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被低估的周遇吉  (第1/1页)
    天子赐宴,名头很响亮,可食物却索然无味。    膳食监讲究中庸之道,上来的菜都是不咸不淡,不甜不辣,很难让人有多少食欲。    至于菜品样式,皇宫目前用度困难,山珍海味是不可能了,只有普通的鸡鸭鱼rou等。    这样的宴席,别说张世泽的国公府了,便是连京城里许多普通大户人家也多有不如。    可崇祯皇帝显然习以为常,不停的频频举杯,兴致盎然地朝张世泽父子遥相敬酒。    张世泽心里不禁暗叹,崇祯皇帝做到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    “皇爷,京营将领周遇吉已在殿外候见。”    不多时,宫中小黄门进殿禀告。    “宣!”    崇祯皇帝今晚兴致颇高,豪迈地挥舞着袍袖说道。    “末将周遇吉,叩见陛下!”    在小黄门的带领下,一身低级军官服饰的将领,身姿挺拔如苍松般雄赳赳地跨入殿内,朝崇祯皇帝叩拜。    “平身。”    “谢陛下!”    周遇吉利落起身站立,无丝毫拖泥带水,尽显军人本色。魁梧高大的身躯,使其自带一股肃杀之气。    只是一照面,便赢得了殿内三人的齐声赞叹。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此言不虚。    周遇吉本是锦州卫人,因为勇武善射,便投军了。    刚开始,他所在的部队,与建奴作战,周遇吉极为勇敢,冲锋陷阵,建功多多。    出身下层人家的他,凭借战功,从一名普通大头兵而得到了提拔,成为大明军队的京营游击,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一名营级军官。    显然,和同时期的曹文诏、曹变蛟相比,此时的他还声名不显,职务也和曹文诏相差了整整三级。    可作为穿越者,张世泽却是知道,周遇吉的战绩与曹文诏相比并不逊色。    甚至,略胜一筹。    因为,他差点改变了历史。    崇祯八年,在曹文诏陨落之后,加入勇卫营的周遇吉就开始大显身手。    从河南到河北,再到山西,周遇吉先后与多支叛军交战,从无一败。    他的成名之战是把张献忠赶到四川,在建奴寇边击退八千建奴,保护了献陵。    也因此,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左都督,接任山西总兵。    赴任后,他效仿汉大将军卫青的作法,淘汰老弱残兵,仅留壮勇之士。又修缮火炮弓矛,时刻准备一战。    而此时,大明天下,十失其八,大明将士在与叛军的战役中屡遭惨败,主力丧失殆尽,只有困守的份了。    崇祯十六年冬,兵强马壮的李自成,攻占陕西,取道山西进攻北京。    周遇吉于危难之际,自动赶赴代州为京城建立阻击防线。    崇祯十七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代州无险可守,便退往宁武关。    宁武关是进击京城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雄关,周遇吉率领四千勇卫营将士血战七天七夜,打的李自成一度怀疑人生,有了放弃北上的念头。    只是宣府总兵王承胤、大同总兵姜襄的降表,又使李自成坚定了东征的信心。    解决后顾之忧,李自成自信满满,下令周遇吉再不投降就要屠城了。    但纵使如此,却仍无一人愿意投贼。    终因内外无援,兵微将寡,李自成在大炮的帮助下,大军攻破了城墙,杀入了城内,猛将周遇吉身先士卒,血战身亡。    周遇吉死后,其妻子带领其他士兵的女眷誓死不降,和李自成士兵巷战,为国捐躯。    甲申国变,明军一触即溃,多少世受皇恩的武将,跑的跑,降的降,唯有周遇吉凛然不动,以死相报。    大明亡之后,福王在南京即位,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    可惜,南明也亡了之后,鞑虏入主中原,一代名将就此沉沦于历史的尘埃中。    后世,部分爱看明史的人只知道他是猛将,却不知道其实他猛得一塌糊涂。    现在,张世泽提前把他挖掘出来,就是打算加以重用,为他提高更好的平台,任他驰骋飞奔,发挥其才。    事实上,张世泽举荐的这五位名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的传奇。    莫让山野埋玉石,以至于珠玉蒙尘。    这就是张世泽要做的事情。    “张爱卿果然目光如炬,竟然在十余万京军中挖掘出如此良将,让朕多了一员大明虎贲!来人,添一副桌案,赐宴。”    喝了点酒的崇祯皇帝激动难耐,对张世泽的能力再无怀疑,相信新军在他手里定然能够成功。    无它,用心尔。    “谢陛下。”    “谢士子。”    张世泽食之无味的御宴,对周遇吉来说却是无比的珍馐美味。    这意味着,简在帝心了。    原本,被宫里的小黄门召唤进宫,他尚满腹疑思不得其解,整个人都有点懵圈了。    他不知道,当今天子缘何知晓他的区区贱名,找自己又是何事?    现在明白了,原来这一切,是英国公世子推荐。    只是,他还是懵圈的,他和世子从无交集,那世子又为何无缘无故举荐?    毕竟,二者天囊之别,相差何止千万里?    “三位爱卿,大明需要勇士护卫,此次组建朕的亲军,便叫勇卫营吧!    请举杯,共畅饮,为勇士营贺,为大明贺!”    正当周遇吉尚在一头雾水之际,兴奋的崇祯皇帝兴致满满的说道。    “为勇士营贺,为大明贺!”    乾清宫西暖阁,烛火轻摇,君臣四人齐声叫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