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反击(四) (第1/2页)
尽管北周的朝局尚不稳定,但或许是为了弥补质子一事,所以耶律平费了一番功夫去追查此事。 那柄骨制的暗器的确是来自北周。 不过,实际上在最近的这几十年里,北周使用骨制暗器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主要还是因为骨制的暗器相比铁制暗器来说,硬度太脆。 过去为了增加这骨制暗器的韧性,在制作好了之后,都需要浸泡在一中特质的药水之中。 这种药水对人有很大的危害,所以这些年来也逐渐失传了。 据耶律平查后得知,在如今的北周,只有一个部落还在用这种骨制的暗器,那就是日连部落。 这日连部落位于北周最北部的位置,在整个北周其实并不被重视。 而且,因为位置的关系,北方的水草比较匮乏,所以,日连部落在整个北周算是比较贫穷的部落。 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这日连部落依旧在用着骨制的暗器。 另外,耶律平还追查到一件事,那就是这日连部落似乎跟大梁的某个势力有联系。 只不过,在日连部落十分谨慎,耶律平派去的人暂时没能查到他们究竟是跟谁勾结。 而且,耶律平曾经为了这件事去找过耶律恒德,据他的观察,日连部落的事,耶律恒德似乎并不知情。 因此,想要彻底查清此事,恐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对此,陈安晏倒是也能理解。 如今在耶律平的身边,陈安晏也安插了人手,所以,他暂时不担心耶律平会有异动。 徐镖头告诉陈安晏,这个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应该是在一个月之前,而且,耶律平似乎已经有些眉目了。 至于那枚骨制暗器上的毒,应该不是来自北周。 陈安晏听完之后思忖了片刻,给耶律平写了一封回信。 写完之后,两人又商议起了今晚的安排。 昨晚京城发生的那些事,自然都是陈安晏的安排,他这么做,也的确是为了反击。 不过,这并不是他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他是为了将朝廷,或者说是单文柏他们的目光都放在那些盗匪、失火的琐事上。 因为是出其不意,再加上万通镖局那些镖师们的身手过人,那些巡夜的官差连他们的人影都没有看到。 不过,陈安晏也能猜得到,今晚那另外的四城兵马司一定会加强戒备。 尽管不论是徐镖头还是陈安晏,都对万通镖局的那些镖师很有信心,但陈安晏却不愿让他们冒险。 陈安晏想了想之后,给徐镖头安排了另一个差事。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不论是城西还是另外的四城兵马司,看上去都十分太平。 不过,就算是一些百姓,也察觉到了京城的不太平。 而在这几天时间里,崔时敏也派人找过几次陈安晏,为的自然是之前在早朝上列出的七大罪状。 陈安晏并没有一味的推脱,他也知道,若是自己一直都不露面,反倒是会落人口实。 因此,他也配合着去了几趟。 不过,陈安晏每次都去请了杜和安。 有杜和安在,就算是进了刑部衙门,崔时敏也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至于陈安晏的那七大罪状,其中大部分都跟前线的将士,或者说是跟枢密院有关。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崔时敏也数次求见杜和安,想请杜和安将之前那段时间的军报拿出来。 杜和安倒是也十分配合,可经过他的挑选后,在他拿出的军报之中,几乎没有提及陈安晏的。 尽管明知其中必有猫腻,但崔时敏催次也有些无奈。 杜和安可不是陈安晏,他可不敢在这位枢密使面前造次。 因此,就算明知杜和安有意袒护,他也只能联合大理寺和都察院去向杜和安施压。 用他的话说,倘若此事一直无法结案的话,朝廷极有可能会降罪。 不过,崔时敏显然高估了这所谓的降罪对杜和安的约束力。 因此,尽管陈安晏十分配合的去了几趟刑部衙门,但那所谓的七大罪状并没有什么进展。 另外,在这段时间里,陈安晏还去了几趟顺天府。 一方面,也是去看看唐大年追查慧净国师遇刺一案的进展。 另一方面,有人曾去衙门状告陈安晏杀人放火。 其实,陈安晏很清楚,那个前来告状的,正是单文柏的人。 那日几人当着李文栋的面,你来我往一番唇枪舌剑,可单文柏他们手上并没有证据,因此,他们知道就算跟上次一样,在上早朝的时候安排御史弹劾陈安晏,恐怕也无法改变现在的局面。 而且,他们在这段时间也做了一些安排。 单文柏他们故意没有继续弹劾陈安晏,其实就是为了让陈安晏继续出手。 一方面,他们在另外四城都加派了人手,只要陈安晏的人继续出手,他们便有机会能抓到人。 另一方面,陈安晏“杀”的人越多,实际上对他们来说越有利。 对于他们来说,另外四城兵马司的死活根本就不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