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快穿逆袭_第64章 朝庭制霸江湖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章 朝庭制霸江湖18 (第2/2页)

称末将。也从侧面表示了改换门庭的意思。

    ——

    “那好。相关仪式,回府之后再说,”公冶方仪说,“现在,你可以说说那个杭勇的特点。”

    涂山点了点头,说:“天江州杭家,按文武资质,分文武两堂。杭勇入武堂几年之后,便做了魁首。推荐考试之前的最后一次年试,寻常弟子内功二十年,他则有三十年。这还不止,他修炼的,还是普通基础内功。”

    “没了?”

    “没了。”

    “那,你当时内功几年?”

    “五年。”

    “不会吧?虽然你弱,但不会这么弱吧?”

    “我入的文堂,本是文堂魁首,因为意外,断了文途,这才转到武堂。年试的时候,我刚刚习武两个月左右。”

    “那还差不多。来,全力击出一掌试试。”

    涂山提起内力,依言击出一掌。

    掌势刚好充分的时候,公冶方仪伸手接了一下,说:“你现在大约二十年内功。不对,你应该还有什么杀手锏,否则你不会坚持复仇。”

    真是的,在公冶方仪面前,一点秘密都藏不住。

    “杀手锏自然是有的。如果前辈真是六十年内功的话,请使出全力。”公冶方仪有六十年内功的事,自然是魏检校那儿传出来的。

    涂山站了起来,公冶方仪慢了一步,也站了起来。

    涂山运使灵力,再次拍出一掌。公冶方仪原本就提了六十年内功,见涂山掌势,便又加了四十年。

    砰!

    两掌一撞即分,谁都没有后退一步。看形势,居然不分胜败。

    “前辈的内功,到底是多少年?”涂山问。

    之所以发问,是因为涂山感觉,灵气掌应该能够胜过六十年内功。

    “老身刚才使出的是一百年内功。”到底有多少年内功,公冶方仪还是没说。不过,保留余地已经不多,还是很明显的。

    ——

    杭家武堂弟子,修习高级内功,一年相当于两年;杭勇修习普通基础内功,一年相当于三年。

    所以其他人的内功普遍二十年,他有三十年。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时间约六年。

    这六年时间,杭勇的内功修炼自然不再是早先的速度。他入了龙汉朝庭,紧接着又投了黄泰朝庭,因而他必然浏览了两国朝庭内功。优中选优,再选适合自己的高级内功,说一年相当于四年,绝对保守;起码,也得相当于五年,搞不好,六年也是有可能的。

    相当于五年,则增加三十年。跟以前相加,正好六十年内功。

    相当于六年,则七十年内功;相当于八年,则八十年内功。

    而如果答案是一百年内功的话,则只能是一年相当于十一年。而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涂山可以确定,用灵气的时候,自己能占上风。

    就不知十招掌法或三招剑法够不够取胜。

    “你能抗百年内功,而那杭勇的内功,绝对不足百年,为何你闷闷不乐?”公冶方仪问。

    涂山说:“不瞒前辈,用这种杀手锏,掌法,我只能使出十招。若是剑法,则只有三招。还不能确保取胜,故不敢欣喜。”

    “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一头猪),南宫夫人麾下,像老身这样百年以上内功的,就有四位。”多的,公冶方仪暂时就没提了。

    ——

    接下来,涂山继续在种粮区域呆了五个月,至次年春,公冶方仪全面完成任务,这才一起离开了枣乡。

    之后,自然是上京城,进了郭府(郭文瑞府)。此时,郭文瑞已经卸去枢密使,平调为平章事。

    枢密使、平章事,级别都是宰相级,但却并不是真正的宰相。有个职务,很出名,那就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果是宰相,又怎么还是“门下”。

    龙汉国此时,也并未设宰相。

    不过,要说清楚,还得从有宰相的情况说起。

    ——

    宰相的基本情况,应该家喻户晓了。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帝与百官中间,存在宰相,其实属于特殊情况。

    为什么呢?

    因为,百官的上级,是宰相而不是皇帝。只有宰相的上级,才是皇帝。

    如此一来,宰相要驾空皇帝,岂不是很容易。

    所以,正经的皇帝,都不愿存在宰相一职。

    只有社会发展相对原始落后的时代,还有那种老皇帝死了儿皇帝太小的时候,才有宰相。

    封建社会末期,再出现儿皇帝时,宰相一职,往往被几个顾命大臣所代替。

    顾命大臣,其实也不怎么好。但总比宰相专权,要好些。

    ——

    刚才的角度,主要是上通下达、政令不畅的角度。

    此外,还有集权与分权的角度。

    完全集权,皇帝累死也忙不过来。完全分权,还要皇帝做什么。所以,永远是集与分共存。

    相对来说,涂山前世历史上的三省六部制,就做得不错。

    三省六部,将朝庭诸事划分为九个部门,每个部门都向皇帝负责。皇帝只管到部门头头那里,部门内部的事,由自行处理。

    那就是相对完善的封建政治体系了。

    ——

    再往后,其实还发展了一步。

    曾经消失的宰相制,换了个名称:内阁,又冒了出来。

    三省,相当于直辖市,有些时候都没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六部还在。

    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以上,原先是皇帝。现在不是了,上面是内阁。

    但内阁又与宰相不同。

    宰相是实权,是横亘于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大山。内阁就差多了,内阁名义上没有实权,有的只是影响力。当然,实际上,通过一定的手段,还是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权力转移的。

    内阁是干嘛的呢?批阅奏章。干的是皇帝的事。

    但内阁批阅之后,并不发还六部。而是要从皇帝那儿过一遍,皇帝审阅之后,再发还六部。

    如此一来,皇帝就有了否决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