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 最后希望 (第2/2页)
目标,即疾飞过去果断自爆绽放出了一团团绚丽的光火!而在那漫天的光线弹雨之中,轰轰轰轰地爆炸光火更是不断闪现,哪怕无人战机都会施展各色机动,从接火开始也是一直就没有停过...... 再看从4点钟大门的舰航通道中,作为前锋率先出现的圣甲虫群,首当其冲地便遭遇到了来自角龙坦克的炮击,随后是作战钢球的炮击,再然后是拆掉手臂紧急换装上了,一门门100mm磁轨炮的工程钢球所发起的炮击! 虽然工程钢球没有额外三层,各300毫米厚的复合抗性装甲,和力场护盾发生装置,以及作战必须的配套电子设备,甚至于机体性能也相对低下。 但这并不妨碍下线了第一队列作战钢球的任武,中止作战钢球的制造转为单独的武器生产,利用1500%的超效率快速武装起已有的工程钢球,配合舰载雷达制导加入战斗。 可以说...... 第一波沿着舰航通道冲锋过来,一波即以一千计数的圣甲虫群,直接就倒在了坦克与钢球的交替炮击当中!几乎每零点六秒就有一波十发的炮弹,被倾泻到感应探测界面上的红点群落之内! 不过六秒的再装填及蓄能时间,足以让这124台机动悬浮装甲,保持住这近乎不间断地火力拦住!连障碍迟滞都不需要去做,乃至于呈梯次纵深战线纷纷成排架起,变成自动炮台的作战机器人都没有开火,又或者说是这些圣甲虫群,都没能冲进它们的有效射程。 再加上空间卫星内的人造重力影响,无法让炮弹像真空环境中一样无限向前飞行,这样交替保持的炮火压制,也让第二波涌上的坦克虫群,因为无法抵近有效射程,而不得不在直面炮击轰炸的情况下,于对方的射程内隔着数十公里与之展开炮战,同时还要面对拦截火力。 毕竟,哪怕炮弹以10倍或15倍音速发射出去,也需要十几秒的时间来跨过数十公里的距离,而这也就给予了角龙坦克和作战钢球的副炮拦截机会。 当然,按照泛亚红星联盟的磁轨炮每秒千米计的射速单位,这仅仅是一般炮击的3至5倍加速而已,远比不上动辄10倍至20加速,但需要较长蓄能时间的超远程炮击。尽管陆军单位的这个加速倍率与射程,远远比不了使用亚光速炮弹,完全以光秒计算射程的星舰舰炮。 反观血之破晓大魔王那边,这一波平推向任武那方的作战虫群,1200只圣甲虫U7外加240只坦克虫F4,直接就以37比1的战损全军覆没! 前排的圣甲虫基本全部送光,真正互有战损的是后排的坦克虫这边,但任武那边损失的却只是6台无护盾的工程钢球。角龙坦克与作战钢球因为有力场护盾的关系,直接无视了好运命中自己的炮击,反正纯动能穿甲弹那一下,也就下降个3—4%的护盾值而已。 不过,已经有完善运营的血之破晓大魔王,却是一点都比心疼这波损失的部队,因为他在生产界面上随手一点,所有正处于运转状态的孵化工厂,只靠四分钟一批的几个生产队列,就补上了刚刚那一波作战虫群的缺失。 性价比什么的根本不需要在意,反正截取自空间卫星的能量几乎用之不尽......原本几万和几十万能元一只的虫兵,就算再成本上翻个四倍也根本不算什么......然后排着行军队形的作战虫群,就那样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地,继续前仆后继攻向了敌人所在的方位...... 但是,血之破晓没有注意到的,任武本部所在的苍龙工程战舰,已经悄然升空稍稍远离了最初停靠的港湾平台,可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似的,航向太空却又保持着缓慢地速度。 因为,在最先的战术无人机交火中,任武已经凭借3倍的数量优势,清除了外空的敌对无人机群,包括一些附着在卫星外壁上,正观察着己方基地的单位。 也是因此,血之破晓目前能够侦查到任武动向的,暂时只有正处于前仆后继攻势当中,不断遭到火力拦阻的作战虫群那边,并且因为通道内的烟火影响,还看不见对面开炮的单位。 ...... 也是如此,当夜空的身影通过空间传送,闪现进LU2的核心研究区内,直面向处于极端不稳定状态的引力子能源核心时,一架装载着制导炸弹的长剑战术无人机,被她随手掷出后即依靠磁悬浮翼悬停在了半空之中,孤独地等待着投弹倒计时的归零。 而等到夜空的身影回归到苍龙工程舰上,回望向仍留在空间平台上战斗的无人单位,以及那于逐渐稀疏了的火力当中,越来越抵近了己方防线的钢铁虫群,面无表情的任武随即下达了苍龙撤离的指令。 伴随着半菱形的工程战舰在一阵模糊间,突入了蓝白色的超空间航道之中,已经开始逐渐加速的长剑战术无人机,也随之向着那散发着强重力场,比自己巨大了无数倍的引力子能源核心,投出了也在逐渐加速的制导炸弹。 ...... 直径足有1500公里的LU2空间卫星,突然化为了万丈爆发的耀眼光团!在一侧的黄色G类恒星的衬托下,其光芒亮度甚至在一瞬间,超越了恒星那一微小局部的光亮! 但不多时,白色的光团迅速收缩转变为了一颗,比原先缩小了无数倍的黑暗奇点,甚至于扭曲了一侧巨大恒星,在那一点微小局部上的光线,最终在持续了十几秒后消失于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