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快穿逆袭_第101章 三国赵范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章 三国赵范29 (第2/2页)

输队至沛国高平。再到濮阳附近时,又会合了甘宁和张绣。

    涂山和蒋钦两股力量就驻扎在濮阳城附近,能够望见城池的地方。吸引城池的注意,掩护其余力量的行动。

    因为这两小股骑兵的存在,濮阳城又关闭了城门。

    时间稍长,城内出来了一支军队,约有三万人的模样。

    敌进了,我自然要退。但也不需要退开多远,反正马兵的速度快于士兵,吊着就行。

    入夜,曹军宿营。敌驻,我当然要扰。马兵开过去,远远的射一通箭,行了。

    这样弄了几天,那支三万人的曹军,就又回城了。

    这个时候,八股力量,不仅全面完成东郡黄河北岸的sao扰,并且还将濮阳以东的部分,一并扫荡了。

    ——

    下面,该转道濮阳城西面。

    濮阳城的西面,也是陈留的东面。有可能遭遇两面夹击,所以,相对危险。

    众将聚集,纷纷表示,最好跟濮阳的曹军干上几仗。打垮了这股曹军,才好可以解除后顾之忧。

    众意难违,那就打吧。

    ——

    其实也不是真打。

    真打起来,四千骑在十万人海里,翻不起什么大浪。

    因此,一开始,就只是装模作样的对阵一下。

    把人马排列得稀疏一点,让四千骑看上去像是一万骑的样子,然后逼进濮阳东门外。

    这回,曹仁和乐进出兵了。

    仍然是弓兵开道,步兵押阵。但阵里隐约可见骑兵。

    开打之前,是需要说话的。

    乐进押阵;曹仁出阵,喝问:“尔等匪类,祸国殃民,为害乡里,还不赶快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涂山这边,箭术最差的徐晃上前答话:“对面的曹将,你若立即自裁,当赏你个全尸。如若不然,管教你死无葬身之地!”

    曹仁大怒:“贼将报上名来!”

    徐晃道:“怎么?莫非你还有胆单挑不成?”

    话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要是一般的武将,肯定答应单挑。但曹仁没有,他说:“谁与你儿戏!”然后一举手:“众军!”下一个动作,向前挥手,并大吼一声:“冲锋!”

    从举手,到下令冲锋,再到曹军冲到曹仁身边,有那么三五秒时间。

    在这三五秒时间内,曹仁是不能退的。单挑胜了,提升士气;败了,折损士兵;这是众所皆知的。面对对方提出的单挑,不战,勉强可以,仅仅是略微有损士气;但不战而逃,就不行了,绝对会士气大损。

    所以,就在曹仁举手喊“众军”的一时刻,荆南众将就动了。

    打马上前的是箭术最好的黄忠、太史慈、涂山和甘宁。

    蒋钦、周泰和张绣,则在旁边稍远的地方,没动。

    由完全静止,到速度提起来,现代叫百公里加速(加速到时速百公里所需要的时间)。战马肯定不能这样去衡量。

    因此,直到曹军冲到曹仁附近(距离约10米),荆南众将也不过接近了二十米左右。

    够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四将张弓搭箭,射了出去。

    对于四将的接近,曹仁自然发现了。曹仁横转战马,保持不退。此时见四将射箭,更是一下子,就翻到了战马靠城墙方向的那边去了。

    最终,曹仁还是中了一箭。

    只是不知道,那一箭到底是谁射的。

    ——

    三国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战争形式,就是一方出兵讨伐另一方。

    这种情况下,出兵的那一方,就不说了。要说的,是防守的一方。

    是否迎战?这个选择,比起“是生存还是死亡”有意义。

    三国时期人们一般都倾向于迎战。原因不详。猜测,可能跟迎头痛击有关。仿佛不迎战,士气就提不起来似的。

    站在现代人角度去看,肯定首先是衡量胜负。没有取胜的把握,必定选择倚城而守。

    ——

    防守一方最大的利器,就是城墙。因此,到兵临城下之时,防守一方什么都不必做,单等对方攻城便是。

    也还是有“做”的。包括出城单挑、出城对阵、出城冲锋、出城偷袭等等。不做就不死、做了就要死的规律,不适用于此时。

    但不得不说,那些“做”都有点勉强。

    就譬如现在。

    ——

    濮阳城占优势的,是兵力。

    兵力是什么,就是战士的人数。人数多了,地盘小了,根本就施展不开。

    单挑,我们知道的是,曹仁和乐进的武艺,或许可以跟蒋钦、周泰对阵,对上另外六人,很难支撑十个回合。但我们知道的,不能做数。此处能讲的是,曹军知道的。

    曹军知道,对方有将八人,己方有将两人。单挑的胜负,可按一般规律去猜想。即,一对一不分胜败,一对二勉强支撑。

    二对八,相当于一对四,肯定会败。因此,单挑无益。

    这样的结论,跟曹仁、乐进二人原本的结论相一致。

    ——

    既然单挑无益,那还列阵做什么?

    列阵,当然是遵循惯例。相当于先宣后战,先遣责后处罚。

    不列阵,直接派兵冲击呢?

    补充一句,濮城阳内有五千骑兵。

    濮阳城内的,叫骑兵;涂山短训出来的,叫马兵。讲素质的话,马兵,不如骑兵。

    直接派五千骑兵冲击的话,因为城门狭窄,能够并排冲出来的,只有两骑。

    后面人多,有什么用?前面的战况,仅仅取决于冲到前面的人多不多。

    可以说,荆南方面,都不需要兵。只消八个将,就能把直接冲出来的五千骑兵干掉(有人搬开死人死马的尸体的话)。

    如此,列一下阵,也还是有好处的。

    但,五千骑兵排列出来,涂山这边才四千马兵,万一跑了呢?

    所以,曹仁乐进列阵的时候,用的是弓兵开路,步兵压阵,最后才是一千骑兵。

    事先有交待,呆会儿下令冲锋的时候,步兵、弓兵迅速让开,让后面的一千骑兵先冲。

    这样的动作,刚开始的时候,自然会慢些。但后劲十足,城门口那边,会不断冲出后续四千骑兵。

    只是可惜,荆南方面稍一接战,便往远处跑了。

    曹军能够跟得上的,就只有五千骑兵。其它兵种,就不要指望了。

    五千骑兵,对战四千骑兵,很难说能否取胜。若对方另有埋伏,就危险了。

    于是曹军就鸣金收兵了。

    收兵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曹仁受伤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