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东方的立场 (第3/4页)
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本身就是个集荷兰银行家、冒险商人于一体的武装贸易集团,在远东,荷兰政府是丝毫管辖不了东印度公司哪怕一丁点的事务。言下之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所作所为,欧洲的荷兰政府是丝毫不知情,也没有责任,所有的一切都有待查证,而处在荷兰本土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则拒绝表态。 当初为了鼓励海上运力充沛的荷兰人加强大西洋航线的投入,华美国甚至从1626年开始就把整个亚速尔英雄港到欧洲各国的出口货物运输合同的半数以上都承包给了荷兰人,阿姆斯特丹成为华美商品在欧洲最大的交易批发中心。如此一份肥rou的影响下,再加之荷兰和西班牙的欧洲大陆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几乎半数的华美进口军火都通过东印度公司进入国内,所以荷兰政府是很难选择更高的姿态来应对华美国的“声讨”。毕竟现在英格兰一直在积极谋求和华美国的深度合作,让伦敦成为华美商品的欧洲批发市场。这时候撕破脸皮就等于便宜了英格兰人。 好吧,既然大家都没啥意见,那我可就真开揍了?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国会在1628年7月26日这天宣布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大量非人道商业暴力行为”,将派出调查组前往远东,同时邀请荷兰政府也派出调查员,而这支“调查组”将由华美国防部及外交部联合组成。 皮球最终踢到了国防部和外交部,然后陆海军两位军种司令带着严肃的表情走进了政府内阁会议室。 海军司令王铁锤中将,是“坚定的旁观派”。对现阶段派遣舰队前往亚洲是持保守态度的。 陆军司令陈礼文中将,倒是“实诚的反攻大陆派”。陆军司令部一帮子人歪歪意yin了好多年的远东军事行动,方案至少也有了十份以上了。但这些都建立在国家整体经济军事实力数倍于现在的基础之上,时间更在1640年之后。要让陆军现在就拿出一支力量不俗的“还乡团”,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 经过这几年的大肆扩军。如今海军主力已经有宪法级机帆轻巡洋舰1艘、共和级机帆轻巡洋舰6艘、宝石级机帆轻巡洋舰8艘、企业级风帆护卫舰3艘(企业号成为训练舰)、以及最新的花级机帆护卫舰3艘。 表面上的兵力还算“可观”,不过熟练的水兵和基层军官非常缺乏,至少三分之一的主力战舰上的官兵都没有满编,能保持远洋作战状态的主力战舰,充其量只有现役战舰的一半。按照国防部的初步方案,东方远征军海军舰队的规模不应该低于6艘,这种兵力抽调等于让华美海军在大西洋上的整体实力下滑一半。 更可怕的是。几乎整个华美国海军,就没有一个人走过本时代的印度洋和东南亚航线,一切都如同白纸一般。 陆军司令陈礼文中将的感觉更糟糕,因为截至1628年6月。整个华美国防军陆军总兵力才2100余人,鉴于去年开春以来易洛魁联盟越来越不安分的表现,如今半数的主力都集中到了北方的波特市。外籍军团倒是去年就满编到位,但也只有1400多人。而且目前还分散在蝴蝶岛和南山总督领。国防部长郑泉的意见是,考虑到有可能会和明朝、荷兰殖民地发生不明程度的军事冲突。所以陆军这次的出动兵力,也不应该低于三个步兵营。 这样一来,整个东方远征舰队,将组为一支旅级规模的海陆联合部队,不算后勤支持,总兵力都将超过2200人!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还没等到王铁锤和陈礼文首先站起来抱怨,民政部女性部长卫甄就细声细语地暗示了上述方案的不切实际。主导了好几年民政工作的前大学女村官卫甄,几乎瞬间就心算出这么一支东方远征军的后勤保障量。财政部长刘鑫更是如死了儿子一样直接抨击郑泉的方案太“幼稚”。 也不能怪刘鑫,好不容易这两年财政状况有了点点好转,国库有了点点结余,但这一来,就是个比当初“大西洋跳棋”还要疯狂的东方远征,后勤负担和经费支出规模可想而知。 再过上几年就满50岁的郑泉哪承受得了这种态度,眼看一场争执就要发生,最后还是总理齐建军适时站了出来,要求国防部、外交部和陆海军一起,把这次远征的所有具体细节都开列出来,甚至后续计划也要提前制定出台,然后再进行分析调整,以保万无一失。 会议的最后,齐建军特意让苏子宁和严晓松都留了下来,单独闭起门来进行一场更特殊的讨论。作为当初明朝移民计划的两位直接搅屎棍角色,如今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秋”,居然还能安然坐在位置上发呆,让齐建军很是皱眉。
了解两位青年脾气的齐建军,知道他们一定早就想好了一些预案,只是基于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穿越众对二人的“反感”态度。两个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很“收敛”,不主动去捅几下,估计他们是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 晚上,苏子宁难能可贵地亲自在家下厨,而妻子袁欣艺则在客厅里照顾着三个孩子。 长女苏方琪马上就要5岁了,已经提前离开幼儿园,由袁欣艺在家亲自进行学前教育,次子苏方玮还不到4岁,还在幼儿园继续“深造”。三女苏方琳去年出生,今天就是周岁生日。 和袁欣艺结婚已经五年多了,孩子也有了第三个,但34岁的苏子宁依然保持着小白脸的外在品相,还有继续“逆生长”的倾向。据说深受政府大楼里的若干女职员的青睐。而打第三个孩子出生后,袁欣艺就辞去了外交部的工作,在曼城首都国立大学专职任教,过上了固定的两点一线的居家生活。 客厅里,一个大大的蛋糕摆在桌子上,三女坐在摇篮车里嘀咕着莫名其妙的童音,儿子还在一堆积木里摸爬滚打。而长女苏方琪则一身漂亮小碎花裙,“大气”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画板在涂鸦。 “画的什么?”袁欣艺把小女儿哄好后,就来到沙发边。一边打算接过了长女手里的画板。 “不给你看!”苏方琪急匆匆地躲开mama的手,把画板藏到了身后,还一副气呼呼的样子,“还没画好!” 看着长女那可爱的表情。袁欣艺一下就乐了,忍不住就在对方吹弹得破的小脸上亲了口。不得不说。袁欣艺对苏方琪的幼年教育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光早早地就开始教识字,甚至还培养对方弹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