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民国那些事 (第2/2页)
耗过快,就想着找片空地儿先休息一下,毕竟还有女同志在队里:“同志们,我们到前面找个开阔地儿,休息会儿,解决下温饱问题!” “好咧,东子哥,我还正想说这会都饿了,咱吃完干粮再往前走!”葡萄拧下军用水壶喝了一口回应着。 大家伙这就在附近找了一块空地儿,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找了块大石头靠着座,我跟大军把身上的负重卸下,找了个靠树的地方坐了下来。 我背靠着树干,也许是昨晚几乎没睡的原因,倒显得有些困乏。 大军递过来一个馒头:“吃点,知道你没睡好,先垫吧垫吧就不困了!”,我接过馒头啃了几口把军用水壶拧开盖子喝了两口水,递给了大军。 “快来看,快来看,这是什么东西!”眼镜儿大声叫了起来。 我顺声音方向望去,眼镜儿在葡萄和瑞华半靠半座的大石头后面挥着手。 “吓我一跳,眼镜儿同志你干嘛呢,不要大声喧哗,东子哥不是交代过,整得一惊一乍的!”瑞华离开大石头,瞪着着大石头后面的眼镜儿。 “就是,别一惊一乍的,刚喝口水差点没呛着我。”葡萄随声附和着…… 大伙听见叫声,都围到了眼镜儿的身后,我跟大军对视了一眼也跟了过去,葡萄跟瑞华也站在了我身后。 “这……莫非是古时候的文字?”眼镜儿蹲在石头前面若有其事的反问到。 我弯下腰仔细观看,只见这石头质地光滑左右宽约五米,高度大概有一人高,乍一看跟个小山丘一样。 估计是常年雨水冲刷日晒,石头面层上所谓的文字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不过能看出这绝非是我们熟知的简体字,这些文字蜿蜒连续、变化莫测,每个字都有巴掌那么大个儿,都是深深地刻在石头上,顺着石头的走势几乎都要刻满了。 “这难道是……鸟书?我听二舅跟我提起过,说在春秋战国还有秦汉时期,会有一些铭文在篆书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笔画并用图案花纹进行修饰,最为华丽的称为鸟书,将鸟的图案融入文字,而以鱼虫作为修饰的称为虫书,虽然没有鸟书那么优美,但也是变化莫测,这些文字造型细长还有鸟的图案和花纹看上去如同一群鸟儿翩翩起舞一般,想必是鸟书了!”葡萄说着说着也弯下腰目不转睛的盯着大石头。 葡萄祖上在我们那也是大户人家,新中国成立后,他父母被组织调往新疆支援建设,葡萄由她二舅一手带大。 葡萄的二舅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喜欢钻研中国历史和文学,经常会跟葡萄讲一些史书上的一些故事,葡萄下乡前两年,她二舅被组织安排到地质队,进行地质与农作物之间的分析研究工作。 说起来,她二舅也经常会给我讲一些故事,由于我两家离得不算太远,那时候上学跟葡萄一起回家的时候也会去她二舅家玩上一阵子。葡萄刚才说的话,我也听她二舅提起过,只是这些鸟书只会出现在青铜器上,这也是葡萄的二舅告诉我的,又怎会被刻在这石头上面,并且雕刻功夫了得,一些类似凤凰的图案都可以让人感受的到。 “嚯,这厉害了,我们还发现宝藏了!”为民凑过身小心翼翼的用手抚摸着石头上的文字。 大军这时候转到石头东边的一头,指着手:“东子,这儿还有个印章的图案!”我连忙走过去,顺着大军指的方向看。 只见红色的印章历历在目,仔细上前触摸,明显的刻痕里面有深红色的痕迹,这些颜色也倒像是红漆之类的,也有风化的痕迹,字儿靠近石头面层的部分有一些脱落,但字刻里面的红色却跟刚涂上一般。 这个印章的图案要比石头后面的字要小,总体看上去也不过巴掌那么大,如果不是有雕刻印章弯曲折线的轮廓还真看不出来,上面的文字极细,刻的又深,和长在石头上一样,印章的轮廓,配上文字的形状,堪称精美绝伦! 大军见我一脸凝重的样子,知道这事儿不会小,但一时半会儿也干在这儿耗着也没太大意义。拍了我肩膀一下:“我说,咱别在这儿看了,倒不如在前面合个影留个纪念,反正这石头也不会跑,等咱下山时候再看吧!” 这时候也瑞华下意识的拿起照相机:“对啊,咱们合张影吧!”说着就摆好了拍照的架子。 我也没再仔细想太多,就跟着大伙合了个影,还是葡萄有心,我们合完影后又让瑞华把石头后面的文字拍了一下,当然还有那个印章的图案。 登山小分队在经过折腾后,都相继填饱了肚子,眼看浪费时间太多了,这才由我带队离开了大石头。一边儿走大家都还一边儿问着葡萄关于“鸟书”的一些事情,葡萄也把自己从二舅那听到关于“鸟书”的事儿跟大家分享着。 不过我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为何出现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怎么无缘无故的刻在石头上,竟然还是这么大的篇幅,保存的也近乎完整,这上面又记载着怎样的故事,难倒我们胡懵乱转的竟然碰到了失传已久的古文字?刚刚发生的这些事儿,让我不由得想起当年葡萄的二舅和我说过的一些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