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三国赵范32 (第2/2页)
工人分工协作,烧制了精美的瓷器。把瓷器放在驴背上,运到某某地方。驴的建设作用,有多大呢?肯定不大。但那头驴走到中途,一尥蹶子,所有瓷器就被打烂了。这就是驴的破坏作用。 破坏作用,总是大于建设作用。 所以横扫一大片的土匪,招安之后往往没什么建树。 马兵扫荡,就是在进行破坏。 种粮建房,很难。破坏,却很容易。上百万人花上几百年建成的建筑,几十个人就可以拆毁。 农民耕地插种灌水锄草,cao劳多日,历经半年,好不容易收获在望,一刀下去,就能斩断一切。 —— 八千马兵扫荡到陈留附近,陈留城内的曹军仍然没有动静。 涂山想,或许曹军在意的是后面的步兵。因为马兵太难追了。 后面的步兵什么时候来呢?随便一想,就能,三五天内,肯定到不了。 第二天,曹军有动静了。 这是因为,曹纯也同样的想过了。 曹纯无法继续忍受荆南马兵的扫荡,率军出城了。 不是全军,只是虎豹骑。 此时,虎豹骑的数量很少,只有五百。 曹cao的战马,当然不止这么点。 虎豹骑的数量少,是因为走精兵路线。里面每一个兵,都相当于其它兵种的百人长。 —— 五百虎豹骑,能对付八千马兵吗? 涂山黄忠都不知道。 不过,也正是因为虎豹骑的数量少,二人就没有搞别的动作了。 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当场就会刺杀曹纯。 —— 虎豹骑出城的步伐并不快。出城门之后,顺着城墙往两翼展开,防止荆南马兵的冲击。 实际上,这个时候,荆南马兵都有点远。他们并不知道陈留曹军会出城。 等五百虎豹骑全数出城之后,陈留城门关闭。涂山、黄忠就看不到了。 二人只好找了个僻静之处越过城墙,到城外,又绕了好大的圈子,最后才躲在一个树林,远远的望着城门旁边的虎豹骑。 哦,忘了交待一下,这个时候,虎豹骑已经全部下马了。 —— 这样的姿态,就是一种小型的,局面的,决战姿态。 决战,并不是赌博,不是把所有胜负都付之一局的赌斗,更不是必须死绝一方的战斗。 它仅仅区别于斗将。 由此可知,更加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斗兵。 —— 不久,虎豹骑被荆南马兵发现了。 过来了一队,两千马兵。 虎豹骑的位置,已经挪到陈留城墙的射程之外了。 因此,这一队两千的荆南马兵,可以放心冲杀。 杀声震天。 声冲宵汉。 两千荆南马军开始加速了。 但陈留虎豹骑还没有动作。 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后动的一方,肯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但真实去看呢? —— 加速,再加速。可以射箭了,但不知道因为什么,这支马兵的将军,没有下达射箭的命令。 虎豹骑那边,同样没有放箭。 非常近了,虎豹骑这才上马。 一上马,便立即往荆南马兵的方向开始冲锋。 那一瞬,涂山还真没怎么看清楚,两军就接触了。 接触之后的画面,应该更加模糊才对。 但是很奇怪,这回涂山看了个清清楚楚。 —— 荆南马军就像是水龙,而虎豹骑则什么都不像。 硬要形容的话,像是一个个小型坦克。当然,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荆南马军像液体,而曹军虎豹骑则是固体。 液体,无论以多高的速度喷溅到固体上面,都是一样的结果。 所以,尽管一点都不像,前面仍然用坦克形容了一下。 涂山惊了! 曹军的骑兵竟然这么厉害! —— 转眼之前,那队荆南马兵队伍就散了。 直接伤亡的,或许只有三五百骑。其余的,则逃跑了。 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 涂山叫上黄忠,跟着转移,去寻找那些逃跑的马兵。 很快,找到几百骑。 没有领那几百骑返回陈留再战曹军,而是领着他们,往远处寻找。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会合了两队马兵。 新会合的马兵,带队将领是蒋钦和张绣。 前面失败的那队将领,就是甘宁和周泰当中的一位了。 —— 涂山将前面看到的情况跟蒋钦、张绣说了。二人亦非常震惊。 涂山说:“没办法,当时位置太远,没看清楚。所以,必须再冲一次。” 蒋钦问:“可是,明知伤亡惨重,怎么还要再冲?” 涂山说:“必须看清楚,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拿出解决办法。” 蒋钦沉重地点了点头,表示无话可说了。 —— 两支马兵队,加上前一支队伍的残兵,共五千多兵,驰往陈留。 此时,虎豹骑还等在那儿,像岩石一样,岿然不动。 五千荆南马军,到了近处,略微整了一下队,然后冲锋。 涂山骑着马,也冲了过去。 但涂山并没有混进队伍。自己战力虽强,但万军丛中,加自己一个战力,却起不了什么作用。 涂山单骑跑开,保持一种近距离观看的姿态。 涂山倒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 曹军总共才五百骑。若大队冲击自己,将对荆南马兵有利;若只派少数几个人过来对付自己,必然有来无回。 —— 两军相接,血rou横飞。 这回,涂山看清楚了。所谓液体固体的形容,并不准确。真要说起来,还是坦克准确些。 说白了,这支曹军虎豹骑,就是一支重骑兵。 全身精良盔甲不说,就连战马都有盔甲。战马负重非常之大,冲起来的动能也就大。 涂山迅速在脑海中回忆,遇到重骑兵该怎么办。 可能是因为着急,一时之间,竟然没想到。 于是,涂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 三国里面的撤退,无论退了多少距离,都说三十里。 实际上,当然不可能那么整齐。 有时退得多,有时退得少。 一般的规律是,拐一个弯,或经过一片树林之类的障碍物,就看不到敌军了。如此,至少再重复两次。三次之后,就算基本安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