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五章 埋伏 (第3/6页)
沙丘下面踌躇不前。 周森的箭就像死神的镰刀,不停的收割着生命。 在战场上,士兵并不怕惨烈的战斗,他们最怕的是看不到敌人。而现在,例无虚发的利箭就是看不见敌人,这是一种震慑,一种心理上的打击。 士兵们的勇猛在此时没有任何作用,悍不畏死也只是一个笑话。 没有人愿意白白牺牲送死…… …… 这种游戏在沙漠之中不停的上演。 如果说一开始,周森的箭术还有些生疏,那么,随着一捆一捆的箭羽被射出去,周森的动作越来越来越娴熟。 之初,周森还会凝神瞄准,动作专注,表情严肃,到了后面,周森几乎是随心所欲的弯弓搭箭,箭箭致命。 芷兰发现,周森的奕箭之术并不完全遵循秘笈上的教条,短短数个时辰,周森就有了自己的箭魂。 芷兰内心的震惊无以复加,因为,她从最初的修炼箭术到拥有自己的箭魂,花了至少十年的时间。 所谓的箭魂,就是一种感觉,在修神界也可以解释为气机,类似于用精神念术来锁定目标,达到用心来瞄准目标,如同武林高手所说的“人剑合一”。 在奕箭之术里面,修炼箭魂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些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拥有自己的箭魂。 一个箭术高手,如果有了箭魂之后,就可以永无止境的进步,可以说,拥有箭魂,是每一个箭术高手的梦想。 这个男人的箭术天赋,已经达到了极为可怕之境。 芷兰无法理解,一个人居然能够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之下拥有自己的箭魂。 如果芷兰没有亲眼看到周森在她面前蜕变,她绝不会相信周森今天才开始学习射箭。 其实,周森短期学习奕箭之术并没有什么巧妙,因为,奕箭之术与鲁斧头用斧头看苍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周森的雄浑之境的“静”就如同箭魂里面的箭魂,能够远距离锁定目标。 当然,事半功倍的除了周森的计算能力,主要原因还是周森是一个炼器师,他在修炼的时候,会潜意识的对利箭使用炼器之术。 通过鲁斧头看苍蝇的技巧,加上“静”的配合,然后结合高斯的计算方法,哪怕是在漆黑的沙漠,只要目标在移动,周森就能够第一时间锁定,而且做出准确的射击判断。 理论上,周森的射术已经超越了芷兰。 芷兰的射术,主要是用神念锁定目标,但是,通过经验来判断敌人的动向,而周森,能够通过敌人的动作判断他下一步的行动距离是多少,从而得出更为精确的结论,另外,其视同了炼器之术的利箭更有杀伤力。 当然,那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周森的箭术还是无法和芷兰比拟。 所谓的箭术,就是眼快心快,加上丰富的经验。 毫无疑问,周森还缺少丰富的经验,毕竟,他现在所面对的敌人只是一些普通的士兵,如果遇上真正的高手,周森的箭术就不一定能够射中目标。 不说修神界和功术世界,哪怕是在武林中,也有很多迷惑射手的技巧,周森作为一个初次接触箭术之人,要想从那些千锤百炼的伪装之中锁定目标,需要一个磨练过程。 当然,纵是如此,周森现在的箭术,已经称得上是惊世骇俗,假以时日,成为一代箭术大家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到了后面,周森开始练习左右开弓。 在奕之术里面,左右开弓是一门极为精湛的射箭技艺,在历代的名将里面,能够左右开弓的,无一不是百战百胜的马上豪杰。 很多人不理解左右开弓和一手开弓有什么区别,殊不知,在战场上,特别是在马上,一只手开弓,是有一个射击死角,如果有敌人从侧面追赶,那么,弓箭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双手开弓,除了轮流休息手臂之外,最利害之处就是没有射击死角,随时都可以弯弓搭箭射击包括背后任意一方的敌人。 这广袤的沙漠草原之上,成了周森练习箭术之地。 整整三个时辰,一直到天明时分,数千骑兵在草原上围追堵截,但是,却是对周森无可奈何,反而白白折损了数百士兵的生命。 在不停移动位置之中,周森自始至终都在警惕着风太师和呼延胜勇士,只要风太师和呼延勇士脱离他的“静”,周森立刻飞速的移动方位。 让周森放心的是,风太师似乎并不紧闭,也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开始,周森很是疑惑,旋即就明白了过来,那风太师估计是忌惮释旦领那恶灵。 想通之后,周森的越发胆大妄为,甚至于故意挑衅那风太师和呼延胜勇士。 通过和芷兰的了解,周森知道了一些事情。 芷兰的部落首领父亲在一次狩猎之中受伤死亡,哥哥完颜洪烈当选为部落首领. 据芷兰所说,只从完颜洪烈当选为部落首领之后,屡屡与匈奴王者单于雄因为政见不和而发生矛盾,不过,具体矛盾芷兰也无从得知,因为,她是女性,并不参与部落事务。 对于完颜洪烈和匈奴之王单于雄之间的矛盾,周森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在大汉帝国,别说是一个部落首领,哪怕是掌握军权的将军,也是断然不敢挑战皇帝的权威。 其实,这是周森的无知。 周森并不知道匈奴的结构,在匈奴,除了匈奴王单于雄所领导的部落之外,还有三十六个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部落之间人数不等,多的达数十万,少的数千不等。 这些部落,在大草原上游牧,虽然都归于匈奴王麾下,事实上,平素往来并不频繁,有些部落之间,还互相抢夺牛羊马匹和女人,并不和睦。 在匈奴,是没有正规士兵的,每一户牧民家里都藏有皮甲武器,穿上之后,就是士兵,脱下之后,就是牧民。 每年秋冬之际,牧草枯萎,一些年轻的牧民就纠结在一起,穿上甲胄,带上兵刃,到大汉帝国的边疆明抢暗夺,sao扰牧民,一旦遇到大汉帝国的军队围剿,他们就化整为零,成为牧民。 如若遇上天灾,在匈奴王的号召之下,一些部落之间就会合纵连横,大规模聚集,越过大汉帝国的边境抢掠富庶城镇。 在历史上,不乏有野心勃勃的匈奴王并不是因为生存而抢夺,而是试图打开大汉帝国雄关乌巢城,觊觎大汉帝国万里河山。 当然,在大汉帝国,也又不少雄才大略的军人试图把匈奴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奈何匈奴所在之地多是荒凉广袤的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匈奴牧民流动性大,不便管理,哪怕是天赋奇才的武远大将军亲自出马,也是铩羽而归……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