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 朝庭制霸江湖23 (第2/2页)
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实。 “已过了春天”表示梅花出现的季节不对,沿袭了上片末句的怀疑。 种植梅花最大的用处,就是入药,不知道这是不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入药还嫌晚”,说的是,如果真是最近这一季的梅花,这都初夏了,那花瓣肯定已经不能入药了。 第一句,带有一点怀疑;第二句,就直接从怀疑中拔出了。 两句综合,意思是,不管那是不是梅花瓣,都已经成为垃圾。 成为垃圾,就应该堆放好,等待运走。结果没有,不知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打散了。这就是“堆好之余又打开”。隐含设问,这又是为了哪般? 末尾,“沥血裁歌扇”,呕心沥血,就是为了剪裁出一幅扇子的形状。 同时,最后这一句,遗词精练,其中的“沥血”还有喷血相佐证,算是压住了阵脚。 整首词,前面的白话,比起一片两片或一上一上,没那么腐朽。因而最终的化腐朽为神奇,最多就变成了化白痴为神奇。 —— “一片两片”的末句,有“飞入芦花(草丛)”,有“香山红叶”。其作者,有说乾隆,有说郑板桥,而“香山红叶”,必然指的是当代人。 从文理去判断的话,只能是乾隆。 这是因为,“一片两片”的腐朽部分,平仄什么的,全都乱了,违犯了格律。 违犯了格律,即是违犯了规则。 敢于违犯规则,自然是制定规则之人。 所以,作者是乾隆, “一上一上”的前部,不如“一片两片”腐朽,就是因为规则的限制。 但是后面,一个没有野心的家伙,居然写出了野心,也够中二的。 —— 涂山这首词的前部或大部,不如“一片两片”腐朽,其原因,也是因为规则。 涂山此时,在文坛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在政治上更是无名小卒,哪敢随便违犯规则。 所以,就用白话了。并且,涂山的思维,本身就是白话,用白话去写,也相当容易。 精雕细刻最后一句,那就不算什么了。不说原主杭修竹,就说涂山的高中学霸光环,只整一句,花点功夫,肯定还是弄得出来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首带表演的词。 有了喷血的表演,这首词就非常令人震撼。如果没有喷血表演,词的水平,也就算“较好”吧。 —— 意境,或中心思想,前面没说。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去解读。当然,有些作品,本身也不需要去解读。 不需要解读举例:床前明月光。 当然,这首诗,解读起来是非常复杂,“说了又没说”,极有水准的。 这样说,只是遵循原作,不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再举例:床字,指井栏。如果真是井栏的话,就真的无法解读了,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也就不存在了。 还有,鬓毛衰的衰字读吹,韵脚都不压了。好好的诗,变成不合格品,还真会钻研。 —— 梅花为题的,比较出名的,说两首。 第一首驿外断桥边。整首词故意回避“梅”字,非常别扭。并且,名为写梅,实为写人。 第二首墙角数枝梅。真是写梅,不写人。其中后两句很精彩,关键词是暗香。不去闻,好像有香味;仔细一闻,又没了。那香味,就像是躲起来了。躲起来的香味,所以称暗香。 此处的暗香一词,算是有这个词的最佳语境。 —— 涂山的卜算子,涂山自己在写的时候,前面使劲堆砌白话,末尾精雕细刻一句。其本身,跟墙角数枝梅相似,直接写的,就是那地上的梅花瓣。并没有第二层意思,或者更深的意境。 但其他人,就不是这样认为了。 —— 涂山,以喷血,以伤情,震惊了众人,再以卜算子,加深了这种震惊。 最后,众人真的就震惊了。 最高兴的,自然是乾元。涂山有真本事,涂山真是海雨伯的传人,就能证明自己有眼光,并且还果断,还是行动派。 沥血裁歌扇,为什么是“歌”扇?以歌去修饰,说明那扇,是歌舞用扇。 整首词不见风月,因而那歌,并不是普通的歌,而是歌舞升平的歌。这是在赞扬黄泰皇帝啊。 这就是太子一派的解读。 其他皇子及二代,关注的重点则是“沥血”,因为涂山真的沥血了。 真的沥血,并且还写出来了,说明涂山知道一切,很难受很受伤。 涂山知道了什么?知道其他皇子针对太子,自己遭受了池鱼之殃。 于是乎,其他皇子就不敢继续向涂山发难了。 这是因为,涂山的身体都弱成那样了,万一有个好歹,全国人民都不答应。 巡回队伍中的三院文科弟子,原先,是以高高在下的姿态,俯视涂山的。 裕赛乌奎合,涂山那首五绝之后,他们认为,涂山水平还可以,跟自己差不多,算是可以交往之人。 但今日,就不同了。涂山的技法,他们知道一些。 他们既感怀涂山的喷血,又赞叹涂山喷得妙。自己问自己,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今后还是对涂山远之吧。 —— 涂山自己,经过这次诗书画的解题,一下就轻松了。 假装自己水平高,假装自己的海雨伯的传人,已经取得了成功。 今后,涂山就不再需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了。 又放在哪儿呢?自然是向杭勇复仇。 对了,向杭勇复仇的计划是怎样的呢? 公冶方仪说:“你早晚能看到他的画像。到时候,你照实说,我是说,你指出他是杭家弟子,并且在他上次刚派往北边之后不久的时间里,你在龙汉京城附近碰见过他一次。” 涂山问:“关键是后者吧?” “不错。” “是让他失去黄泰国的信任吗?” “不是,是断他一条归路。” 涂山一想,也对。杭勇那个只顾自己的不合格卧底,可是有黄泰龙汉两个窝的。打掉一个,的确很有必要。 —— 公冶方仪“迟早能够看到画像”的预测,很快就应验了。 自然不是特意的。 这个时候,涂山在黄泰国文坛的地位,空前高涨。 于是乎,就要跟许多与文坛相关的人相互走动拜访。如此一来,就看到了杭勇的画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