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戒网隐学校15 (第2/2页)
前三种。 考虑到罗朋兴是学生,并且还是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最终处罚,多半是警告。 只不过,公安机关的处罚,都是透明的。学校的警告,可以只让涉事学生知道。公安机关的警告,则会告知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同学。 最后结论:如果罗朋兴盗窃成立,报警的严重后果,就是会告知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同学。 并不会拘留什么的。 —— 相反,如果罗朋兴盗窃不成立,田高就构成了诬陷。 诬陷罪,全称为诬告陷害罪,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遭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田高的诬陷如果成立,其程度并不严重。他告发的,也只是学校。并且失物金额较小,诬陷对象不可能受到刑事追究。 所以,田高诬陷成立,也同样属于治安案件。 公安机关处罚田高,同样会考虑到学生,以及临近高考等因素,最终结果,一样会是警告。 —— 以上是法律层面的。 从法律层面进行衡量之后得知,不管是诬陷还是盗窃,程度都不严重。 告发成功,即盗窃;告发不成功,则诬陷。两边处罚都是警告,也相当于古代的反坐。 但是,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心里,就不是这样了。 世间事,并不止法律约束,还有道德。 而从道德的角度去看,诬陷,就比盗窃,所带的恶意,严重多了。 “这事,我再考虑考虑,”李老师拍了拍涂山肩膀,“记住保密啊!”然后走了。 李老师脚步稳稳的,并没有踉跄,但怎么看都有一种踉跄的感觉。 —— 晚自习的时候,李老师分别叫了罗朋兴和田高出教室。这回,涂山就注意到了。 并且,涂山还能猜到谈话内容。 肯定是问他们是否愿意报警。 答案也很明显,不心虚的同意报警,心虚的多半不同意。 或许有人会说,罗朋兴,就算他真没盗窃,但被人诬陷,心里也会害怕,也会心虚。 这话说得也没错,但要注意,他心虚的是什么。 他心虚的是,不知道别人诬陷自己的程度;他会担心,万一在自己的铺位搜出了赃物,自己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现在,已是第三天晚上,并且他的铺位已经被搜查过了,并没有赃物。 所以,如果他真没盗窃,这会儿他就不会心虚。 事实也是如此,罗朋兴同意并支持报警。 对应的田高,则不同意报警。 不同意报警的理由,自然也是冠冕堂皇的。 田高表示,自己愿意息事宁人,不愿意因为报警,而耽误了同学的前程。 从是否同意报警的哄诈效果去看,罗朋兴盗窃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是田高诬陷的可能性较大。 但李老师犹豫再犹豫,始终没有动作。 李老师也知道,对田高的仁慈,就是对罗朋兴的残忍。 但就是下不了手,还能咋办? 李老师也知道,同学们都跟自己一样,对人心的险恶没有足够认识,都没往诬陷的方向去想。因而同学们私下舆论普遍认为,就是罗朋兴盗窃了田高的东西。 假如罗朋兴真没盗窃,李老师又不报警的话,对罗朋兴的确不公平。 —— 最终,李老师也没有报警。 涂山也没有多事去报警。要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可以。 但却不能说涂山缺乏侠义心肠。 涂山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里的孔子曰);对应的则是,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 把“重”字改为“救”字,变成“人必自救然后人救之”,意思一样。 报警,对学生而言,算是了不得的大事。一般学生想不到。或者说学生一般没想到,所以先前罗朋兴没有报警,是正常的。 但如今,涂山通过李老师,已经提醒了罗朋兴。 如果没有盗窃的罗朋兴仍然选择不报警,涂山去报警,就属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 转天,也就是盗窃发生的第四天上午,罗朋兴报警了。 警察,不愧是专业查案的。 就算来的只是派出所的警察,那素质,也不是李老师可以比拟的。 就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调查就结束了。 真相是:田高诬陷罗朋兴盗窃。 警察给予了田高警告处罚,记录在案。并按程序,通知了学校,及田高的家长。 事后,通过同学们的八卦,涂山才知道,田高露出的最大破绽,就是第二天才追加爆出的零食。 丢失零售,针对的是罗朋兴家境贫困。但田高没有注意到,罗朋兴并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按照田高所说的零食清单,往上溯,这几天学校小卖部及周围商家都没有售卖记录。 田高丢失的饭菜票也找到了,在一个长期不清理的垃圾堆(不是正规的垃圾桶)里。上面只有田高的指纹。 警察对田高给出了治安警告处罚通知书,并口头给予了严正警告。学校鉴于高考临近,没有另行处理,直接将该通知书,装进了田高的档案。 —— 警察办案,办案过程是保密的,办案之后的处罚,则是公开透明的。 老师们想要封锁消息都做不到。 得知真相之后,同学们哗然了——诬陷!传说中女人宅斗宫斗的手段!可阔怕! “天哪,那什么田高,该不会是古代那个贵妃转世的吧!” “就他那长相,也能是贵妃?顶多就是某个大宅院里的小老婆。” “这话也不恰当,谁会找他那模样的小老婆?” “这么说,他还是大老婆不成?” “完全有可能。包办婚姻、指腹为婚,了解一下。” “话说那个田高跟罗朋兴有什么仇什么恨?” “好像没听说过。据路透社消息,两人之间,好像真没过什么仇恨。” “那他为什么要诬陷别人?” “疯子的行为,是能用常理解释的么?” “不是疯子,是疯妇。” “说得好。他看上去是个男的,骨子里却是个女的。” “女的怎么啦?女的吃你家粮食啦?女的就都是坏人啦?” “别啊!我们说的是女人很厉害!想想吧,诬陷,那不是宅斗的顶级手段嘛!” “你们说,他既然骨子里是个女人,将来会不会是个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