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年终的团聚  (第1/1页)
    到了火车站,童建国先到售票口瞅瞅。    蓝城火车站还算不错的。    专门有售票、候车大厅。    童建国过来时,大厅里满满登登的全是人。    售票窗口前更是骇人。    男女老幼在那里拼命挤着,挤出来了再挤进去。    连人们头顶上都是人。    这感觉就像一块儿烂rou上的一堆蛆。    妈蛋!活在这个年代,你要是不会连偷带抢的,真是没法生存啊。    其实,童建国下乡的时候比这更严重。    那会儿各种物资、各种资源更加匮乏。    童建国转到检票口,找一个检票的妹子打听了一下。    “有个姓雄的伙计……”    “他今天休班儿。”    童建国不由得有些失望:“那他回家了吗?”    “应该在宿舍吧。”    童建国又转到宿舍这边来了。    走进宿舍时,雄哥们儿正蹲在地上煮苞米粥,弄得满屋子云雾缭绕的。    看见童建国进来,他立刻起身主动打招呼:“大哥!你怎么有空了?”    “呵呵,没事儿来看看。”    火车上的雄哥们儿有些高冷,生活中看起来却很随和亲切,就像邻家小兄弟一样。    一边寒暄着,童建国一边将挂面递过来。    “真客气,来了就来了,还带东西干嘛?”    “呵呵,快过年了嘛。”    黑乎乎的杂粮挂面,放啥年月都是好东西啊,健康又营养。    雄耀武家是大刘家镇的。    离蓝城有四五十公里远。    他父亲也是铁路的职工,前两年去世后,他就接班进了铁路。    平时休班,要是时间够长的话,他就回家。    时间紧促他就留在宿舍休息。    寒暄几句,童建国就提出买车票的事。    雄耀武爽快地答应了:“正好我腊月二十八晚上班儿,你让你朋友直接过来找我吧。”    “谢谢啊!”    “别客气。”    春节前这段时间,童建国空手套白狼,靠粮票换鸡蛋、靠手套换包,已经赚到1400多块钱了。    由于这会儿最大的面额就是10元一张的大团结。    这1400元看起来有点壮观。    童建国就留下200元家用,剩下的全存活期了。    而且没敢存进一家储蓄所。    这要是都存到一家储蓄所里,柜台里的妹子还不得为了跟童建国搭讪打起来啊。    童建国跑遍全城,把1200块钱存到了五家储蓄所里。    还用了五个名字,什么唐哥拉稀、周梓童啥的都往上瞎写。    反正这会儿存钱又不用身份证或者户口本之类的。    就拿个印章瞎几把盖就行。    等童建国回到家里时,就听到院子里一阵欢声笑语。    尤其老妈,一年了都没见她这么高兴过。    “哥!”    童建国刚一推门,一个身材高大的解放军战士迎了过来。    “建军!”    在童建国热烈的拥抱下,童建军还有些难为情。    因为童家感情比较含蓄,以前都不兴这个。    “哇,建军现在都长这么高了。”    “是啊,部队伙食好。”    童建国下乡这十来年只回家三趟。    上次回来时,童建军还没入伍。    个子也比童建国矮了小半个脑袋。    现在反而比童建国高出小半个脑袋了。    叶淑珍喜笑颜开地过来:“快!快进屋炕上坐着聊!”    哥俩手拉着手进屋了。    屋里柜子上、桌子上、炕上,到处都放着童建军拿回来的东西。    有牛奶饼干、花生瓜子、干蘑菇干木耳等等,还有刻着珍宝岛字样的洗衣板。    童建军双手捧着一架弹壳做的飞机递过来:“给你,哥!”    童建国接过来,打量着,赞不绝口:“做的不错,部队里真有不少手巧的人啊。”    童建军在珍宝岛当兵已经两年了。    按照眼下的标准,陆军三年、海军四年,童建军再有一年就该转业了。    而且,这会儿没有志愿兵的说法,提不了干直接就转业回地方。    所以,童建军这会儿就该考虑退路了。    晚上,童建波回来看到老弟了也惊喜不已。    一家五口人坐在桌子前吃着饭,不时爆发起欢声笑语。    看看家人、看看老妈,童建国感慨不已。    因为二妹的事,在内心深处,童建国对老妈还是有些怨恨的。    可仔细想想这么些年来全家人艰难的日子,他又对老妈充满感激。    东门外这片小区里,童家生活条件属于中等偏下的。    但童家的生活却是过得最殷实的。    兄妹四个从小到大从来都没穿过补丁衣服。    日子再困难也都穿的干干净净,收拾的利利锃锃。    用老妈的话来说,再穷也得挺直了腰杆儿。    在这个艰难的年代里,能做到这些也不简单了。    很多子女众多的家庭甚至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望。    东门外这片小区有一家街坊老董。    他家只有三个孩子,还经常为争抢一口苞米饼子打的鬼哭狼嚎。    最小的孩子因为抢不上食儿,一直都长得面黄肌瘦。    到十几岁时,卤门都没合上。    咳嗽的时候还会有嗡嗡声。    因为二妹送人这事儿,全家人包括童华章在内,对叶淑珍都有所埋怨。    但童建国也能够理解老妈的苦衷。    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里,不得不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    不得不做出部分割舍和牺牲。    “哟!建军儿回来了吧!”    全家人连忙从桌子前站起来,只见街道刘大妈走进院子。    “快进来!他大姐!”    叶淑珍小跑着迎上去,挽起刘大妈的胳膊。    “来!坐下吃两口。”    “不了,不了,吃过了。”    刘大妈直摆手。    叶淑珍了解刘大妈的脾气,她从来没有到人家吃两口的习惯。    能喝两口水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刘大妈坐在桌子前跟童建军寒暄几句。    “几年不见,建军长成男子汉了啊!”    “嘿嘿,大妈过奖了。”    “这次打算待几天啊?”    “待到十五以后吧。”    “好!多待几天,让你妈好好稀罕稀罕。”    叶淑珍也很长眼力见儿,飞快扒拉几口饭,便放下筷子。    “好了!我也吃好了!咱到屋里坐会儿。”    童建国他们几个坐在桌子前继续吃着,说话也尽量轻声细语。    叶淑珍和刘大妈在屋里小声说着什么。    无事不登三宝殿。    赶着饭口过来,刘大妈肯定有要紧的事儿。    童建国偷听了几耳,就大概听出是介绍对象的事。    童家兄妹三个都面临找对象的问题。    童建国周岁28岁,过完年数岁就30岁了。    童建波比他小3岁,也老大不小了。    童建军虽然还有一年才能转业。    但已经20岁了,找对象也正是时候。    听了会儿,童建国就听出来了,刘大妈在给童建波介绍对象。    因为她说“那小伙子”。    接着,又听她说“东山村”。    童建国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