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吴玠征讨党项右路军  (第1/1页)
    吴玠以骁勇善战闻名西北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七岁,是大宋难能可贵的名将之一。    但他不仅仅是冲锋打仗的将才,而且还是能够坐镇一方,甚至站在更高格局上制定、统筹战略的帅才。    他还很年轻,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六岁,已经被皇帝任命为泾原路三军统帅,此后必然也是帝国能征善战的一员帅将。    王奎安走后,吴玠喝完最后一口酒,原本亲和的面容慢慢收紧,就像春风拂面的镜湖,慢慢变得峻冷。    轻轻用手擦拭下颚的胡渣,明亮的眸中也聚敛冷光。    他站起来,身姿修长、挺拔,常年的军旅生涯将他晒得黝黑,皮肤就像田地里种田的老农,但也在他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峥嵘,将他的轮廓削得刚毅、有力。    他带上头盔,披上脏兮兮的斗篷,上面还有已经干涸变色的血渍。    一路走出去,外面冰天雪地,一队队身着重铠,腰配长刀,手持长枪的士兵整齐走过,就算脸上冻得通红,也毫不在意。    在战术上,吴玠推送章楶的坚壁清野之法。    何为章楶的坚壁清野之法?    当年平夏城战争,宋庭朝堂也一致赞同先坚壁清野,损耗敌人。    但章楶却认为,需要采用的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只能采用最前线,而纵身两三百里,已经有大量居民居住,朝廷不可能将这些居民全部迁移到城里,这样会出现严重的粮食灾难。    如此,反倒被敌人所制。    所以,吴玠采用的坚壁清野战术是不断通过军队的高效、灵活,将党项军队牵制在前线,不给对方纵深的机会。    并且,在今年上半年,吴玠还专程去了一趟东京城的帝国学院,还参观了中央军的训练,在名义上请教韩世忠治军,也听人说了岳飞的治军之策。    吴玠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虽然他已经身居三军统帅,但他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极具智慧,自己应该学习其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所以,如今,吴玠手中的兵,也平日训练的时候,也加强了强度,从训练人的意志力开始了。    吴玠巡视完三军,便又命众将到主帅大营一叙,交代完作战计划,各部将帅便开始到自己军营里做战前动员。    吴玠知道,这一战乃是天子亲征后的头一战,由他打了头阵,剪除党项右路军,扫除天子中军侧翼的隐患,关系到整个战场后续发展。    所以,对他来说,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到傍晚,风雪稍驻。    吴玠的第五将前锋营便出发了,前锋营的任务是揪出前方一切可能存在的埋伏,减少主力军被干扰的可能性。    天色渐渐暗下来,士兵们吃完今天的最后一顿,吴玠的主力军出发了。    出发之前,由上至下的行军令传达下去,出现了有人拖沓,故意不想行军,借口感了风寒。    吴玠得知后,立刻让他政宣司抓了两百个说不想行军的人,到三军将士前,雪地之中,毫不犹豫摁在地上砍了!    两百颗头颅滚落滚落下去,鲜血在雪地里显得格外鲜艳,热气腾腾。    随即,又连斩三个都头,甚至斩了一个指挥使!    如此,才将刚刚有不好的苗头给压了下来。    那两百颗头颅被高高悬挂起来之后,三军将士开始行军。    他们组成一条条长如龙的队伍,在雪地里安静且快速行走。    与南方不同,西北因为干燥,所以天空看起来格外干净。    风雪住后,天空有云,有月。    前方的雪松林连成片,映在深青色的苍穹里,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姿态。    吴玠的对手是老谋深算的仁多保忠。    这个仁多保忠到底是什么角色?    他是夏王李乾顺的生母梁太后的亲信,当年梁太后在夏国专权,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被辽主毒杀,李乾顺亲征,仁多保忠因战功赫赫,没有被杀,但被幽禁起来。    现在已经年近八十,但身体却是硬朗得很。    前不久,他不仅仅被李乾顺赦免,还成了这一次伐宋右路大军的名义上的统帅。    不过,其实右路军真正的统帅是宗室子弟赵仁忠。    这样的安排和夏国国内的政治格局有很大的联系,李乾顺对梁太后的专权有很大的阴影,所以他一致想扶持宗室子弟,来对抗外戚和群臣的力量。    这一次的伐宋,由仁多保忠亲自为赵仁忠站台,组建李乾顺对赵仁忠的期盼。    对于吴玠来说,仁多保忠是上一个时代的人物,他曾经与章楶这样的大宋名将交过手,也数次对大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灾难。    若是吴玠此次能斩杀仁多保忠,必然会一战名动大宋!    吴玠不停在行军队伍里巡视,他的眉头总是微微蹙起,一旦进入到行军打仗的状态,他整个人会变得非常严肃,就像一块冰冷的铁块。    这一次的对手比以往的都强大,据前方探子回报,右路军有铁鹞子三千,步跋子三千。    这两种兵种是党项最强悍的骑兵和步兵,铁鹞子是重骑,战斗力堪比金军的铁浮屠!    步跋子是山地军,多出现在横山一带,他们行动非常迅猛,耐力持久,战斗力强大。    另外,还有强军八万!    而吴玠这边,前后加起来,一共六万大军,但大宋西军耐苦战,对山地战也非常熟悉。    不过,仁多保忠已经占领了前方神堂堡,吴玠的难度显然增加了。    行军大半夜,三军在中途做了简单的休息,便又星夜兼程。    直到破晓之后,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吴玠大军离神堂堡只有十五里。    神堂堡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环庆路最北边的堡寨,曹昇叛乱,控制住神堂堡,相当于切断了大宋在横山地区的后援,关系到横山一带的得失。    而横山则是大宋与夏国不惜一切代价要争夺的战略要地。    吴玠面目上的任务是歼灭李察哥的右路军,但事实上是夺回神堂堡,重新控制那里。    一是让横山地区的宋军有持续不断的补给,二是对环州城的李察哥主力进行北边制衡。    已经进入到敌军探子侦察的范围,吴玠不敢有丝毫停留,命全军加快速度向前。    每一台攻城的投石车,足有一百人推行,在雪地里艰难前进。    还有床弩、震天雷,猛火油、火药箭等等威力强大的兵器。    另外,最近军器监改进了一下石炮。    吴玠记得非常清楚,这种石炮是根据军器监这一年多一直在制造的火枪的原理想出来的,形状也比投石车要小巧,而且更加巨大,cao作也更加便捷。    但是因为制造流程并不完善,所以一共也就拿来了三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