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命运的巧合 (第1/1页)
尽管凌轩用极为确定的语气重复了一番刚才的结论,但是沈浪的脸上却依然还是那副不敢相信的模样,只见他用震惊的目光看向凌轩,疑问脱口而出。 “什么两千多年来的这些古城,如今全部都沉寂在我们所处的开封城下师父,你在开什么玩笑,这怎么可能” 虽然沈浪此刻对凌轩口中的话表现出了极大的质疑,不过凌轩这一次却并没有因此他的反应而感到恼怒,看来他自己也知道,从他口中说出的这个真相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所以,凌轩并没有对沈浪的反应做出任何呵斥,而是不自觉的对他投去了理解的目光,同时既是为他也是为我们所有人解释道。 “沈浪,虽然这件事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让人不敢置信,但是你却不得不相信,这就是被时间所掩埋的真相,开封城这千百年以来的历史,如今确实都沉寂在我们所踏的土地之下。” “而造成这一奇观的真正原因,便是我刚才所提到的黄河决口之事,正是因为黄河的肆虐,所以开封城才一次又一次的沉没,最终导致两千多年来的古城层层叠压在地面之下,土地中满是历史的风云。” 看到一旁的亭并没有开口反驳的意图,我们终于彻底的相信了这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真相。 亭与凌轩都不是开玩笑之人,面对如此大事,他们两个人更是不会轻易拿来儿戏,既然两个人如今都是这样的反应,那便只能证明这件事早已被其百分百的确认过了,没有任何异议。 不过就在我们刚刚接受这样的事实,头脑中不免感到茫然之时,便听到了坐在亭旁的薛楠发出了小声的询问。 “亭,就算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中,埋藏着千年以来各朝各代的都城,可是那毕竟都是陈年往事,如今千年已过,旧事如同过眼云烟,那这些对于我们又喜从何来” 如今的薛楠,可是一点也没有平那副女侠的模样,她只是安静的坐在亭旁,目光时不时注视向亭,眉宇间深藏的愫,剑指如同一个陷入中的小女人,似乎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暧昧的气息。 尽管亭与薛楠都没有开口说些什么,不过我们都不是瞎子,自然能够看出来,在经过薛楠遇袭一事之后,虽然她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伤害,但是她与亭的关系明显有了细微的变化。 看着如今薛楠这幅少见的女子羞模样,我心中不免有些腹诽,虽然薛楠遇到了袭击,但是但是好在有惊无险,她非但没有因此受伤,反而因为此事得到了亭的关心,真的不知道对于她来说,此次遇袭一事究竟是好还是坏。 薛楠自然不会知道我心中的腹诽,在发出询问之后,她便用柔和的目光看着亭,安静的等待着亭对她做出解释。 虽然不知道亭做出了怎么样的决定,不过很明显,他似乎是已经被薛楠此前的表现深深打动,所以关于薛楠对他的感,他终于不再选择装聋作哑,在一举一动中不难看出他的关心。 如今,既然薛楠发出了询问,那亭自然不会如同以前那般故作高深,只见他不着痕迹的看了凌轩一眼,凌轩跟随亭许久,自然知道亭这一眼中的含义,于是他便知趣的坐了下来,将开口的机会重新交给了亭。 见到凌轩如此识时务,亭的脸上不由得泛起了一丝满意,不过很快这丝表便被他成功的掩饰了起来,在恢复到了平的面无表之后,才对我们开口解释道。 “凌轩刚才说的很清楚,由于现代人曾经想对开封进行规划,所以由专人来到这里进行了实地的勘测,而勘测的结果也确实如他所说,在开封城的地下发现了历朝历代的都城,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怪事凌轩刚才没有提及。” 听到亭如此说法,我们心中清楚,接下来他说出的事,也许同样是早已被时间所掩藏的秘密,所以我们纷纷竖起耳朵,表极度认真。 看到我们认真的模样,亭忍不住笑了出来,在他将目光望向地面的同时,从口中缓缓说出了他提到的另一件怪事。 “随着专家们考古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开封城下层层叠压着包括唐宣武军衙署、五代后梁的建昌宫、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大宁宫、北宋皇宫,金皇宫和明代的周王府等古代宫室,而最重要的,则是这些历朝历代的宫室,居然都修建在了同一个地方” “也就是说,尽管开封城幅员辽阔,面积并不算小,但是不知为何,历朝历代的宫城基址,却几乎一致的选在了同一个地方,千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而除此之外,在经过许多严密而认真的论证后人们惊讶的发现,无论是如今我们所处的大相国寺,还是作为开封象征的皇城、御街、铁塔、鼓楼等,居然都与千百年前坐落在同一个位置。” 尽管亭开口间语气平淡,但是我们在听到这样的答案后,还是难掩心中的惊讶,还没等我们发出询问,便看到提出这一疑问的薛楠再一次开口出声。 “亭,如果依照你的说法,我是不是可以将其理解为,尽管开封城曾经多次因为黄河的肆虐而掩埋,但是无数次的重建都选在了同样的一个地方,而且这些标志建筑的位置都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 亭点了点头,没有丝毫犹豫的便认同了薛楠的说法。 “没错,尽管已经过去了千年,但是实际上,开封如今的城市布局,与千百年前相比并无半分改变,除了开封城区的面积变的略小了一点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当年那最初的模样。” “对于这件事的原因,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也只能将其归之为命运的巧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记得此事的人已经不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