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回礼 (第2/2页)
慎起见,陈安晏也只好让修庆先去搬救兵。 在见到唐大年带着手下匆匆赶来,陈安晏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到了这个时候,郑泰宇他们也终于明白了,在这之前,陈安晏不过是在拖延时间而已。 想来,陈安晏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另外准备回礼的打算。 可到了这个时候,有这么多官差在场,他们已经失去对付陈安晏的机会了。 最终,在郑泰宇的劝说下,崔绍冲也只能带着手下悻悻离开。 不过在离开之前,那崔绍冲却是放下话来,说是一定不会就这么放过陈安晏。 陈安晏听了却只是微微一笑。 显然,他也算是发现了,这位府院君并没有太深的城府,恐怕连绣花枕头都算不上。 在目送崔绍冲他们离开之后,唐大年倒是十分贴心地派了一队官差护送陈安晏回陈宅。 等陈安晏回到陈宅的时候他才得知,李淡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会了。 原来,在从李琳的口中得知陈安晏有剩下那两个鎏金酒樽的下落后,李淡也十分激动。 相比李琳而言,平日里李淡跟李之仪一起的时间要更长一些,所以他自然明白这最后两个酒樽对于李之仪的意义。 其实,在这些年里,不光是李之仪,李淡也一直在替他的这位父王打听那些鎏金酒樽的下落。 只是,大梁幅员辽阔,当初李之仪的那四个酒樽,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得到的。 所以,想要找到剩下的几个酒樽,就算是李之仪这位韩王爷,以及他这个韩王府的世子,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而之前在派人送回那两个酒樽之后,李之仪在他的回信里也提到想见见陈安晏。 只是,李淡却并没有跟李琳以及陈安晏提及此事。 因为他知道,倘若真的要请陈安晏去巴蜀,李琳自然会陪同陈安晏一起回去。 而李淡也早已经看出了李琳对陈安晏暗生情愫。 既然自己能察觉,那自己的父王和母妃自然也能察觉。 倘若自己的父王为了此事而向朝廷上书请求赐婚,那便陷陈安晏于两难之境。 而在他得知陈安晏已有最后两个酒樽的下落后,却是坐不住了,立刻来找陈安晏。 毕竟,他也不想自己的父王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又空欢喜一场。 陈安晏想了想,倒是透露了一些消息给李淡。 他告诉李淡,其中一个酒樽已经在运往京城的路上。 至于另外一个,他还在想办法。 李淡听了大喜,不过随后他还是将李之仪之前的邀请告诉了陈安晏,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担忧说得出来。 因为他知道,等派人将那第七个酒樽送回去之后,李之仪必然会再次提及此事。 陈安晏想了想之后告诉李淡,倘若自己能活到李彧正式掌权,自己便会去一趟巴蜀。 不管怎么样,陈安晏跟李淡兄妹毕竟也是相识一场。 至于眼下,不论是朝局还是李琳的原因,的确不太方便。 不过,陈安晏还是托李淡在信中先谢过韩王爷的好意。 随后陈安晏倒是也提到了他在茶楼遇到了崔绍冲他们的经过。 李淡听了之后却是大笑了起来。 原来高丽收到的回礼之所以会这么寒酸其实是皇上的意思。 过去,大梁的确会根据各国的国力准备回礼。 而高丽的国力一直要比这一带除了北周、西夏以及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要更强一些,所以他们每年得到的回礼也要比暹罗国、万象国这些国家更为丰厚一些。 事实上,这也引起了这些小国的不满。 虽然他们并没有公开提及此事,但在私下,他们还是会向鸿胪寺的官员抱怨。 这一次,原本礼部和鸿胪寺是准备依照旧例给高丽准备回礼。 可是,李彧在得知此事后,却是下了旨意,让礼部和鸿胪寺根据诸国送来的礼物来准备回礼。 所以高丽使团拿到的回礼才会那么寒酸。 陈安晏听了,却是喃喃说道:“原来如此!” 此事李彧并没有跟他提过。 不过,陈安晏倒是很快就猜到了其中缘由。 其实在陈安晏刚来京城的时候,李桂成便已经来到了京城,他代表高丽表示,从今往后不会再向大梁进贡,但是大梁还是要向之前那样给高丽回礼。 这样奇葩的要求,对于大梁朝廷来说,自然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后来是陈安晏出的银子买了些东西让李桂成带了回去。 而去年年节的时候,李宗旭带来的礼物尽管要比暹罗国和万象国这些国家阔气一些,但跟之前的进贡相比,却是已经寒酸了不少。 据李彧所知,去年朝廷给这些国家准备的回礼,大多都是陈安晏的意思。 所以,在不知道陈安晏已经跟李桂成合作的情况下,李彧觉得陈安晏好像对高丽很有好感。 他担心陈安晏今年依旧会对高丽“以礼相待”,所以他便干脆瞒着陈安晏定下了此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