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快穿逆袭_第87章 三国赵范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章 三国赵范15 (第1/2页)

    如此,阻挡了一个多月之后,袁军突然投降。

    接洽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袁术病死了。

    袁术就在这支军队里。同行的将军有纪灵、桥蕤、张勋、徐晃、梁刚、乐就、雷薄、韩暹、陈兰、韩浩等十人。

    陈兰死于彭泽,梁刚、雷薄、韩暹被涂山射箭点杀。

    那次四将围攻涂山,乃是纪灵、桥蕤、张勋、徐晃。结果徐晃被擒,纪灵受伤,桥蕤、张勋被黄忠射死。

    这支袁军还剩下两个健康的将军:乐就和韩浩。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群众能够记住的,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历史上袁术和公孙瓒,都死于199年,是死得最早,同时也都是最强大诸侯。

    为什么说这两位很强大呢?

    大家都知道,三国之前,这个国家实行的是刺史制,军队是由国家统管的。那么,三国之前的东汉末年,国家的军队在哪儿呢?

    好吧,因为有黄巾之乱,答案有点复杂,那就改为三国开启(董卓进京)之后吧。

    ——

    三国开启之后,国家军队,分为五股,分别由袁术、公孙瓒、董卓、丁原、刘焉管理。

    后四个,即公孙瓒、董卓、丁原和刘焉,他们管理的军队,都是边防军。袁术管理的,才是中央军。京城洛阳那边,则是少量的卫戍部队。

    董卓奉诏,进京勤王,并没有带走全部的边防军。所以后面才有马腾、韩遂的舞台。

    公孙瓒,手下并没什么出名的将领,却仍然能够跟袁绍抗衡,就是因为他有边防军。

    吕布手下的兵,是继承丁原的边防军。

    刘焉的边防军,主要是防南蛮的。

    其实,想想冀州、徐州、青州、衮州、豫州、扬州、荆州各州刺史名下都有些什么兵,就会知道边防军的存在。

    于是很明显,三国开始之初,袁术的中央军兵力,非常强大。

    ——

    只不过,这四股兵力的领头人,都有毛病。董卓倒行逆施,吕布反复无常,公孙瓒刚愎自用,刘焉疾病缠身,袁术居然还称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败几乎就成了定局。

    失败之后,袁术手下那些武将,自然就不会被历史所传颂、所敬仰了。

    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他们就真的就是庸才。

    ——

    现在说乐就和韩浩。纪灵还要养很长一段时间的伤。

    乐就,跟凌cao、董袭有点类似,属于猛将。

    韩浩稍有不同,既是武官,也有一定的内政能力。

    单独的猛将,也可以担任一方郡守,但时间不宜过长。韩浩则能打破这样的限制。

    ——

    十万袁军,直接战损并不足万,但事后收拢,一造册,居然只有七万多人。

    其中有许多伤重的、病重的、闹事的,煽动军心的,都被处死,再抛到长江喂鱼了。

    俘虏的七万袁军,士兵基本素质还行,但思想上,还残存着袁术的影响。

    所以,这七万袁军,暂时还不能形成战力。

    ——

    将俘虏转化为战力,常见的手法,有快中慢之分。

    快,就是直接将俘虏与自己的军队打散,进行随机混编。使得俘虏与俘虏之间,不方便串联,避开再次背叛或当逃兵的可能。

    中,则是将焦虑与自己的后勤士兵进行混编,过上一年半载,才可以补充进自己的作战部队。

    慢,就是遣散俘虏,让他们重归平民了。

    可往自己的占领区遣散,增加占领区人口;也可直接就地遣散,让俘虏到敌占区去宣传自己(历史上出现过的派发遣散费那种方式,一般不采用)。今后再从百姓里征兵。

    ——

    荆南是哪种方式?这个,涂山原先不知道。只是因为参与了七万俘虏的处理过程,这才知道,荆南采用的方式是“中速”方式。

    休整地点并不在荆南,而在豫章。

    荆南那边过来的所谓后勤兵,并不是各郡的治安兵,而是各个官办厂、官办矿、官办窑,抽出来的士兵。

    这次抽来的人数是七万,数量与俘虏相当。以前抽过没有,涂山不知道。

    ——

    这一仗,历时三个多月,几乎没有直接战损,但还是减员了一千多人。

    对于四万来说,一千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么一场大战打下来,作为总指挥的涂山,还是需要向樊韵汇报一下的。

    正好找到樊韵,涂山就说:“我正要找你,汇报一下这次拦截战的情况。”

    “哦,那你就说吧。”樊韵应了一声。

    但旁边蒋琬插言了:“仗打完了,汇报是当然之事。然此事不急,琬这里有更急之事。”

    樊韵歉意地笑了一下,涂山只好走了。

    ——

    这一拖,就是十几天。这期间,倒也不是一次都没找到樊韵。但只要找到,就见到樊韵非常忙碌。涂山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天,终于有人通知,说明日樊韵在新淦县飞虹殿设宴(设宴,就是现代的开会),请涂山参加。这下,总能汇报了吧。

    被邀请的,还有黄忠。

    ——

    早早的,就赶到新淦县。

    次日,赴飞虹殿,也就是飞虹庄园的大殿。

    外面,自然有少量士兵充当保安,把守各个关键位置。

    进殿之后,涂山望了一眼,没几个熟人,并且,从穿戴上看,武官极少,而文官极多。

    ——

    到时间了,樊韵也来了。

    不过奇怪的是,樊韵并没坐主位。主位就这样空着。

    在座的人,七八成涂山都不认识。可以推论,他们之间,也必然存在互不认识的情况。

    这种时候,应该有人出面,介绍一个每个人的身份,让大家相互认识。

    但却没有。

    ——

    首先说话的是一个文官:“在下李恢、字德昂,初次与会,特向各位高贤致意。”

    这是因为要说话,才自我介绍了一下。

    涂山想了一下,原剧情中,此人辗转建宁、交州等蛮荒之地。智勇双全,且具备开疆拓土特性,并且还懂经济。综合素质堪比军师;也可以说,此人乃古人当中的现代人。

    李恢继续道:“恢这里,接到元代(董袭)传信,攻寿春很不顺便,士兵折损虽然不大,但耗费了许多时日,近日方才拿下九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