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7、送上门的贷款  (第1/1页)
    “老婆!”    当赵君被护士从产房里推出来时,童建国差点忍不住哭了。    “嗯,我挺好!”    赵君有气无力地说。    “老婆你辛苦了!”    童建国抓住赵君的手亲着。    医生护士在一旁看着都有些懵了。    这个时代,她们从还没见过这么深情,感情外露的男子。    深情到有些矫情、夸张。    医生忍不住说:“毕大夫,您女婿真会疼人啊。”    毕馥丽直点头:“嗯,俺老闺女有眼力!”    到了病房,童建国抓住赵君的手又墨迹一会儿。    病房里的其他人都已经休息了。    赵君上下眼皮也开始打架了。    毕馥丽说:“回去吧,小童,我在这陪着呢。”    “可是……”    童建国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恐惧。    赵君看起来太虚弱了,不会睡着了就醒不过来吧?    正墨迹着,叶淑珍来了。    “回去吧,建国,我白天没事儿。”    童建国这才长出一口气,亲了亲赵君的额头离开了。    早上,童建国急匆匆回来时,叶淑珍已经在服侍赵君喝小米粥了。    “妈,你歇会儿吧,我来。”    趁老妈不注意,童建国赶紧帮赵君把故意剩下藏起来的蛋黄扔掉。    包括赵君的老妈这样的医护人员在内,他们理解不了蛋黄、胆固醇这类说法。    与其跟他们解释,还不如直接动手了。    上班时,童建国还特地带了几十个鸡蛋到厂子里。    “建国当爹了?恭喜!恭喜啊!”    “赵君怎么样了?”    “挺好的!谢谢大家!吃鸡蛋啊!”    童建国刚在办公室坐了会儿,刘大妈领着个陌生人过来了。    “刘……主任!”    “嗯,听说生了?大人和小孩儿都好吧?”    “好着呢。”    “这位是工商银行的徐科长,今天特地来看看你们的厂子。”    “欢迎!欢迎!”    “嗯,不客气!”    童建国陪着徐科长四下参观时,心里还在琢磨着:这刘大妈办事儿还真是麻利啊!    去年建厂时,刘大妈领着市里负责工业口的领导过来参观。    童建国让他们帮着批点“贷款”。    这会儿银行资金并不充裕,童建国只是随口那么一说。    没想到,他们还真给当事儿办了。    刘大妈说:“听说你今年打算扩大生产。”    “是啊,必须扩大一点。”    其实,童建国账上的资金也足够扩大经营了。    这个大库房眼下只装了十几台机器、二十多名员工。    再扩大一倍也装的下,顶多再花点买机器的钱。    这会儿的银行存款利率太高,贷款利率也低不了。    还要不要接受这笔贷款呢?    在车间里参观了一会儿,徐科长又走进财务室查阅一会儿账目。    高岩是老会计了,账目当然是齐清定。    翻阅了几眼,徐科长点点头:“嗯,回头到行里一趟,咱们再详细谈一谈。”    “好的,谢谢啊!”    送他们两个离开时,童建国也想通了。    不要白不要!    童建国上一世隐约听爷爷说过,改开初期贷款非常容易。    只要胆子够大,有关方面就贷给你。    审查不严格,很多两劳释放人员都拿到贷款了。    贷款数额愈大,银行越得哄着你。    怕你还不上就继续给你贷。    而且效率极高。    第二天,童建国去银行面谈了下,第三天贷款就划拨过来了。    10万块!    在当下,这可是一笔巨款。    可该往哪投呢?    傻子才让钱在账上睡大觉。    不过,这也不算个事儿。    实在没地儿投,就买块儿地。    闭着眼都能让钱增值。    贷款拿到手后,厂房内外又开始忙碌了。    安装机器、安装暖气、重新布置车间。    厂长办公室、财务室、设计室等都搬出来。    就让库房成为纯粹的车间。    其它设施都在外面另建。    修门楼、修职工食堂、修仓库……    虽然大兴土木。    但省着花两三万也足够了。    剩下的钱还得继续找出路。    南疆战事爆发以后,大家都有了营生了。    街头巷尾议论的都是相关话题。    而且,大家脸上大多挂着胜利的喜悦。    他们的思维都跟童建波差不多,觉得打仗就是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这得感谢央视之类强大的宣传机器。    连生性悲观的童华章都变得信心十足了。    “这跟59年那次差不多嘛,简直就是长驱直入!建国你说多久会结束?”    “三月中旬。”    “我估摸也差不多。”    叶淑珍在一旁说:“多关心点正事儿吧。咱那大孙子名字起好没有?”    “让爸给起吧。”    “嗯……就叫安南吧。”    “童安南?还行吧。”    童建国虽然不算太满意,但老爸喜欢就好了。    童家子孙的名字其实是有辈分儿排列的。    像童华章他们这一辈儿算华子辈儿。    童建国他们这一辈儿是朝字辈儿。    只不过解放后,童华章为了避免封建余毒,才给兄弟姐妹四个另起了“建”字辈儿。    现在形势宽松了,当然就可以认祖归宗了。    叶淑珍在炕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捡着鸡蛋。    突然就想起什么。    “对了,这里有一筐是红塔一个人给你送来的。”    “红塔?”    童建国一时没想起来。    “一个四五十岁的老爷们儿,好像姓温。”    “我知道了。”    童建国跟老温只有一面之缘。    去年年初的时候,老温倒烟,童建国手套换包。    两人在火车上碰到,顺便帮他打了下掩护。    老温也知恩图报,没几天就送过来一筐苹果。    那之后,童建国再也没碰到他。    也没刻意去跟他交往。    甚至结婚的时候都没通知他。    其实,童建国对老温印象不错。    老温跟老牛类似,都是农村那种脑子活泛,不那么循规蹈矩的人。    也就是历史上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比如像牟其中、年广久等等。    而且,老温比老牛走得更远,也更精明。    去年刚开厂子那会儿,童建国还一度惦记过老温。    可想来想去还是作罢了。    厂子还太小,老温这条大鱼也难有施展的空间。    童建国暂时没去跟他联络,没想到他自己倒找过来了。    看来,这老温也是消息灵通人士啊。    童建国这边结婚、当爹,他都一清二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