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人权局 (第1/2页)
经过思考以后,李老终究是将内力的事情告诉了有关部门。 这位黄土埋到脖子的老人,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心中更存着对国家的一片赤诚。 他深知这件事情关系到祖国国力的提升,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即便是再微小的可能,只要存在就值得他坦诚相告。 而只要他开口说出这件事,王林的存在自然隐瞒不了,而他能做的,便只有尽力保护自己这弟子,尽可能的让他不受打扰。 但怎么可能,王林心知自己修成内力少不了神力的助推作用,不算是正常途径得来,所以当李老与他说了这件事后,思考了一夜,第二天就去找了人权机构投保。 座落全国各省市的人权机构,性质包含公私两种,但都受人保局管控。人保局全称华国人权保障局,是直属于人代大会的国家机构,由昔年建国时第一任总理夫人倡议建立。 这位夫人出身大家,天生一颗菩萨心肠。 建国前乱局纷纷各种灾难,人民流离失所,总理夫人四处募集资金,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串联一起建立私营性质的福利机构,很是做了不少善事。其后得到国家支持,福利机构摇身一变成为国家机关。 王林所在现世社会中流行的各种希望字头,如希望小学、希望村;公益字头的,如公益项目、公益基金会;后缀保险字头的,如某某保险等,都算是人保局的下属机构,受到人保局的监督和管制。 更关键一点,人保局直接对人代会负责,并不是国家政务院的下属机构,某种意义而言,两者是互为平行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 华国至今已是承平百年之久,在这百年中,人保局也曾遭遇针对、清算之类的事情。 但不管遭遇何种险境,哪怕是跌落深谷险遭解散,人保局终究撑了下来。发展到现在,从吃国家财政到独立承担盈亏,至全面盈利,人保局可谓庞然大物。 不过,人保局虽然从单纯的福利善政单位变得沾染铜臭,但在人们心中这个机构依旧是最贴心的国家单位。几乎从未有流言说这个机构存在贪污腐败现象,就算有也在之后的事实中证明属于恶意中伤,可以说人保局在这个国家只有赞誉而不存在任何一丝污点。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保局每季度都会公开当季收益和支出明细,以供人们监督。 之后在保证机构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包括新项目的立项,原有项目的后续投入,局内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工资等,剩下的当季一切盈余全部均分给所有人,至年末统一发放到个人福利账户上面。最近几年,国籍属于华国的人每年都能收到多则几千元少则几百元的人保局红包。 至于数额有多有少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在于人保局每年的盈利数值不同,盈余较多的时候分到的自然就多一些。另外一方面原因却是每年除总局发放的红包外,各省级分局也有红包添加。 华国面积极大,省一级的行政单位就有将近五十的数量。自然的,有的省份比较富裕,有的正处于发展之中。鉴于此类原因,人保总局作为中枢机构监察各省级分局行事,同时进行居中调控。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经济比较好收益比较大的省级人保局的收入,调控到收入较少的地方。而各省人保局名义上负责本省福利事业,只对本省人负责。所以除了按照总局调配上缴的部分盈利外,比较富的省人保局也会将单独富余的部分发放到当省人民手中。 这样一来,各人真正到手的红包自然有所不同。虽说如此,但也没多少人为此抱怨。毕竟现实就这样,在人保总局保证了相对公平的前提下,绝对公平只在梦里想想就好了。 从李老那里离开后,王林便去了京都人保局。 京都作为独立的行政单位性质上属于省国级,但因为是一国之都,所以在这座城市存在两个人保局,一个是总局,另外一个就是京都人保分局。 总局作为中枢存在,高居各分局之上,实际上是不执行具体事宜的。 而王林是东省人,真正对口的应该是东省人保局,不过他是华清府的在校生,学生证在手,身份上算半个京都人,所以来这里报备也不算错。 接待大厅中领了号,没多久王林就被引领到特殊事务窗口。 将事情讲给工作人员之后,王林在这位年轻女士看傻子一样的目光注视下,拿起旁边放着的不锈钢保温杯,五指紧握上去,没多久五个清晰指痕展现在这女士面前。 女士的小嘴立马变成O型,隔着钢化玻璃,王林清晰看到这女士头上有冷汗冒出,一番惊慌后,这工作人员要来王林手中杯子,说道:“您请稍等,我需要向上级汇报一下。” 很快,女士回来领着王林上楼来到一间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位看上去就很干练的中年女人。 这中年女人一看到王林,便走上前捏了捏他的二头肌:“真的不像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人啊!” 王林心里翻一个白眼,难道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是凭你摸肌rou就能摸出来吗?但他也不好怀疑这中年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