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三十三章 秦王 (第2/2页)
而在李文栋来到小院的时候,陈安晏跟薛启堂正准备用晚膳。 见到李文栋来了,薛启堂倒是很识趣的回了药房。 原本李文栋倒是让把他喊住,可是想了想,还是由他去了。 陈安晏见到李文栋来了,他原本以为李文栋必然是想问寿康宫发生的事。 毕竟自己后来也听说了李彧的那三道圣旨。 而对于李彧会有这样的表现,陈安晏也有些意外。 毕竟,在这之前,陈安晏一直觉得李彧似乎太过软弱。 不过,今日李彧的这三道圣旨却是能给他们嚣张的气焰降一降温。 可让陈安晏觉得意外的是,李文栋来找他并不是为了这件事,他告诉陈安晏,就在李彧和齐太后离开班房后不久,单文柏等人便找到了自己,说是再过两个月就是秦王的生辰,朝廷要派人去送寿礼。 李彧一听,心里立刻生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只见他皱了皱眉,问道:“难道他们是想让臣去送寿礼?” 李文栋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他们正是这个意思!” 陈安晏听了,却是有些不解的问道:“他们为什么要让臣去?” 李文栋这时候却是微微一叹,说道:“按照单大人的说法,你也算是礼部的官员,而且跟皇上的关系在朝中也是有目共睹,若是派你前去,也能拉近皇上跟秦王之间的关系!” 听到李文栋这么说,陈安晏却是有些不解的问道:“难道皇上跟秦王的关系不好吗?” 李文栋这时候却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只见他皱着眉,想了想之后才告诉了陈安晏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 其实,在这次陈安晏从江苏返回京城之后,李文栋已经告诉了陈安晏一些关于那位秦王爷的事了。 这位秦王名为李元凡,他的封地在广西。 尽管广西跟如今的巴蜀一样,跟他国接壤,但广西的情况显然要比巴蜀好的多。 因为跟广西接壤的是越国,如今越国还是大梁的属国,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兵事。 而且,跟广东相比,广西的海岸线很短,所以这里的海寇也很少。 对于李元凡以及广西的官员来说,最让他们头疼的,却是越国。 相比大梁来说,越国的面积并不大,也就是跟大梁的一个省份差不多。 但是因为是临海之国,而且形状狭长,所以越国的海岸线很长。 再加上越国的国力不强,所以自古以来,越国都受到了海寇的滋扰。 虽说越国的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官兵要对付那些海寇倒也不难。 可是,这些海寇从来不会跟他们的官兵发生正面冲突,那些海寇像是一阵风一样,在上岸之后便立刻抢夺粮食以及值钱的东西,一般来说,在一炷香之内他们便会离开。 因此,每次等越国的官兵赶到的时候,那些海寇早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因为他们的海岸线太长,就算是让所有的官兵都驻守在海岸线上,还是有很大的空缺。 而且,这些海寇在越国也有眼线。 他们的眼线一直在观察越国官兵的动向。 所以,越国一直拿这些海寇没有办法。 也正因为如此,不论是越国还是中原更朝迭代,他们一直向中原的王朝称臣,一方面是想要依靠中原王朝来震慑其他国家,另一方面便是抵御这些海寇。 因为跟大梁的广西和云南两省接壤,所以越国经常会请求这两省的官员派官兵一起对付那些海寇。 可是,这些海寇来去如风,就算是大梁,也时不时的会有小股海寇滋扰。 因此,就算是加上这两省的官兵,也无法完全剿灭所有的海寇,最多也就是震慑而已。 而这两省每次派兵去越国,粮草花费巨大。 但是这越国毕竟是大梁的属国,他们也不好意思就这么直接索要粮草,而越国每次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些礼物而已。 好在在最近这些年,朝廷每年也会额外拨一笔银子给他们,否则的话,按照这两省的官员所说,这两省的经济都要被拖垮了。 跟其他亲王一样,他也是在十三年前的那次内乱之后,被先皇“赶”回了封地。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让不少人都觉得有些奇怪。 在先皇还在世的两年里,只要是李彧生辰,李元凡都会派人送不少礼物去京城。 而按照内务府的估计,李元凡给李彧送来的这些礼物,若是论贵重程度,恐怕都要高于当时的皇后,也就是如今的齐太后。 就算是给送给先皇的礼物相比,也相差不远。 当时在不少人看来,李元凡这么做,必然是想提前拍李彧的马屁。 毕竟,那个时候的先皇只剩下的李彧这一个皇子,所以等先皇驾崩之后,这大梁的皇位自然而然就是李彧的了。 若是能博得李彧的好感,说不定在有生之年,就不必一直被困在广西了。 而当时也有不少人在看他的笑话,一方面,李元凡这么做,必然会得罪先皇。 一旦惹恼了先皇,在他驾崩之前下一道对他不利的圣旨,恐怕就算是等李彧登基了,也不便搭救。 另一方面,那个时候李彧年纪还小,还没有到记事的时候,所以就算李元凡做的再多,日后李彧未必会领他这个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