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5章 小超人,呵呵! (第2/2页)
多了四栋塔型辅楼,看起来更加庄严玫丽,带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感。 主楼高度808米,共160层,预期投资18.6亿美金,整个建筑群总投资37.2亿美金,工期四年半,将于2005年底建成。 建成之后将成为香港亮眼的天际线,也是世界第一高楼。 这个总部项目是久经论证的,王耀城看了一下没什么疑问,拿出金笔在项目可行性方案上签署通过意见,将交由王族基金固定资产投资处具体实施。 随手翻到下面,这是一份来自汇丰银行的电讯盈科公司跟踪报告。 历史的车轮按照既定轨迹滚滚前进,王族基金放弃收购盈科数码公司后,这个公司发展并没有出现偏差。 这是李氏家族第二代李则楷掌控的公司,互联网泡沫期间准备投资数10亿美金,建设“香港硅谷”,给香港市民画了一个数码港大饼。 这些小把戏瞒得过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瞒得过王族基金战略研究处。 从始至终 思科公司都没有接到盈科数码公司巨额订单,一切的规划都停留在纸面上,从人才队伍建设,现代科技水平到市场和底蕴,香港都不具备数码港的基本素质,更别提硅谷了。 按照王耀城的话说; 老李这一家最大的工业成就是塑料花,再加个彩灯都玩不转。 旗下公司高层都窃笑不已,这句对老李家的盖棺定论流传出去,成为一时间的笑谈。 李则楷心里可不服,他内心深处一直以财神王为目标,涉足网络高科技领域正是在偶像的激励下,做出的果断抉择。 事实上,他差点就成功了。 在互联网泡沫期间 电讯盈科虽然市值超过千亿港元,可李则楷心里非常清楚,这都是靠吹大的泡沫,推销数码港概念,完全没有什么实际资产。 当时 英国大东电报局准备出售价值高达3000亿港元的香港电讯,这家公司占有香港97%的市场,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固定收入,是一项非常好的资产。 李则楷通过资产运作,最后空手套白狼并购了香港电讯, 这一起经典的小鱼吃大鱼商战,一举奠定李则楷“小超人”的赫赫名号,被港人吹捧为仅次于财神王的商业天才,名头之响亮一时无二。 电讯盈科市值最高一度冲到5800亿港币,仅次于太古地产,位列联交所大盘蓝筹股第二位宝座。 有句老话咋说的? 出来混总要还的。 好景不长,2000年3月14号,欧美社会互联网高科技泡沫破裂,带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到2001年3月初 曾经高达5800亿港币市值的电讯盈科公司,一路狂跌到200多亿市值,等于是从山峰上直线坠落下来,脸朝地跌了个面目全非。 当初,盈科数码公司靠银行贷款100多亿美金并购香港电讯公司,带来的坏处很快的彰显出来,受到巨额银行负债压迫,电讯盈科的经营举步维艰。 刚刚被誉为“香港第三财阀”的李则楷,事实上已经破产。 如果没有李超人背后不停的注资,在提供贷款的汇丰银行,中行和花旗银行之间沟通做工作,现在电讯盈科公司已濒临清盘了。 王耀城手上拿的报告,就是汇丰银行对此的跟踪报告,在报告的结尾处; 请示,是否接管电讯盈科公司或推动其倒闭清盘 此刻 电讯盈科公司的命运就在王耀城的一念之间。 在原来历史上,不知道电讯盈科公司是怎么躲过破产清盘的,想必离不开李超人的背后运作。 现在…… 王耀城冷笑了两声;小超人,呵呵! 他在申请报告的结尾,签署上了自己的意见; 对于高额美元贷款,必须要严控可能带来的风险,杜绝人情往来影响专业审核意见,一切以保证资金安全为前提。 此宗信贷案例,必须列入汇丰银行高层风险教育科目,警钟长鸣。 责成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专门小组,加强催贷工作,并且通知合作银行采取共同行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个不留半分余地的批示,基本宣告了电讯盈科公司悲惨的命运,一脚被踹下深渊。 用不着担心香港顶级富豪李超人出手,因为他现在自顾不暇,没有余力来救援宝贝二儿子。 伴随着全球互联网和科技的退潮,恒生指数从18000余点下跌至8000余点,再加上整个互联网泡沫时期,香港房屋价格一直处于不断的下跌当中,风雨飘摇。 港岛地产富豪资本大大缩水,有心而无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