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主簿 (第2/2页)
文柏和崔时敏的两份请帖来到陈宅行刺。 而单文柏和崔时敏曾立下过军状,一旦出什么事,便都算在他们的头上。 李彧这时候提出来,是想问问百官对于此事准备如何处置。 其实,昨日去陈宅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臣。 因为“行刺”一事,李彧并未声张,所以还有一部分官员并不知道此事。 他们原本以为李彧传陈安晏上朝,是因为昨日选妃的事,可如今看来,李彧是想让陈安晏来指证单文柏和崔时敏的。 这时候,数名投靠齐太后的官员却是立刻站了出来,说这是陈安晏的诡计。 因为在陈安晏的人将请帖送到单文柏和崔时敏手上之后,他们便立刻将这两张请帖都撕了,而那个“刺客”落下的,却是两份完整的请帖,所以,这必然是陈安晏的栽赃陷害。 对此,倒是有不少大臣附议,其中大部分都是吏部和刑部的官员。 按照他们的说法,当日单文柏和崔时敏将请帖撕碎的时候,他们都看见了。 可陈安晏却表示,单文柏和崔时敏分别是吏部和刑部的尚书,这两个衙门的人自然会替他们说话,所以,这些官员的证词根本算不得数。 他甚至表示,像这样的证词,就好比自己在陈宅,不论自己说什么,陈宅的那些下人都会附和! 听到陈安晏将他们比作是单文柏和崔时敏的下人,刚才作证的那些吏部和刑部的官员脸色都有些难看起来。 随后,陈安晏甚至搬出了李琳,说那天是他跟李琳一起写的请帖,所有的请帖都是一人一份。 李琳不在殿上,但李淡在。 他想了想之后也站了出来。 用他的说法,尽管他没有亲眼见到,但在李琳回到韩王府的时候,的确曾这么说过。 如此一来,单文柏和崔时敏更加无从辩解了。 尽管这些算不上铁证,但是还有那两份军状在,他们除了表示这都是陈安晏的诡计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辩解之词。 到最后还是齐太后替他们作保,说尽管此事并无铁证,但既然立下了军状,自然应该承担责任。 而且,他们擅自将请帖撕毁,多有不妥。 因此,在齐太后的建议下,朝廷并没有降他们的官职,只是罚了一年的俸禄。 尽管有齐太后这个靠山在,一年的俸禄对于两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但这终究是一个莫大的屈辱。 就在宣布了对单文柏和崔时敏的处罚后,李彧却是顺势封了陈安晏鸿胪寺主簿的官职,说是陈安晏不光对于选妃一事有功,昨日还有救驾之功。 既然陈安晏常跟那些外邦使臣打交道,他便直接封了他一个鸿胪寺的官职。 下面的那些官员听了,要么是看向了齐太后,要么是看向了李文栋。 李彧见了,却是有些恼怒。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分明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其实,以李彧对陈安晏的了解,按照他的意思,陈安晏至少能封个鸿胪寺少卿,甚至是通政司或是给事中的差事。 但鸿胪寺少卿乃是从五品的官职,通政司和给事中更是正五品。 想来只要他一开口,别说是那些投靠了齐太后的官员,就算是那些老臣,恐怕也都会反对。 所以,在深思熟虑之后,李彧还是决定先封陈安晏一个鸿胪寺主簿的官职。 这鸿胪寺主簿不过从八品,只比陈安晏之前那个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高了一级而已。 这时候,也不等李文栋或是齐太后他们说话,洪遂良倒是先站了出来,说道:“陈大人护驾有功,皇上英明!” 这鸿胪寺本就属礼部管辖,如今洪遂良这个礼部尚书都站出来支持了,至少那些保持中立的官员就不会反对了。 这时候,李彧身旁的李文栋也点了点头,说道:“皇上所言极是!” 于是,陈安晏便再次入朝为官。 相比之下,最高兴的就是孙乐冬了。 他是秦王爷的人,而陈安晏又跟秦王爷合作了,日后两人就算要说什么话,也不必偷偷摸摸。 退朝之后,陈安晏又跟李彧在御书房说了待了一炷香的时间才离开。 而在陈安晏离开的时候却是发现,魏文康还在外面,说是要求见李彧。 可是,李彧却根本不愿见他,甚至还直接从后门躲到了自己的寝宫。 据说,魏文康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后来还是在高公公的劝说之下,才出了宫。 虽说皇上封了陈安晏的官,但一般来说,至少也得是次日才会上任。 不过,陈安晏在出宫之后,还是先去了一趟鸿胪寺。 今日鸿胪寺倒是颇为热闹,有不少那些番邦使团的人都在这里。 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使团准备离开大梁了,他们来这里,是上书请辞的。 也不知道洪遂良还是孙乐冬已经打过了招呼,见到陈安晏之后,鸿胪寺的人也都十分客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