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金工实习 (第2/2页)
水账一样的带着同学去体会一下机械加工过程。 而我本人虽然在厂里见过各种机械臂、多轴加工中心和几十万吨冲压设备,但对于生产工艺这一块我也只能算个门外汉,工厂里大部分搞研发产品的都只能专精于产品图纸和加工原理,对于真正的如何加工生产倒是没有那么多经验,有时候遇到问题还得下产线请教老师傅的。 机械设备本身也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设备,发生意外的话轻则丢手丢脚,重则尸骨无存,老师傅在机械房里不得不给学生苦口婆心的讲解着一些cao作设备的安全措施。 对于那些数控设备还算比较安全,毕竟这类设备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关上防护罩的,即使cao作失误也就是撞断刀具,而对于半自动或手动设备就有些危险了,最先开始的就是了解基地里的半自动车床,这种丝杠车床较为老旧,精度比之数控设备要不如,而且cao作设备时并没有防护罩,给学生练习时还需要手动用刷子在工件上涂抹切削液,要是有一丝松懈,伸手触碰到了高速旋转的三抓卡盘,那这只手基本就是没了。 也许是当代人对于女生的不信任,诸如听闻女司机之类言语,一台设备由两个学生合作使用,所以老师傅一定要女生不能组队,一台设备最多只能参加一个女生。 老师傅一直在旁边指导着,将工件卡在三抓卡盘上,我们根据着给定的参数调整了机台主轴旋转速度,调好刀具角度、进给速度和吃刀量后,工件快速的旋转着,在和刀具接触的时候工件的表面瞬间起了一层铁皮,刀具继续行进着,这时候卷起的铁皮还伴随着白烟冒气,可以预见工件表面的温度有多高了,我也用着刷子给工件加了切削液,工件表面开始变得光亮起来。 我的伙伴还是原同寝黄毅,这小子虽然对我不了解,但我对于他可算是较为了解的,毕竟记忆里有四年的同宿生活,对于和他交流也没有太多的陌生感了。 我们配合着将工件切削成指定的形状,每次推进吃刀量前都会停止车床,用着卡尺测量着尺寸,计算了下后重新调整了下刀具轴向位置。 那边的陈秋倒也一样挺积极的,我有瞧了下后面机台旁的兰倩,女神却是对这些机械没有太多好感,此刻的她独自一个人远远的躲在一个角落,和她配合的男生只能手忙脚乱的独自完成工件加工,我也是在没办法将女神和工厂、制造业之类的联想起来,将来她肯定是不会干这种活儿的吧。 要说大家为什么报了这种专业,那也都是年少无知的错,高考后的我本人也就是个愣头青,对于填报志愿指南的这些专业根本不了解的,而且高考过后的考生根本就没有足够长远的目光去想着将来工作的事情,肯定有很多人就想着随便上个大学去享福就行了。 李姗姗倒是也很认真的和男生平配合着cao作设备,班级里的其他男生大部分也有模有样的完成了任务,尽管之前有个学生将刀具调的太前面,差点就撞到了卡盘上,但及时被老师傅制止了,天知道若是卡盘将刀具撞得蹦碎后会飞向何处,这也不免老师傅又是强调规范cao作。 由于一直在cao作机台,所以一上午的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这里也毕竟不是工厂车间,至少环境上好上许多,没有太多油污和噪音,同学们都觉得很新奇。 不过金工实习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尽管在座的各位以后毕业几乎不可能留在车间产线上cao作设备,但了解了这些设备的特性以及加工产品的过程还是能让他们以后再出图纸的时候不会出现难以生产的错误。 当然我知道其实班里很多人以后都不会从事机械行业的,毕竟这个行业太过熬人了,对于这种双非本科院校来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去不了太大公司,又不愿意窝在小工厂,待遇上相比其他行业也大有不如。 中午我们回去的时候,同学们还是余兴未消,走过一栋栋楼房的时候,我知道对面那间小屋堆满了沙土,我们到时候会在那里用着那些黏土和细沙制作一个简易模具,然后老师用着guntang铝液倒入其中成型。 还有左边的厂房那边还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以及线切割,我们接下来都会尝试编写最简单的数控程序制作各自相应的作品。 最靠近内侧角落还有半自动铣床,旁边房间里有注塑机,这边楼上有电焊练习区,隔壁是为期最久的钳工作业,犹记得当时钳工有的是让人做一把小锤子,也有的是做螺帽之类的,用着虎头钳、锯条和锉刀花了几天的时间不短的打磨铁件成型,很多同学不注意就将手掌磨出水泡来。 这些久远的记忆浮现起来,如今故地重游,真的有如一种隔世归来,柳暗花明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