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意义重大呐  (第1/1页)
    光滑的丝绸下面,手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羽绒分布不是非常均匀。    虽然绣娘已经尽量努力分配,可没有经过高温熨烫,终究无法做到跟机器一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科技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过,瑕不掩瑜,能够保暖就行。    不必苛求!    可以想象,这玩意一出来,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不仅仅体现在民生上,在军事上也是有重大意义。    千百年来,如何抵御严寒,战胜严寒,一直是困扰华夏民族的大问题。    当然,异族也一样。    不过,异族的生死不在张世泽的考虑范围内。    自秦汉以降,周边的异族就觊觎中原的富裕入侵中原,渐渐变成华夏民族的心腹大患。    然而历代中原王朝在国家强盛的时候,纵使在军事上可以打得他们远遁千里,却始终无法把它们亡族灭种,永绝后患。    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汉人无法在草原生存扎根,无法抵御那恶劣的天气。    北方边寨,苦寒之地,绝非说说而已。    一直以来,只要越过长城,天气就越来越冷,温度都是零下几十度,如何生存?    这是一个大问题。    直到在宋朝,棉花传入中国。    之后到了大明,太祖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让棉花开始渐渐推广起来。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所以,棉花在大明才普遍种植。    只是,棉花虽然是极佳的御寒物资,可是和羽绒相比,却又低了一个档次。    至少在重量方面是如此。    张世泽手里的羽绒服约重三斤左右,而张健身上臃肿的棉袍目测应有八九斤重。    轻重代表着轻松的问题。    也就是说,穿羽绒服远比穿棉袍更加矫捷灵敏步履轻便。    如果在战场上,这意味着活下来的机会更大,战斗力也更强。    这还只是衣服上,如果换成羽绒被和棉被相比呢?    张世泽觉得二者至少相差有十斤。    这意味着什么?    别人不知道,张世泽却知道。    他来大明的目的不是把建奴打出去,而是打过去。    如果他率十万大明虎贲北伐建奴,单是被服一项就将减少百万斤的后勤压力。    这是什么概念?    意义重大呐!    战争,后勤是一项很重要的选项。    拿着轻便的羽绒服,张世泽只是随便想想,都觉得激动不已。    “你们立刻在此建立作坊,用来生产肥皂和羽绒服。    第一期作坊的规模,肥皂作坊招募男工三百人,羽绒服作坊招募绣娘八百人。    至于工钱,在保底的基础上,多劳多得,按件计酬。具体的你们商议一下,拟个条陈呈送上来。”    雄心万丈的张世泽意气风发地朝陪同他的别院主事和熊账房吩咐道。    “八百绣娘?”别院主事讶然一声,然后面色发苦的答道:“世子,京师恐怕很难一下子招齐?”    张世泽微微颔首,明白了他的意思。    京城百姓富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不会抛头露面,主妇要在家cao持家务,不是活不下去,出来务工的很少。    “去城外,招募来京的难民,拖家带口有老有小的优先。”    很快,张世泽就拿出解决方案。    如今的大明,遍地灾荒,四处烽火,逃难的百姓不知有多少。    作为大明的首都,京城都人满为患了。    不过,大部分的难民,都被隔绝在京城之外,只能在京城周围艰辛的讨生活。    这些人,自然就不存在什么抛头露面的说法了。    而且,这也解决了部分难民生活,可谓一举两得,符合张世泽的初心。    “世子,这倒是可行。可就怕引起朝堂大臣们的非议。”    作为大家族的账房,熊账房无疑很懂政治,他小心的提议道。    “呵呵……”    张世泽冷笑两声,目露不屑。    文臣非议?    恐怕他今后做的许多事情,根本不是非议了,而是直接冲突。    说起来,大明的勋贵之所以碌碌无为,也跟被文臣打压太过有直接的关系。    土木堡之变前,大明皇帝与勋贵治天下,文官集团在太祖和成祖这两位强势皇帝的打压下,话语权很小。    可他们不甘心,利用土木堡战役做文章。    按理,此乃国战了,可竟然会出现“后勤不续”的事情,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后方负责后勤的文官了。    估计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英宗皇帝有个教训,顺便再打击一下勋贵集团,只是最后玩脱了。    不过,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自此,文武失衡,文贵武轻,大明武将被压得一点地位都没有。    遂出现了文视武为彘狗,武视文为寇仇的现象。    通过历史,张世泽可是知道,大明最后凉凉的原因,不是武将武将犯禁,而是文官乱法。    尤其是东林党人,不论他们在史书里多么伟大光正,无论其在道德上多么“高尚”,可改变不了他们为祸国的行为。    现在,张世泽作为勋贵子弟,跟这些站在道德高度的文臣,倒是要好好斗斗。    熊账房见张世泽不在意,也不再多言。    在他想来,也是小事,京城勋贵世家,哪个没有被文臣弹劾非议过?    “小公爷,陛下赐宴,国公召您立刻回府准备。”    忽然,一道魁梧如山的身影出现在沉思的张世泽眼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