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旗袍(1) (第4/5页)
义有幸福、安康、吉祥、长寿和喜庆。不同的动物纹样与其他纹样组合寓意更丰富,比如松鼠与仙鹤组合,寓意“松鹤延年”、罄纹和鱼纹组合,寓意”喜庆有余”等。 山水纹饰的旗袍较为少见,是比较独特的纹样。 旗袍的纹饰多样,博古纹、宗教文、器物纹、人物纹和文字纹等都是常用的纹饰。人物纹通常以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为主体,宗教纹多以”如意云纹“、“八宝纹”等为表现图案。 在结构花式上,盘扣一般分为直扣、琵琶扣和花扣三种类型。 直扣也称为“一字扣”,是最简单的盘扣。 琵琶扣由中国结变化而来,应用广泛。 花扣纯装饰性的扣子,按结构可以划分为实心花扣和空心花扣 “绲”是针对服装边缘的一种处理方法。 按照缝制工艺划分,分为暗线绲边和明线绲边。按照颜色划分分为单色绲边、双色绲边和多色绲边。 旗袍的发展,从清末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中,发生了很多的演变和变迁。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发展下来的。所谓深衣就是中国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衣服。 到了清朝,袍服成为了主要服装。特别是满族妇女穿的袍子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装饰也极其烦琐。旗装是宽大不露肌肤的,它是满族的传统衣饰。 因为满族人又叫旗人,所以就有旗袍之称。旗袍在盛京诞生并制度化,并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渐次积累而成的旗袍文化是盛京城市文化的特色。 满族旗袍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衣饰之一,高雅华丽,也是最能展现东方女性美的一种“礼服”。 在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一般仍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和清代服装相似。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渐形成的时期。旗袍开始普及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曾把旗袍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当时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下着绸裙。 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海派旗袍无论是裁剪还是设计都更加西方化,采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变长而紧身且高开衩,更加符合东方女性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40年代,抗日战争的开始,打乱了30年代人们对服饰的追求。旗袍向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夏季倾向于取消袖子,领子减低。简便、朴素、适体从而成为40年代旗袍的独特风格。 建国后,旗袍进入了它的冰冻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睐,许多从国内去国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装,许多华人都会穿着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参加许多重要的节日。 旗袍以影视作品、时装表演、选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款式、细节推陈出新,日益精美。 民国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专属以外,款式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阳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制作的高手。那细密平整的针脚几乎看不到。那新颖独到的盘扣、精致的滚边、得体的啃脚,舒服得体令人啧啧称赞。 “说起“中国风”,脑海里免不了浮起旗袍上被特写的盘扣镜头。盘扣,也叫花扣,是旗袍及中式服装上不可忽视的装饰元素,它有多少种不同的风格?它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以前的人们会如何搭配适用它们么? 说起旗袍或中式服装,很多人其实先接触其中一项元素,那就是“花扣”。如今我们在很多中式中国风的相关设计上都可以寻觅到“花扣”的踪影。 花扣也好,一字扣也好,基本方式多是以各种布条盘绕、打结而成,为了布条的延展性多以45°裁剪斜丝布,又因时代流行和各种花扣的特性或会使用上浆、嵌棉线、嵌铜丝等等工艺。 所谓“盘香扣”是花扣中最简单、也是各类变化中最基础的,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像一个蚊香,所以它使用的也是最为简单的细布条以螺旋形盘绕而成的。 盘香扣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使用,如两个大小相同的并列,又如一大一小如葫芦状。 除此以外盘香扣本身的布条也可以使用拼色或花布,多取用旗袍本身上的色彩,搭配设计。 作为变化的基础型,“盘香扣”重点在于盘绕得均匀紧实又精巧。尽管目前常见对于民国花扣的仿制,除了工艺本身的问题以后,大多数显得突兀是因为尺寸都偏大了。 盘香扣在最外圈盘绕时稍作变化,捏出三个小尖尖,就仿佛一个带叶的寿桃了。尽管几乎与盘香扣一模一样,却因为多了小尖尖立马显得萌感十足。 仔细观察,小尖尖的捏法略有不同,但是花扣整体不少比旗袍的绲还小,可想这种低调的巧思是如何费工的。 如此以外,也可以通过类似方法,变化出简单的花卉样式,不少花卉还是搭配旗袍本身的面料图案进行设计的。 将盘绕的基础从圆形变成有尖角的椭圆,就是叶片形状的花扣了。 在盘香扣的外圈盘绕方形,其实就是捏四个尖角,搭配民国时期时髦的抽象几何图案面料,也是相得益彰。 盘香扣出现得很早,在一些晚清到清末的服饰上也十分常见。 可以说只要巧思足够,盘香扣的变形层出不穷,又因其本身的简单精巧,是存在古董旗袍上最耐人细细品味的一种花扣。 我们更为熟悉的是另一种“嵌丝硬花扣”,一般是使用上浆过的布夹铜丝做成扁扁的布条,其优点就是利于做各种造型,并且立体感突出。 因为“嵌丝硬花扣”这种特点,所以可以做出各种基于线条的造型,从小型的花卉到大型的组合都可以做到,装饰性十分突出。 就像盘香扣的变化一样,嵌丝硬花扣也有配合旗袍本身的多色设计。 由于嵌丝硬花扣的花型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除了常见的轴对称造型,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