项政策,愿意上山,便安排食宿,不愿意上山之人,发放盘缠路费,任由他们去留。 这些收了明义军好处的同道,大肆宣扬明义军大当家花荣的光辉形象,使得明义军名声大振,也使更多人了解了明义军的求贤若渴。 开始不断有人前来参加考核,但是多以普通士卒居多,大部分人都在第三轮之前止步,只有一个人过了第三关,而且不是极限,连破五关,直接被花荣亲自挂上了中校的军衔,并且招入了铁卫营,由他亲自进行新兵训练。 网络了如此一条大鱼,花荣兴奋无比,对于梁山急缺的文士和身怀绝技的工匠动起了脑子,要求政务丞想办法,趁着聚贤庄的东风,多多出台一些能够吸引文士以及工匠的政策,吸引各样式的人才,把明义军的基础打造的更加牢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