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私炮 (第1/2页)
虽然那个时候并不是陈安晏第一次见到军队,因为他跟李彧从苏州返回京城的时候,途经南京,蔡诚章便派了官兵护送。 然而,这些官兵虽说也都军纪严明,当时陈安晏也并未多想。 但陈安晏从西北回来之后,却是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养尊处优”的官兵根本无法跟那些在战场上跟敌人厮杀的官兵相比。 尽管每个数年各地的官兵会有一定的调动,但终究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而那次在城楼上看到的那支所谓的商队,应该就是曾经上过战场,正面跟敌人厮杀过的官兵。 虽然陈安晏还不知道他们的真正身份,但他们身上的气势,陈安晏不会看错。 可是,一般来说,外地的官兵都不得进京,更何况是进城。 就算是京畿的绿营官兵,想要进城也都需要朝廷的旨意。 再加上这些人进城,用的是商队的名义,所以这其中必有古怪。 只是当时没有细想,现在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恐怕想查也没办法查了。 一想到此,陈安晏心中一动。 这官兵外地的官兵进京,不论是路引,还是掩护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背后必定有着在朝中十分重要的势力。 这根本就不是一般的官员能办到的。 在陈安晏看来,这至少也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或者是封疆大吏。 可朝廷的一品大员以及在外的那些封疆大吏虽说地位尊崇,但总共加起来也有数十人,想要排查也绝非易事。 另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陈安晏初来京城不久,有次去顺天府,经过一条小道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一股紧张的气氛。 那种感觉,跟那些官兵给自己的感觉很像。 因此,那个时候在路两边的屋子里,极有可能有埋伏。 只不过,后来有一队侍卫赶了过来,里面的人才没有出手。 一想到此,陈安晏立刻赶去了那个巷子。 然而,那边的巷子早就变了样。 据说就在陈安晏来京城后不久,这里就突然起了大火,住在这里的人全都烧死了。 陈安晏听完之后更加觉得可疑。 虽说他已经见识过这五城兵马司的灭火设备,可在他看来,就算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被烧死。 除此之外便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那些人早就被杀了,放火不过是为了掩盖某些东西而已。 那个时候,自己大部分精力都在对付单修等人,所以也没有在意这些“小事”。 这里离顺天府并不远,陈安晏想了想,便直接去了顺天府,想要打听那年的大火。 就在陈安晏问及此事的时候,那唐大年也是连连摇头。 按照他的说法,原本京畿发生了这样的事,最头疼的自然就是顺天府了。 可是,在失火之后,有个衙门比他更早到了那里,而且,他们还告诉唐大年,此事由他们负责。 而那个衙门正是兵部。 兵部的人告诉唐大年,这几个巷子在这段时间都在替兵部制作一些东西,而此事涉及朝廷机密,不便外传,所以在兵部的授意下,顺天府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似乎是担心陈安晏不相信,唐大年还带他去看了当年的案卷。 案卷之中的确提到了当年的那场大火,但也仅此而已。 听到兵部牵扯其中,陈安晏有些吃惊。 因为此事若是跟兵部有关的话,魏文康跟卓定方应该不会对自己隐瞒才是。 带着这些疑问吗,陈安晏又去了工部。 因为侯玉成的事,陈安晏和魏文康的关系有些紧张,所以陈安晏还是决定先去找卓定方。 卓定方见到陈安晏前来,还以为陈安晏又想见楼怀民。 而在听了陈安晏的来意之后,卓定方仔细回想了片刻之后,终于想起了此事。 他告诉陈安晏,当年发生失火的时候,自己正好外出处理公务,还是回来的时候才得知了此事。 就如唐大年所言,那次失火的善后的确是兵部处理的。 卓定方后来也看过案卷,但案卷的内容跟唐大年所言有些出入。 卓定方告诉陈安晏,他看到的是,那些百姓从其他地方夹带了黑火进城做烟花炮竹。 因为那个时候临近年节,所以烟花炮竹十分好卖。 可能是因为烛台不小心倒了,点燃了那些黑火,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火。 其实,这种私炮房在京城也有一些,但大多都是在城外,几乎没有开在城里的。 一来,不论是铺子还是宅子,城外终究要便宜得多。 二来,这种事情终究还是在城外做更加方便,其中,运黑火进城就是一个难题! 所以,陈安晏听了之后,并不相信。 卓定方似乎也看出了陈安晏的想法,他有些无奈地告诉陈安晏,若是在之前,他倒是能把那份案卷拿给陈安晏。 可如今他毕竟已经在工部,终究有些不便。 他还告诉陈安晏,其实,对于陈安晏的怀疑,他当年也对此有些疑惑,但这件事是魏文康亲自办的,而且,那个时候也有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